孫雨涵
說起端午,我們首先要介紹的嘉賓一定是屈原。屈原曾任楚國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然而他一輩子勤勤懇懇,忠心為國,卻沒能逃脫小人的挑唆與“伴君如伴虎”的詛咒。他寫《離騷》,寫《天問》,問天問地,也問不出一個答案,最后在絕望中投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美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來祭祀和憑吊屈原,又怕祭祀的飯團被蛟龍所食,便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才有了后來的粽子。
各位“吃貨”不要心急,接下來咱們就來談談端午節的主角——粽子。你千萬別小看這粽子,它雖然個頭不大,但如果要論資排輩,那可是咱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以下省略N字)……如果我們有幸穿越回最早有粽子記載的西晉,可千萬別去飯館里喊一聲“小二,上粽子”,因為那樣你即使尋遍整個洛陽城恐怕也吃不到粽子。因為當時的粽子被喚作“角黍”,讀起來挺拗口的,但這個名字極為形象地描繪出了粽子的形狀與內容——棱角分明,內含糯米。現在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葉包糯米,有桂圓粽、肉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等。作為“甜粽子黨”,我首推的便是嘉興五芳齋的豆沙粽。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腹中大唱“空城計”了,那咱們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簡簡單單的紅豆粽包起來!
食材:糯米、紅豆、紅棗、箬葉
1. 選擇上好的圓糯米(圓糯米比長糯米更適合),放入紅豆紅棗,加水浸泡一晚;
2. 從超市購買箬葉,用清水浸泡一天。
制作步驟:
1. 選擇一到兩片箬葉,將其卷成漏斗形;
2. 在“漏斗”最下端先放入一顆紅棗,再填充糯米和紅豆;
3. 將上方多余的粽葉向里折回來壓住表層的餡料,然后用粽葉的尾部完整地包裹住,不要留有縫隙;
4. 用棉線將成型的粽子捆起來,要捆結實一些,不要散開哦;
5. 將包好的粽子冷水下鍋,用中小火煮將近兩個小時即可。也可以用高壓鍋,如果你實在餓得慌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包粽子的關鍵就是你要想盡各種辦法用箬葉包裹住里面的糯米,就像包餃子那樣,不要讓餡漏出來。不管好看不好看(當然最好能夠棱角分明),不管咸粽子甜粽子(當然我是支持甜粽子的),好吃就行了!在端午那天,將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端上桌,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想想都覺得好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