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暉
摘 要: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權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或者說沒有引起城市設計者的足夠重視。相比國外而言,我國對戶外兒童活動空間的研究基礎理論研究缺乏。直到80年代初,兒童公園和游樂園才在大型城市陸續出現[2],北京市最先將兒童游戲場的建設納入居民的建設范疇。
關鍵詞:兒童 戶外活動 空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1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
顧名思義,戶外兒童活動空間是指外部空間中專門供兒童嬉戲玩耍的區域,提供一定的游戲和休息設施,包括學校、居住區、廣場、綜合公園、游樂園等場所中專門為兒童設置的活動場地。
2 兒童進行戶外活動的特點
戶外活動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進行戶外活動時表現出以下特征:季節性、時間性、聚集性、隨意性和區域性。
季節性:兒童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冬季和夏季受天氣影響較重,但是寒暑假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要平時長。
時間性:平時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通常集中在放學后晚飯前,時間在1小時左右,學齡前兒童進行戶外的活動時間比學齡兒童稍長,但總體保持在2小時以內,只有少數兒童戶外活動時間超過2小時。
聚集性:年齡相近的兒童喜歡一塊玩耍,玩耍的內容也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學齡前兒童喜歡簡單的游戲,比如堆沙。學齡期兒童活動量大、喜歡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如球類運動。
隨意性:年齡相近的兒童喜歡一塊玩耍,玩耍的內容也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學齡前兒童喜歡簡單的游戲,比如堆沙。學齡期兒童活動量大、喜歡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如球類運動。
區域性:活動地點多集中在小區內綠地,家附近的公園、廣場也是他們常常光顧的地方,小區內的游樂設施往往比較簡單,不能滿足學齡兒童玩耍的需求,所以學齡兒童更傾向于活動場地較大、游樂設施較多的公園和廣場玩耍,而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漲,這種趨勢越明顯。
3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安全性設計
3.1 監護人的顧慮
兒童進行戶外活動時,交通意外、針對兒童的暴力犯罪、游樂設備意外、溺水、墜落等安全問題令人擔憂,導致許多監護人不允許兒童獨自外出活動,必須在他們的陪同下進行,但是監護人并沒有足夠的時間,這種矛盾性導致兒童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非常有限。
3.2 安全性相關影響因素
導致兒童在戶外活動空間遇到危險的因素眾多,包括場地地形、鋪地材質、器械材料、兒童的年齡構成、氣候環境、植物選擇、承載量、場地維護與管理、安全教育等。戶外兒童活動場地的安全性一般需要考慮從家到達活動場地的路徑及戶外兒童活動空間本身等多個方面的安全性。
3.3 戶外兒童活動場地設計
兒童年齡層次不同對空間需求不同,學齡前兒童偏向于封閉和半封閉空間中玩耍,學齡期兒童更偏向于開放空間中玩耍。根據年齡層次不同劃分空間,有利于設置游樂設施,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兒童。場地中的游樂設施擺放不宜集中,應分布均勻,并且針對不同的活動內容設置不同的活動面積。筆者調查發現,戶外兒童活動場地面積小、擁擠、游樂設施單調、使用混亂是現階段的一種普遍現象。較好的戶外兒童活動場地活動空間面積平均每人在10㎡左右,同時應該劃分動態和靜態空間,以保證使用者的舒適性。
3.4 游樂設施
游樂設施種類豐富,按驅動原理可分為機動和非機動兩種,按其運轉方式分為轉、搖、蕩、滑、乘、爬、碰、跳幾類。筆者調查發現,游樂設施缺少標志性、缺乏特色、商業化嚴重、可操作性和互動性差、雷同現象嚴重。另外,兒童似乎對成人健身器械非常感興趣,不管在居住區、公園、廣場常常都能見到三五成群的兒童圍著健身器械玩耍,他們為什么會表現出如此濃厚的興趣?筆者推測出以下幾點原因:1、這是一種模仿成年人的行為。2、建設器械可獨立操作。3、免費游樂設施過少。健身器材依據成年人尺寸設計,兒童使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67.1㎝和155.8㎝[11],以我國8歲的兒童為例,8歲男孩和女孩平均身高分別為131.2㎝和132.7㎝。對比發現,8歲兒童頭部正好位于成年人胸部位置,扶手的位置高于兒童的正常使用范圍,因為尺寸問題,常常發生兒童被夾傷,撞傷的事件。如何才能防止類似的事件繼續發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游樂設施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增加公益性游樂設施,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等。有趣好玩的公益性游樂設施增多,可以有效降低兒童使用成人健身器械的幾率。
3.5 園林植物
植物可以涵養水土、防塵防噪、調節氣候、提供負氧離子,并且具有一定康復作用,它是戶外兒童活動空間重要的構成要素。兒童喜歡顏色鮮艷、外形奇特、能散發香味的植物,植物品種的選擇在滿足兒童喜好同時應遵循以下安全性原則:以本地植物列表為指導,選擇無毒、無刺、無粘液、不易沾污、不易飄絮、不易引起過敏、分枝點高、季相變化明顯的植物。盡量避免使用毒、刺植物,如夾竹桃、凌霄、枸骨、楊樹等。
3.6 鋪地材料
鋪裝的拼貼形式豐富,通過不同顏色、質地、面積的組合可以營造出歡快、神秘、嚴肅的空間氛圍。兒童喜歡造型夸張、顏色豐富的卡通圖案拼貼成的地面。 《公園設計規范》規定游戲場內的園路應平整且防滑,不能有銳利的邊石;高差用緩坡過渡處理,不宜選用山石和擋土墻;游戲區域的鋪地材料宜選用防滑、柔軟、透水、耐磨、不易揚塵的材質。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易摔倒,宜選用環保的軟材料作為鋪地,如:木屑、草坪、橡膠材料、沙地等,合適的地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受傷的幾率。另外,鋪磚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在人流量大且狹窄的區域地面鋪裝形式宜簡潔,開闊的區域地面鋪裝形式宜豐富。
3.7 提高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安全性的途徑
以兒童為本,所有設施的尺寸應符合兒童人體工程學。場地面積不宜過小,游樂設施分布均勻;加強安全評價,針對可能產生的危險設置應急措施;選用的材料應安全環保,符合國家相應標準;把握每一處細節設計,面與面之間的轉角應該進行圓角處理,不能出現銳利面;加強管理、定期檢查游樂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加強安全教育、擴大公眾的參與范圍與認知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場地的安全性。
4 結語
戶外兒童活動空間的安全性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植物、水體、地形、鋪裝、沙坑、游樂設施、標識牌、桌椅等配套設施,他們共同組成了戶外兒童活動空間,只有完善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才能有效提高場地的安全性。這需要公眾的參與和經濟科研的投入,還需要簡單、有效、可行的保護手段。營造一個父母安心、兒童開心的戶外活動場所,讓兒童真正的參與戶外活動是城市規劃和營造者的職責。未來,我們仍需為兒童創造一個健康、舒適、安全、有趣的戶外兒童活動空間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數據[EB/OL]. 2010.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詹燕. 城市開放空間中兒童游戲場所規劃設計探析[D]. 重慶大學, 2005.
[3] 王曉文. 城市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的研究[D]. 南京林業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