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萍萍

對于如今多顧客需求的制造業來說,企業的基本目標雖發生了變化,但是產品質量、響應時間等仍然是重要的基本目標之一。而對于軍品生產來說,質量和進度更是需實現的重要目標。根據工程質量學可知,供應商提供產品的質量水平和響應時間極大程度地決定了復雜產品的質量和交付時間,所以對于軍品裝備生產單位來說,提高供應商的管理能力至關重要。本文以軍品裝備XX單位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XX單位外購供應商的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關注XX單位供應商管理現狀,借鑒目前供應商管理熱門理論,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提高XX單位供應商管理能力。
一、供應商管理總體現狀
目前XX單位供應商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較健全,針對供應商的管理內容,都有相對應的管理辦法。首先,供應商進入有一定的管理程序要求;其次,針對供應商評價,有相應的評價規定和相應的評價準則,每年兩次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評價,并簽發相應的績效評價報告給相關單位,并要求部分單位進行整改;編制合格供應商目錄等目錄,控制其采購供應商的選擇等。雖然目前XX單位的供應商管理規定較完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的來說有以下方面:
1.制度方面。①多部門管理供應商,導致不同的部門針對其業務制定不同的制度規范;制度規范存在業務交叉和空白。②供應商管理制度體系化不足。
2.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①供應商管理部門較多,不同的部門承擔不同的職責范圍,存在著權限職責交叉。②供應商績效評價程序存在其他未考慮的影響因素,需對其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優化。③目前XX單位的供應商數目眾多,外購供應商(包括代理商)已有400多家,這些供應商配套能力參差不齊。④部分供應商,特別是一些成件供應商生產能力有限,在研制階段配套較好,在生產階段之后出現進度和質量等問題。
任何管理都是處于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供應商管理也處于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隨著不斷地改進完善,供應商管控能力將不斷提高。針對制度、職責方面的供應商管理問題,本文此處不再贅述,建議通過流程優化等手段來明確。本文主要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結合工作中的一些想法,提出以下建議。
二、供應商管控建議
按照供應商管理的時間順序,供應商管理的內容可劃分為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供應商的過程管理和供應商的績效評價。要管好供應商,上面的三方面缺一不可。下面分別從這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1.供應商的源頭管理。目前物資配套的重難點大多是一些重要的關鍵器件,這些關鍵器件因為技術難度和供應商的生產能力等原因,嚴重制約著XX單位的產品裝配進度。經過分析,本文發現導致類似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應商的源頭控制力度不夠。供應商源頭控制是供應商管理的重要內容,使用符合XX單位實際情況的管理方法,提高供應商的源頭控制能力。①供應商考察。供應商考察是供應商選擇的初始階段。從目前配套情況來看,供應商生產能力有限是配套的主要風險之一。建議在最初選擇和評價供應商的時候,從嚴考察,加嚴供應商的進入門檻;其次,在考察時,采購部門要參與其中,廠家的生產能力需作為主要評價指標之一。②雙廠家配套。在嚴格批次管理的條件下,對于因為技術難度或者二次配套件停產斷檔等原因影響XX單位產品質量和進度的重要關鍵器件,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產品最初方案階段選擇供應商時,就應考慮關鍵重要件的雙廠家配套。另一方面,合理運用雙廠家競爭關系,限制產品的漲價幅度。
2.供應商過程管理。首先,XX單位目前外購供應商有幾百家,其中各個產品共用的廠家占了絕大部分,很多新產品配套器材的供應商都是其他產品的供應商,只有部分新研物資因為技術的難度和特殊性等原因,選擇了新廠家。其次,XX單位目前的供應商在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所以應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的供應商實施不同的管理,以確保管理的重點性和層次性。①供應商的全面管理。目前采購部門接收到的需求計劃有重要元器件,有過程輔助材料,對這些需求計劃的供應商進行審核的時候,發現由于目錄按照產品分類的方式問題,不能涵蓋所有需供應的器材,使得審核合同的時候存在無法判斷的情況;另外,如存在某產品所需的過程輔料是否納入合格供應商目錄管理等問題。針對上述情況,建議產品合格供應商目錄重點控制直接配套最終產品的配套物資,對于輔料等物資建議編制一個統一的輔料合格供應商目錄進行控制,保證所有所需外購物資都處于可控狀態。②供應商的層次管理。目前XX單位已有幾百家供應商,能力參差不齊,且供應的物資對最終產品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別。目前XX單位為了加強供應商管理,提升供應商管理效率,發布了《供應商分類管理辦法》。采購部門根據外購的類型、功能特性、設計成熟性、制造復雜性、采購數量等因素,將供應商分類了四類。如今XX單位關于分類管理已經實現了供應商的初步分類,且已經編制了初步的管理要求,今后應細化管理要求,實現分層后的差異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應加強Ⅰ類及Ⅱ類供應商的過程監控,對重點供應商的供應能力和后續供應能力進行監控。對出現質量或進度問題的Ⅰ類及Ⅱ類供應商進行質量審核,確認其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等措施。③產品生產前的配套能力確認。在采購過程中發現,部分器件,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元器(成)件,在產品研制階段配套質量表現良好,但是在產品生產后,頻繁出現進度嚴重拖延和質量問題。為了避免在以后的產品出現類似情況,采購部門可以和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在產品生產前對重要供應商的配套能力進行核查評價。配套能力確認應包含兩方面,分別是配套產品的可生產性及供應商的生產能力。要核查評價供應商的配套能力,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a.建立供應商配套能力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可根據人、物、料、法、環、測等方面來制定,具體的標準請參考表1。b.建立相關的評價小組。采購部門、工藝部門、現場裝配部門等相關部門成立專門的評價小組,針對配套供應商的清查結果進行判斷,確認是否可基本保障批次物資需求。c.根據核查評價結果,評價小組應制定其相應的后續措施,以保障供應商在后續批次階段物資供應的進度和質量。
3.供應商的績效評價。供應商的績效評價既是供應商管理的最后一步,又是供應商管理的新的開始。績效評價的目的是根據已經發生的數據分析結果指導以后的管理。目前的供應商績效評價體系正常運行,最終數據結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應商的綜合水平。但是還是存在一些需完善改進的地方,主要在以下方面:a.完善供應商績效評價體系,建議按照器材上述分類來對器材進行績效評價,細化評價原則;b.嚴肅數據收集,如實數據反映廠家供貨情況;c.根據數據反映的情況,挖掘廠家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后續潛在風險,制訂措施。
三、結論
本文針對XX單位供應商實際管理現狀,結合供應商管理理論及筆者供應商管理經驗,按照供應商管理的時間順序,分別從供應商的源頭控制、供應商過程控制和供應商績效評價三方面分析供應商管理現狀,并提出了部分建議和措施。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三方面:通過供應商考察及雙配套加強源頭控制;通過供應商全面管理、層次管理、產品生產前的配套能力確認等方式加強供應商的過程控制;通過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利用信息化,充分發揮供應商績效評價的優勝劣汰機制。
(作者單位:洛陽市西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