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 鄧麗云
子承父業,半世紀時光
他用鏡頭留下了許多街坊的笑容
他將石湖墟過去的景象凝固在畫面之中
他更像一位時光的見證人
記錄著這片自己生活過、服務過的地方
他也是一位在歲月之中靜觀事態的智者
參考過往經驗、分析當前利弊
以自己的智慧,助力社區的發展
專業與堅守
大約六十多年前,香港上水石湖墟開了第一家照相館,創辦人是黃紀港先生的父親。當時能擁有一臺近乎奢侈品的相機,在這一帶算得上是大新聞。所以,開業期間好奇登門的街坊以及日後絡繹前來留影的市民,給年輕的黃紀港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讓他愛上了攝影。
“父親剛開店的時候,石湖墟只有我們一家照相館,所以取名‘原始,後來我接手之後,一是為了紀念父親,二是鑒於當時攝影條件對比今日較為簡陋,需要用太陽光、玻璃等配合拍攝,就改名為‘原子。”憶起往昔,這家給當地人及黃紀港先生留下太多記憶的照相館總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向來訪者展現出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透露出點點溫馨、點點情意。那些年,總有許多事情讓人難忘:周圍成片的鄉村依傍著山林、農田水塘散落其中;後來蓋起了工廠,民居開始被拆了再建,還有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這里定居,北邊的深圳,也有越來越多的同胞跨過邊境的河流,往來於當地……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黃紀港先生的鏡頭記錄下不同時代的人文風情,命途各異的市民,也紛紛成為他作品的主角。
早期的膠片相機,拍照後要經過沖洗後才能看到照片,加上所需費用不菲,所以拍攝者會抓緊每一次按下快門的機會,在短暫的時段內迅速完成構圖、取景、採光等步驟,專業技術因此得到不斷地鞏固和持續提升。黃紀港先生便是在一次又一次認真地拍攝中,實力增強,經驗嫻熟,鍛煉了出眾的視覺藝術。
尤其在兒童攝影方面,黃紀港先生得出一套“獨門技巧”,可以抓住孩童天真無邪的表情,把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的童年形象記錄在照片中。拍攝時,他敏銳地抓住孩子們各自的特點,並通過親力親為地引導,讓拍攝對象放鬆,顯出自然的一面,之後立即拍下,得出了一張又一張自然樸實的傑作。

黃紀港先生從而感悟到,原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能由內及表地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無論交流的對方是長是幼,只要真心相待,相信可以得到肯定與接納。即使拍攝對象是一個愛撒嬌愛鬧的孩子,要他擺出好看的動作免不了經過一番需要費心費力的引導,但一旦問題得到解決,拍出的作品也更能帶來成就感。
那個年代,照相館並沒有今日攝影工作室那麼多設備,沒有柔光燈、射燈,就看戶外陽光從哪個角度照射過來;沒有反光板,就利用白色的墻壁反射光線。還要留意環境的變化,留心光線變亮或變暗,並隨即作出調整。可見,一張令人滿意的作品,其實也考驗著拍攝者經驗和技巧。
工作之餘,黃紀港先生作為熱情活躍的北區居民,投身到各種社會服務中,例如他為北區童軍付出良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仍守望著一代代年輕香港人的成長。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公益活動的他,是二十多年前創立的石湖墟商會之資深會員,常常綜合當地商貿環境,積極給出改善方針。歲月悄然無息的流去中,他以光彩的姿態,在攝影界深耕,在服務界奉獻,用美麗的顏色渲染了北區的記憶。
責任與付出

不知什麼時候,彩色攝影興起,黑白照片漸漸變成一代人的記憶,那臺父親傳給自己的相機也越來越難買到相應的膠片。所以黃紀港先生將之擺放在照相館中,作為歲月的憑證保存下來。同時,他也與時俱進,早早接觸了彩色攝影,配備了同類器材,完成了事業中的一次過度。
彩色照片,在以往的拍攝基礎上,添加了作者對色彩的把握,畫面的整體感也變得更為突出。同時,相應的攝影器材多了起來:拍攝證件照所需的紅藍顏色背景板、增加拍攝主體立體感的射燈、時興的小道具等等,以及照片可以沖洗得更大的規格、過塑的普及、柯達品牌傲視於膠卷市場一類變化,屢屢帶給黃紀港先生新奇的感受。
後來,數碼攝影興起,柯達的產品在人們視線中漸行漸遠,攝影愛好者們口中常常說的關鍵詞成了“索尼”、“佳能”以及“尼康”,以往只有通過沖洗才能看到的照片變為電腦中幾個G的圖像文件,還有各種電腦、手機修圖軟件陸續加入攝影界。種種跡象,都給黃紀港先生傳達一個信息——業界已經發展到又一個新階段。
一方面,數碼攝影便捷高效,給工作上帶來不少革新;另一方面,攝影器材因此變得實惠普遍,所以需要找照相館服務的人開始減少。一些以此為業的人,有感於時代的發展,選擇轉行或退休。黃紀港先生雖然也看到行業目前的窘境,加上自己已經達到退休的年紀,閉關結業也是未嘗不可。但是他本著一份執著,堅守著父親的心血,依然每天打開這家石湖墟最老字號照相館的大門,一如既往營業下去。
照相館的工作少了,黃紀港先生服務社會的工作相應地多了,特別在兒女先後成家立業後,他的生活重點日益傾斜於公益的領域。其中,由於朋友的推薦,黃紀港先生對旨在團結遍佈全球280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人數8000多萬黃氏宗親的香港中華黃氏宗親聯誼會產生興趣,並欣然投身其中。借助這個平臺,他認識許多優秀的同姓,獲得了強烈的歸屬感,因此與一眾會內好友努力發展會務,力求將該會打造成宗親們融洽的家園。
對於社區的服務,黃紀港先生堅持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他看著上水從市郊村鎮變成內地與香港往來的交通樞紐,欣喜於兩地日漸頻繁的交流互動。對於其中的問題,更用心分析並給予建議。他表示,香港擁有自由的優勢,人們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但這種優勢必須建立於穩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特別在今日世界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內地的支持會是香港強大的後盾,要是能運用好祖國帶給香港的經濟優勢,香江自由的風氣能繼續保持下去。儘管眼下雙方需要磨合,都有需要包容的地方,但合作的趨勢將是兩地未來的主流,雙方將因此皆有發展。所以,黃紀港先生就遊客、購物旅遊、資源調配等問題給有關部門遞交建議,希望通過加建商業建筑、集中採購人流等措施,既保護地區的穩定,也促進內地與香港商業互為裨益。
“以前沖洗出來的照片,妥善保管的話很久都不會出問題,而且存有底片,便於再次沖洗,可供人們收藏。現在的數碼照片,人們通常只習慣保存在電腦設備中,一旦出了問題就難以恢復,要是以後想回憶往事,因此難以如愿。”言畢,黃紀港先生掃了一眼照相館中展出的照片,其中最多的是一個個孩子天真可愛、自然純樸的面容。試想,當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主角再次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心中滿是溫暖與感慨。黃紀港先生希望傳達的信息,此時已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