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對提升高校自身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重要作用。文章闡述了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現狀,分析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并提出從完善科研制度、建設科研團隊和平臺、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等多方面途徑促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關鍵字: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培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 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h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s own competitive power. It also has important function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country.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statu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development.Finnally, it puts forward from perfe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nd the platform, increase research funding input,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etc. various way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scend.
Key words: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 cultivating way
從國家政策環境上看,中共十七大明確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中共十八大提出協同創新戰略,明確了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隨著知識經濟與科技全球化進程,國與國間的競爭日益體現在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水平的高低上,而高校則是國家創新體系中重要力量。高校科技創新能力關系教育、社會和國家的創新能力,提高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
1 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現狀及重要性
目前對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研究涉及對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內涵的理解、評測要素、培育對策等方面。
在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內涵方面,梅軼群、張燕從科技創新資源的角度.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看作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是指高校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將新知識和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推動區域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1]閆海燕從高校科技創新活動的內容和目的來理解,包括人才創新能力、知識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2]劉小明認為科技創新能力包括創新基礎能力、創新投入能力、創新產出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環境支持能力構成。[3]
在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要素及評測方面,梅軼群、張燕從高校科技創新活動的目的和內容角度進行分析,從科技創新的基礎實力、知識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同際交流合作能力五個方面測評。[1]敖慧通過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建立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將其分為科技創新資源投入能力、科技創新產出與貢獻能力、科技創新管理能力和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四個方面。[4]王章豹等從"三個模塊"構建了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指標,分別是科技創新基礎能力、科技創新投入能力、科技創新產出能力。[5]劉杰等從科技創新投入能力、科技創新成果產出能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三方面度量。[6]
在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對策上,學者們從高校管理體制、政策制度創新、運行機制、激勵機制等多方面進行了挖掘。
高校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高等教育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提升高校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科研人員和師資隊伍,有助于提升自身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競爭力。
2 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
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主要指高校結合網絡特點,有效利用和配置各種人才、信息、政策等資源,進行知識、技術、成果等科技產出、創新和轉化的能力。影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科研制度及獎勵體系、經費投入、科研團隊建設、科研平臺建設、學術氛圍、科技人員主體動機等。
科研制度和獎勵機制的合理性關乎高校開展科研工作的順利程度及科研績效,是保障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科研經費投入是推進科研工作展開的關鍵因素,經費投入多少影響成果的多寡和質量,經費投入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成果產出的效率;科研團隊是集中優秀科研人才,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學科融合,創新研究價值,加快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科研平臺建設有利于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基礎設備和硬件環境,同時通過學術交流平臺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思想交流;良好學術氛圍的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員身心健康發展,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科學研究,推動高校科技競爭力。
高校應注重以上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完善科研制度和獎勵機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和優秀科研團隊等,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自身競爭力。
3 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培育途徑研究
3.1完善科研管理及獎勵制度
優秀科技創新骨干人才是高校進行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高校應從科研人員素質提升、科技獎勵、職稱評審、繼續教育培訓、生活保障等多方面考慮,完善相關科研管理和獎勵制度,提高科技創新積極性。另外,高校發展創新離不開本身的特色,制度的制定應考慮到學校特色優勢,給予相關政策傾斜。
3.2加強科研團隊建設
組建科研團隊是現在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常用組織形式,科研團隊可以集中優秀人力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有利于產生頭腦風暴、思維碰撞和學科融合,提高科技創新程度及效率,也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優秀科研人才,高校應鼓勵教師組建科研團隊,并出臺相關管理考核條例,給與政策和經費的支持,結合學校特色,重點培養,以點帶面,提高總體科技創新水平。
3.3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科技創新成果產出離不開良好的資源配置和平臺依托。提升科研硬件水平,搭建良好的軟件資源,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是高校邁開科技創新步伐的基礎。首先,高校應配備完整的科研儀器、設備,建設實驗室,提供教師科研辦公室等,滿足基本科技創新的需求;其次,通過搭建與校外企業、研究機構、決策機關等溝通互動的機會和平臺,使高校教師的科技創新思路迎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吸收先進創新理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3.4提高科技經費投入
科技經費投入是高校科研工作關注的重點。經費投入多少,使用是否合理與科研人員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密切相關,直接影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首先,通過政府支持提升科研經費投入。學校發展應與國家、地方政府的政策相結合,把握發展方向和科研目標,積極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獲取經費支持的機會。另外,高校應加快產學研用的協同發展,提高成果孵化率,積極與研究機構和企業合作,爭取業務支持和經費投入。
3.5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是高校科研人員安心工作、積極科研的條件,高校應利用校報、校園廣播、網站、移動公眾平臺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科研理念、科研業績和優秀科研事例,如對優秀科研人物的采訪、宣傳,舉辦科研先進教師經驗座談會等。高校應提倡質疑,排除過多的行政干預和“官僚”導向,讓科技創新迸發更多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梅軼群,張燕.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分析和評價[J].技術經濟,2006(5):74—77.
[2]閆海燕.浙江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估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1,
[3]劉小明.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與體系研究[J].福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4{1).
[4]敖慧.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4(6):169-171.
[5]王章豹,徐樅巍.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原則、指標、模型與方法[J].中國科技論壇,2005(2):55-59.
[6]劉杰,呂占峰,趙禮曼.湖北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分析與評價田理論與實踐[J],2006(8):79—81.
作者簡介:田雪(1988.2—),女,河南新鄉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助教,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河南鄭州 4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