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 劉元聲



【摘 要】 賞析沈倩的舞臺燈光設計作品。
【關鍵詞】 賞析;燈光設計;沈倩;《灰闌記》;《獨龍天路》;《圖云關》;《我用生命守護你》;《喜馬拉雅王子》;《鳳凰浴火》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6.015
【Abstract】The paper commented on Shen Qian's Stage Lighting Production.
【Key Words】appreciation; lighting design; Shen Qian; The Circle of Chalk; The sky Road of Dulong; Tuyunguan; I protect you by Life; Prince Himalaya; Phoenix bathed in fire
編者按:
本期賞析上海戲劇學院(以下簡稱上戲)舞臺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教師沈倩的燈光設計作品:川劇《灰闌記》,話劇《獨龍天路》、《圖云關》、《我用生命守護你》、《喜馬拉雅王子》和音樂劇《鳳凰浴火》。
沈倩,博士,上戲舞臺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教師。2004年畢業于上戲舞美系燈光設計專業本科;2006年獲得燈光設計碩士學位,同年留校至今;2009年獲上戲舞臺設計與演出史研究博士學位,先后師從徐明教授、朱光武教授、劉元聲教授。
主要燈光設計作品有話劇《獨龍天路》、《圖云關》、《阿拉都是中國人》、《我用生命守護你》、《梅蘭芳》、《喜馬拉雅王子》;京劇《魂系油氣田》;滬劇《上海往事》、《雷雨》、《日出》、《小巷總理》;淮劇《大洪流》、《家有長子》;昆曲《夢-幻 牡丹亭》;川劇《灰闌記》;花鼓戲《七十二家別墅》;黃梅戲《逆火》;兒童劇《寶寶回家》等。
沈倩學習很勤奮,生活很充實,也很陽光。中學是好學生,大學學會了一門手藝,碩士階段完成了專業訓練。2004年考取了我的博士,從小到大,一年不落,一帆風順。
我很愿意錄取有一門手藝的學生,它不僅是為了安身立命和養家糊口。藝術家的審美感悟不僅來自書本或玄想,而更應該源于藝術創作的過程之中,在形象思維的瞬間點滴之中生成。
培養同時具有創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藝術家是我的理想,我見過她蹲在地上裝燈接線,見過她站在舞臺上指揮,也聽到她和同學饒有趣味地探討“御龍直”、“引龍直”和“鈞龍直”。
記得一位大師說過這樣的話:但愿在法則的鏈條上永遠纏繞著幻想的銀線。
沈倩老師是我系燈光設計教研室的優秀青年教師,她致力于舞臺燈光設計的教學與創作工作,并長期進行舞臺設計與演出史的研究工作,曾出版專著《戲出文物——宋代戲曲文物與宋代演出》。 沈老師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創作相結合,始終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新觀念及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其《舞臺燈光光影形象語言》課程集當代藝術思想、觀念及方法,在創作與教學探索中極大地拓展了舞臺燈光設計藝術表現的疆域。
作為一名有理論功底的、年輕的燈光設計師,沈老師總是能將人文主義情懷融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并鮮明地表達出“學院派”的舞臺燈光藝術理想和追求。其作品風格鮮明、表現大氣、刻畫細膩,用特有的舞臺燈光語匯創造戲劇空間的“畫面美”,特別是與演員表演、舞臺布景等其它戲劇元素相融合時,能使戲劇動作空間產生一種格外的“情”與“理”。
設計師對各種燈光元素的精心選擇、對藝術風格的理性探尋以及對光影的細致運用,都深深根植于戲劇作品的文學精神之中。沈倩老師的作品是建立在一定的審美品格與理論基礎之上的,從她的文字和燈光作品中,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她特立獨行的思考與創造:對光、對空間、對戲劇的深刻理解以及“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構成了“沈倩式”的對舞臺燈光藝術美的追求。
——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
沈倩:這是一個輕松愉快的戲曲作品,燈光設計是一種鮮艷、明亮的基調。關于這種選擇主要借用了伊天夫教授說過的一段話:“戲曲藝術之美,在于一個‘意的空間創造。戲曲燈光之要,在于通過光、色、影對舞臺中的人、景、物以一種‘異質同構的方式進行時空塑造,并在視覺層次感上追求‘亮中求色,色中求亮的平衡,進而助力完成戲曲‘意的空間表達。”
沈倩:獨龍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話劇《獨龍天路》是一部描寫獨龍族修建高黎貢山隧道的主旋律作品。整個故事緊張又充滿激情:大雪封路的山崖,由于封路被耽誤了救治而死去的嬰兒,被雪崩困在隧道里的人們,通路后執意要離開家鄉的年輕人,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的獨龍人……
燈光設計主要塑造一種冷峻而濃烈的畫面效果,利用粗壯強烈的光束,少而明確的色彩,追求照明光與氣氛光、造型光與環境光之間微妙的平衡。這種畫面語匯,就像一代代的獨龍人的生活——歷經艱辛仍不失對生活的努力追求。
沈倩:圖云關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紅十字總會所屬抗日救護總隊”所在地,這部話劇反映了當時在圖云關上的中外醫務工作者們學校、工作、生活、成長的一切。
燈光設計以一種帶有“陰霾”的視覺風格作為舞臺呈現。大角度的逆光、冷峻的色彩對比、強烈的陰影效果,這些都是設計者想傳遞給觀眾的畫面語匯。這是一種獨特的戰爭表達,時而冷酷、時而溫情;時而緊迫,時而歡樂。
每部戲的創作中,燈光設計總是最后一個環節。它無言,卻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一名青年燈光設計師,我希望能用好這支“光之筆”,為每一次演出增光添彩!
沈倩:話劇《我用生命守護你》根據西京醫院著名麻醉科醫生陳紹洋教授的先進事跡改編,舞美呈現簡約、抽象,材料選擇和造型刻畫都比較獨特。
印象深刻的是在表現醫院病房、手術室等場景時,舞美設計用了很多透明薄膜的材料和幾何體的結構。這種材質給舞臺帶來了光怪陸離的通透視覺,也給燈光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處理不當便會有很多凌亂的反光、眩光,破壞舞臺的整體美感;幾何體的結構工整大氣,卻也容易帶來過于刻板的畫面感。整部戲中以表現醫院的篇幅居多,其燈光效果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整部戲的視覺風格。燈光設計以控制投光區域和范圍的局部處理方式,輔以藍、白的冷色調,既有效控制不必要的散射,也能體現醫院冷峻的氛圍。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每一次燈光設計都能呈現出不同面貌,從劇本主題和戲劇環境出發,用獨特的手法表現每一部戲的燈光氣氛。作為一門逐漸被人們重視的視覺藝術,燈光設計應當有其獨特的語匯和素養,而不能成為高科技燈具的秀場和炫目光效的堆砌。所謂“少即是多”,在技術泛濫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沈倩:這部戲距首演已有9年了。現在翻看當年的劇照,回想當時的創作過程,雖然顯得稚嫩,但還是愿意放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本劇由胡雪樺導演根據他拍攝的電影《喜馬拉雅王子》改編,是上戲對投影技術在舞臺上運用的最早一次大規模嘗試。整部戲沒有任何實景,所有視覺上的場景轉換、情緒體現、劇情表達,全部通過多媒體投影來實現。導演在整部話劇中運用了很多的電影手法,整部戲由二十多個場次組成。同時,為了體現藏族味道,全劇用藏語表演。
這是我畢業留校后第一次為學校設計這樣的大型話劇,整個舞臺又運用了很多當時我還不太熟悉的新語匯、新手段。難度最大的是大面積投影的運用對燈光設計帶來的限制,在燈具、燈位、光色、光亮等細節的選擇與運用上必須慎之又慎。處理不當,不是沖淡了投影的效果,便是讓投影淹沒了演員的表現;類似電影蒙太奇的場次轉換給燈光的變化帶來很大挑戰,燈光畫面處理與變化必須準確、緊湊,否則非常容易打亂戲的節奏,帶來瑣碎的視覺感受;藏語的表演更是給燈光操作帶來困難。設計過程非常艱辛。
當然,所有的艱難與不懈的努力,在謝幕的音樂響起時,都會覺得是最值得的付出。我想,每個設計師在自己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幾部作品,給自己帶來技術手段或思想上的蛻變與飛躍。于我而言,《喜馬拉雅王子》便是如此。
沈倩:常有初入此門的學生問,“什么樣的燈光設計才是好的設計?”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恰如其分。
希望我今后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