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要】本文旨在用五力模型分析《三秦都市報》產業環境。
【關鍵詞】《三秦都市報》;產業環境
一、《三秦都市報》簡介
《三秦都市報》是陜西省委主管、陜西日報主辦的一份大型綜合性新聞性日報,1994年創刊以來,報社“本著發現新聞、傳播信息、提供資訊、啟迪解惑、引導消費、服務生活”的原則,力圖體現鮮明都市特色,濃郁的情感特色和準確可信的權威特色。作為一份都市報,立足西安輻射周邊,是西北地區信息量和影響力較大的一份報紙。
近年,隨著傳播技術進步,信息傳播載體不斷擴展,受眾獲取信息方式改變,廣告投放方式多樣化,媒體行業面臨變革,紙媒作為傳統媒體開始嘗試改革,各種媒介都面臨著一個新的時代,《三秦都市報》作為傳媒產業一分子,其產業環境也發生了變化。
為了有效分析《三秦都市報》產業環境,我們運用麥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五力模型是邁克爾?波特在其經典著作《競爭戰略》中,提出的行業結構分析模型,他認為行業的競爭者狀況、潛在進入者的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這5大競爭驅動力,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分析《三秦都市報》的產業環境
1.行業競爭者狀況
隨著我國網絡的普及和手機客戶端的廣泛使用,人們更偏好于通過手機APP、新聞網站看新聞,讀者大量減少,報紙發行量也隨之減少。隨之,報紙的廣告客戶大幅減少。報紙盈利主要靠廣告收入,因而廣告的價格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廣告成為一種需求彈性極大的商品,極易受到當下互聯網的沖擊;再者網絡上廣告的價格也相對便宜,很多廣告客戶轉向網絡。報紙的盈利狀況大不如從前。
目前以《華商報》為首的報紙銷量下降,廣告量銳減,多家報社關門,裁員更是家常便飯,不得不說,報紙行業競爭激烈,現狀令人堪憂。
2.《三秦都市報》潛在競爭者分析
(一)政策壁壘:我國的新聞媒體由國家管控,準入制度嚴格,未經主管部門批準,不得設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單位。這一點給潛在進入者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二)規模壁壘:出版行業對企業資金和規模實力要求比較高,只有達到一定規模的銷量才能降低印刷、采編等成本,達到盈虧平衡。報紙行業也是規模經濟,只有較大的規模才能帶來高收益。由此帶來的資金投入也是極大的進入壓力。同時現在紙媒經營狀況大都不善,吸引新進入者能力較弱。
(三)品牌壁壘:三秦都市報20多年的經營中,逐步建立和積累了良好社會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在出版資源的獲取、出版成本的控制、營銷渠道的擴張、配送體系的完善、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方面形成了堅實的經營基礎。
(四)人才壁壘:只有優秀的出版專業人才才能塑造品牌,占據市場。媒介人才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較大的障礙。
總之,進入紙媒行業壁壘多,前景不明朗等不利因素使得投資者進入意愿比較低,也就是說,《三秦都市報》面臨的潛在進入者威脅是較小的。
3.《三秦都市報》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從古登堡發明印刷機后,單張紙張的印刷成本一直在降低。再者報紙行業具有規模效應,隨著印刷紙張的增多,邊際成本逐漸降低,甚至為0。可以說報紙的供應商議價能力弱。
4.客戶議價能力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秦都市報》是外生型收入模式,報社收入較多依賴廣告收入,從這個方面來看,廣告商是有較大的討價還價能力。而且在全媒體時代,報紙因為時效性差,閱讀不便,攜帶不便等劣勢,讀者減少,銷量降低,廣告客戶也大多減少或者不在報紙上的打廣告,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廣告商的議價能力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逐漸增強。雖然是賣方市場,但是《三秦都市報》主要針對陜西地區,與面向全國招廣告的《華商報》相比針對性更強,與只針對西安地區的《西安晚報》相比范圍有更廣,與網絡相比易于保存和多次傳閱,從這個角度看,《三秦都市報》廣告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又是弱的。
5.《三秦都市報》替代品和服務分析
媒介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傳遞信息,所有可以傳遞信息的介質都可能成為《三秦都市報》的替代品,不僅有紙媒《華商報》、《西安晚報》還有網絡新媒介。
從報業來看,比較陜西3家主流都市報紙,《華商報》被尊為中國都市報的翹楚,在張富漢的帶領下,沖破了“報業發達地區唯有北上廣與沿海各省“這樣的固有判斷。吸引了全國廣告商的目光,成為陜西媒體中廣告收入最高的一家新聞單位。《西安晚報》和《三秦都市報》在競爭中半斤八兩。
從新媒體看,隨著互聯網技術,“第五媒體”手機的發展,受眾注意力稀缺,由于受眾數量是固定的,報紙受到了極大挑戰。
三、結語
目前,《三秦都市報》積極融合新媒體,報網一體化發展,秦人矩陣、網站集群、三秦快播APP,堪稱最具三秦特色的符號,已躋身陜西省十大新聞網站之列,步入全媒體時代。未來,唯有積極創新,融合新媒體,同時保持著報紙深度報道的品牌優勢,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和希望。
【參考文獻】
[1]《媒介管理》陳敏直王貴斌成茹著陜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