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巫山縣作為重慶市煤炭資源較豐富的區縣之一,礦山多達3000多個,然而眾多生產礦山中,其中田家煤礦綜合產量不穩定,為保障田家煤礦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勘探,詳細查明了該區深部煤炭資源賦存狀況,為田家煤礦深部延深開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依據。
關鍵詞:含煤地層;可采煤層;煤層對比
中圖分類號:TU457 文獻標識碼:A
一、含煤地層
勘探區內含煤地層有二疊系上統吳家坪組(P3w)和中統梁山組(P2l)兩個含煤組。因賦存于二疊系中統梁山組(P2l)的C2煤層僅為局部可采煤層,煤質差,含硫量較高,不作為礦山開采對象。吳家坪組平均總厚度57.14m,為勘探區內主要含煤地層,分為兩段:
二段(P3w2)厚37.40m~65.25m,平均厚49.22m。巖性為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粉晶灰巖及燧石灰巖,燧石呈似層狀、串珠狀,下部夾黑、灰色含炭、含白云質粉晶灰巖,底界處有厚1.0m左右的灰色中厚層狀生物碎屑灰巖,全段不含煤層。
一段(P3w1)厚4.20m~11.80m,平均厚7.62m。為灰、深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鋁質泥巖及煤層為主,上部夾泥灰巖,中部夾灰色巖屑粉砂巖,細~中粒巖屑砂巖,底部為灰色厚層狀鋁質泥巖及泥巖,含黃鐵礦晶粒及結核。中部夾C1煤層。C1煤層總厚度0.52m~3.50m,平均總厚度1.69m,純煤厚度0.52m~2.77m,平均厚1.13m。
二、可采煤層
C1煤層位于吳家坪一段(P3w1)的中部及中下部,上距吳家坪二段(P3w2)底界1.21m~7.53m,平均厚3.78m,下距孤峰組(P2g)頂界0.50m~4.60m,平均厚2.45m,煤層露頭線僅出露于勘探區兩端“構造天窗”中,其余地段為煤系上覆地層所覆蓋,C1煤層是勘探區內吳家坪組唯一可采煤層,層位穩定。
C1煤層總厚度0.52m~3.50m,平均總厚度1.69m,純煤厚度0.52m~2.77m,平均厚1.13m。C1煤層由上而下可分為C11和C12兩層,上部C11煤層,厚0~0.43m,平均厚0.23m,一般都為不可采煤層。
下部C12煤層為本區主要勘查對象,總的可采厚度0.41m~2.44m,平均厚0.84m。煤層結構一般為五層結構,即煤層3層,夾矸2層),其平均結構為0.19(0.18)0.62m。
總體來看,C1煤層結構以較復雜結構為主,其次為較簡單和簡單結構煤層,煤類單一(WY),大部可采,可采范圍內厚度變化不大,C1煤層應屬較穩定型薄~中厚煤層。
三、煤層對比
吳家坪組一段(P3w1)屬海灣瀉湖相沉積,煤系厚度小,巖性變化不大,C1煤層是本含煤段唯一可采煤層,層位穩定,易于識別和判斷,主要采用標志層法以及煤層自身特征,輔以測井曲線形態等特征進行綜合對比。
(一)標志層特征
區內確定的標志層有3層,由上而下依次為BⅠ、BⅡ、BⅢ。煤層及標志層特征見煤系綜合柱狀圖。
標志層Ⅰ(BⅠ):為吳家坪組二段(P3w2)底部深灰、灰色厚層狀石灰巖及底部生物碎屑灰巖。厚層狀石灰巖為含泥晶~粉晶灰巖,巖石薄片中可見瓣鰓類、腕足類、介形蟲、藻類、海百合及海綿骨針等化石碎屑。底部生物碎屑灰巖,厚1.0m左右。該標志層與下伏P3w1巖性有明顯差別,是判斷進入含煤段的標志。
標志層Ⅱ(BⅡ):位于BⅠ之下,平均厚為1.52m,巖性為深灰色泥灰巖,局部相變為鈣質泥巖或泥巖,水平層理發育,不含燧石結核。平均厚度1.52m~2.77m,一般構成C1煤層直接頂或老頂。
標志層Ⅲ(BⅢ):淺灰、灰色厚層狀鋁質泥巖,夾有泥巖,含FeS2晶粒和結核,C1煤層直覆于該層之上,構成煤層直接底板,厚度0.36m~3.87m,平均厚度1.46m,易風化,遇水澎脹,發生地鼓現象,是判斷含煤地層結束的標志,并與下伏孤峰組呈假整合接觸。
(二)煤層自身特征
1 從煤層抗碎強度看:C1煤層以薄層狀、片狀、粉狀為主,其抗碎強度較小。
2 從煤層結構看:C1煤層一般夾1~2層夾矸,結構較復雜~簡單,特征明顯。
3 從煤巖特征上看:C1煤層為條帶狀不明顯的半亮型碎粒狀煤。
(三)物探測井曲線特征
C1煤層的測井曲線特征明顯。其中伽瑪?——伽瑪曲線一般為高大的雙峰或復雜結構的三峰異常,頂板翼較底板翼長,底板翼基部往往有緩坡;自然伽瑪曲線一般呈明顯突出的正高異常顯示;電位電阻率曲線上,C1煤分層為其頂板巖石層底翼上的次級小峰或緩坡。
(四)對比可靠程度
勘探區二疊系上統吳家坪組一段(P3w1)厚度較小,僅含較穩定C1煤層一層,全區分布,控制進入和結束含煤地層的標志層明顯,含煤地層的巖性組合,C1煤層自身特征明顯,又經物探測井資料驗證。因此C1煤層對比是可靠的。
參考文獻
[1] DZ/T 0215-2002,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S].
[2] GB/T 15224.3-2010,煤炭質量分級[S].
[3] DZ/T 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測井規范[S].
[4]重慶一三六地質隊.巫山縣煤礦礦業設置方案[Z].2012.
[5]重慶一三六地質隊,彭興和,等.重慶市巫山縣田家煤礦接替資源勘探報告,[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