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妹 王亞林
【摘要】網絡反腐有反腐利器之稱,負有重大的歷史責任與使命。針對網絡反腐面臨網絡反腐法律法規不健全,權力運行不公開,反饋機制不透明以及網民的理性程度低等困境,文章認為可從:建立完善的網絡反腐制度機制;建立完善的網絡反腐制度機制以及培育網民理性與網絡理性著手破解網絡反腐的困境,將網絡反腐真正打造成反腐之利劍。
【關鍵詞】網絡反腐;政治生態;反腐機制;網絡理性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發出反腐倡廉建設的時代最強音;作為反腐的“神兵利器”,網絡反腐的責任重大。當前我國網絡反腐面臨著:網絡反腐法律法規不健全,權力運行不公開,反饋機制不透明以及網民的理性程度低等困境。探尋“破”網絡反腐困境之方法,以便凈化政治生態,緩和干群關系,提升政府公信力,維護黨的權威。
一、建立完善的網絡反腐制度機制,確保網絡反腐有堅實的后盾
近些年來,網絡反腐則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剛性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框架的約束,缺乏統一的運作程序、工作流程、管理機制,網絡反腐機制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的支撐,后盾無力,影響網絡反腐發力。
首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網絡反腐有法可依。網絡立法主體較多、層次低,缺乏權威性等問題是我國網絡反腐立法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因此,通過建立類似于《商標法》、《著作權法》的剛性法律,全面規定網絡反腐的相關事宜,規定網絡主體的權力與義務以及相互關系,規定網絡運行過程中:誰來做,做什么,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等事項,規范網絡監督機制,規范網絡運行模式。
其次,保證網絡立法與網絡反腐的同步性,避免網絡反腐出現盲區。現有的關于網絡反腐方面的法律法規存在滯后于網絡發展的問題,大多的法律法規是在既有現實的倒逼之下才確立的,同步性較差。比如,對舉報人的隱私保護,對造謠誹謗、人身攻擊等行為的法律追究等并未建立,舉報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加大了司法機關、檢察機關介入反腐工程時的難度。
二、建立完善的網絡反腐制度機制,確保網絡反腐有堅實的后盾
反腐的核心是對權力的監督,網絡反腐是公民監督政府與公職人員的權力行使,監督公共資源的實用途徑。
首先,推進政務信息公開,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政務公開是對現代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務公開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內容公開化,任何公民都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絡等進行查詢、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謠言止于公開”,隨著公民民主意識的增強,公民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唯有順應民意,不斷加大政務信息公開的力度,讓民眾了解涉及自己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公眾了解的政務信息;同時不斷創新政務信息公開的方式,例如微博問政,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進一步提高政府透明度。
其次,建立透明的反腐反饋機制,確保網絡反腐的質量。近些年來,網絡反腐成效卓越,眾多貪官污吏在網民的曝光下進入司法程序,但是后續報道卻少之又少,大多只是結案陳詞,政府對反腐狀況的反饋不明,導致公民反腐熱情降低。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對反腐案例進行報道,一方面,可以對網絡反腐進行反饋,民眾通過了解后續的審理,對審理結果進行監督,反腐過程更加透明,同時也激發了群眾監督的熱情,鼓勵公眾更好地行使監督權;另一方面,通過對曝光的腐敗分子被嚴厲懲處的追蹤報道,對其他官員產生一定的震懾,要讓其余潛在的腐敗分子認識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三、培育網民理性與網絡理性,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絡秩序的維持主要來自網民的理性與自律。網絡反腐的主體是公民,而公民理性地有限性直接影響網絡理性的生成。
首先,加強公民的公眾理性精神教育、注重對公眾的法制意識的培養。公民是網絡反腐的主體,其理性程度決定網絡反腐的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對公民自律意識以及理性的培育。一方面,加強對網絡反腐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劃定網絡反腐的準繩,讓網民在網絡反腐過程中,知法,依法反腐,文明反腐、正確反腐,提高反腐效率的同時,提高網絡反腐質量與水平。另一方面,傳統媒體繼續充當信息“把關人”的角色。網絡信息海量,公民因理性有限性無法辨別有些言論的真偽,傳統媒體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有傳統媒體發揮社會公器的作用,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做好信息把關工作,為網絡理性培育注入正能量。
其次,加強網絡治理的頂層設計,構建理性的網絡生態。要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需要培育良好的網絡理性,而網絡理性則需要加強對網絡的頂層設計與構建。加大對網絡技術支撐的投入,例如,通過強制規定網絡參與者必須遵循的規則與制度,或者就某一問題,提供與主觀點向左的觀點,或者成立與政府合作的網絡公司,引導公眾輿論等,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并生成網絡理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2015.10.26].作者簡介:宋紅妹,女,1991年,甘肅天水,重慶市委黨校2014級政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王亞林,女,1991年,甘肅天水,電子科技大學2014級馬克思主義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