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央結算公司發布《債券充抵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交易保證金業務擔保品管理服務指引》,標志著中央結算公司與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債券充抵交易保證金業務合作正式宣告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中央結算公司此舉實現了國際通行的債券擔保品進入黃金市場,能夠降低交易成本,盤活債券存量,增強市場流動性,對于黃金市場乃至整個中國金融市場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擔保品管理作為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由來已久,擔保品能為一個金融體系提供信用創造能力。相比于經濟下行時面臨價值縮水風險的其他擔保品,高等級債券具有逆周期特征,是覆蓋金融風險的內在穩定器。現階段,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產業從低級向高級階段轉型,其中蘊藏的風險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在市場開放過程中必須運用多種手段控制金融風險,擔保品管理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高度關注并充分發揮債券擔保品功能,將大大提高市場穩定性。
過去國內金融發展中對債券擔保品的關注相對不足。多數市場交易的擔保品采用現金、信用憑證、地產等形式,沒有充分運用債券這類天然優質擔保品。究其原因,一是尚未認識到債券作為擔保品的優越性;二是金融子市場各自發展,擔保品管理的基礎設施不通。
擔保品是金融市場安全、穩健、高效運行的基石。債券擔保品的應用絕不僅限于債券市場。全球70%以上的金融擔保品采用債券,美國國債被用作擔保品的比重高達90%。國際上債券擔保品運用充分,擔保品管理基礎設施對于各大國際金融中心來說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對擔保品管理功能要求日益復雜,對合格擔保品的需求急劇增加,甚至出現全球性的“擔保品緊缺”(collateral squeeze)。國際上已形成一種共識,即擔保品是流動性和風險控制的基礎,金融市場的未來屬于擔保品管理者和使用者。國際先進的中央托管機構紛紛把擔保品服務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創新著力點和戰略增長極。
“中央結算公司作為我國金融市場核心基礎設施,托管了全部主權債和高等級債券,意味著集中托管了國內市場最優質的金融擔保品;同時提供國內外認可的債券公允估值(IMF認可使用中央結算公司編制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為計算SDR籃子中人民幣利率基準的依據)。以此為基礎建設出國際先進的擔保品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了托管結算集中化、專業化的優勢,將近40萬億元的優質擔保品運轉起來成為‘隱性現金,讓投資者享受到安全、高效、靈活的擔保品管理服務,從服務宏觀調控層面開始,為各類市場的信用交易、履約保障提供支持。”中央結算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該服務應用領域已覆蓋貨幣政策操作、央行支付系統融資、外匯儲備貸款、中央和地方國庫現金管理,以及債券市場、貨幣市場、衍生品市場及各類金融市場交易。
此次雙方的戰略合作聚焦在以債券充抵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會員的黃金交易保證金,成功將債券充抵交易保證金制度引入到黃金市場,同時有效降低市場參與各方的資金成本,增強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活躍度與積極性。這是中央結算公司與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共同在前期深入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國內其他金融市場成熟經驗與運作實踐而推出的重要創新舉措。該業務落地,標志著中央結算公司的擔保品業務取得跨境、跨市場突破。
未來,中央結算公司將不斷創新發展中債擔保品服務,深化債券金融功能,強化中央結算公司的風險管理職能,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逐步發展成為全球人民幣金融體系的流動性管理中樞和風險管理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