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下稱新版《指南》),發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與舊版指南比,新版《指南》有不少新提法。
1989年我國首次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有過修訂。與舊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推薦的水果、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攝入量有所下降,蔬菜、奶類、谷薯類和油的推薦量則無變化,但提出一些具體的推薦細節。
《指南》提出每天攝入的蔬菜中,深色蔬菜應占1/2。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分析說,深顏色蔬菜所含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更豐富,這是從促進健康、預防疾病角度提出的建議。
當下許多人把“多吃水果”與“健康飲食”聯系在一起,但《指南》建議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數值相比舊版(200~400克)反而降低了。參與《指南》科學循證工作的東南大學教授孫桂菊解釋稱,很多水果比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會比較高。
根據新版《指南》,成人平均每天須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其中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推薦量為120~200克。在蛋類攝入方面,《指南》還特別指出“吃雞蛋不棄雞蛋黃”是有道理的。蛋黃盡管膽固醇高,但其他微量營養素含量豐富,還含有一定量卵磷脂,而卵磷脂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老年人吃飯誤區多
李女士今年68歲,退休前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退休后,她就迷上了食療養生。前些年張悟本比較火的時候,李女士就跟著張悟本的講座一起“吃”。張悟本說吃茄子好,李女士就天天吃茄子;聽說喝綠豆湯好,就用綠豆湯替代了涼白開。張悟本走下“神壇”后,李女士的食療養生就沒有了方向,于是姐姐妹妹、街坊四鄰,甚至小區門口修鞋的師傅都成了她的食療指導老師。
自打聽說“水果酵素”能減肥、美容、清宿便,李女士看到別人扔的菜葉和果皮她就兩眼放光,因為這是制作環保酵素的原料。在她家里,瓶瓶罐罐都裝滿了自制的酵素。至于食用酵素的好處,隨口就能說上一大串。不僅如此,李女士還帶動了親朋好友、鄰里一起購買,雖然常常饑腸轆轆,可為了身體健康,李女士堅決地管住自己的嘴巴,終于支撐了半個月,體重居然減輕了4公斤。誰知沒過多久,李女士時常感到全身乏力,下肢肌肉疼痛,腸胃不適,有時肚子特別疼,還常常腹瀉。開始,李女士沒在意,可后來腹瀉越來越嚴重,一天要蹲廁所十多次,無奈之下,兒子只好將李女士帶往醫院就醫。
檢查結果是:急性腸炎,體內堿性磷酸酶超出正常值20多倍,而血鉀卻低于正常值許多倍,隨時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危及生命?手拿報告單,李女士出了一身的冷汗。
李女士癡迷“食療”,但她一點都不孤獨。75歲的關先生也是這樣的人。他血糖高,聽說吃苦瓜和南瓜能降糖,家里每頓飯的餐桌上都離不開這兩樣蔬菜?!澳瞎险糁?,苦瓜涼拌?!标P先生的兒女對父親的這種做法特別不能理解,“按說我爸也是個知識分子,怎么老了就變得偏聽偏信了?”
有的老人拼命吃某一種食物,也有老人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絕對不吃某種食物。陳先生血脂高,他聽說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高,于是就拒絕了雞蛋,而且是堅決不吃雞蛋,一口都不吃。女兒告訴他,其實人體的膽固醇主要是體內合成的,即使一口不吃,體內照樣會合成膽固醇;再說了,蛋黃中除了膽固醇還有很多其他的營養,一天吃一個蛋黃沒問題。但陳先生特別固執,不僅不吃雞蛋黃,還一度堅持喝醋。“聽說醋能夠軟化血管?!弊詮穆犩従诱f了這個知識點后,陳先生就每天喝兩勺醋,一開始喝普通的陳醋,后來改成了醋泡黑豆。喝了半年之后,他覺得胃不舒服,終于放棄了喝醋療法。
老人吃飯要“講究”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飲食上要與年輕人有所不同,但絕對不是猛吃某種食物或者堅決不吃某種食物。老年人也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按照膳食寶塔的要求,每天攝入豐富的食物。但是在制作方法和食材選擇上,還是有竅門的。
按照最新版的膳食指南,人們每天要吃12種食物,一個星期要吃25種食物,怎么才能保證食物的多樣性?營養師給出的建議是:巧搭配?!芭e個例子,炒個黃瓜肉片,如果加上幾朵木耳、幾片胡蘿卜,食材的種類更多,營養更豐富?!崩夏耆嗣刻煲WC攝入足量的谷類,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建議老年人多吃些雜糧,“老人胃腸蠕動慢,雜糧中的膳食纖維多,能夠促進胃腸蠕動,緩解排便困難?!逼鋵?,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但是老年人的牙口不好,嚼不碎,喝點雜糧粥、吃塊蒸白薯,來個窩窩頭,都能達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的目的;蔬菜可以切得碎一點,“韭菜、茴香、芹菜等,可以切碎,加點肉做成餡?!?/p>
老年人也需要遵循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本原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功能衰弱,胃酸缺乏、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會導致食物在胃中滯留時間更長,胃排空速度減慢老年人就感覺不到餓。
人到老年,吸收功能也在減退。同樣是攝入100克蛋白質,年輕人也許能吸收99克,但老年人只能吸收60~70克。我國推薦成年人每公斤體重每天補充1克蛋白質,也就是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一天補充60克蛋白質即可;但老年人1公斤體重需要補充1.27克蛋白質。同樣體重的老年人反倒比年輕人需要補充更多的蛋白質,不是因為消耗增加,而是因為吸收功能減退了。
魚、禽、蛋和瘦肉都屬于動物性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普遍較高,但老年人吃什么肉也有學問。牛肉的纖維長,消化起來相對更困難;雞肉、豬肉的纖維短,相對牛肉來說就容易消化;魚肉蛋白質含量高,但老年人容易卡刺,因此蝦肉比魚肉更好。嬰兒剛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家長常會給孩子買一些各種各樣的果泥、肉泥、蔬菜泥……一些咀嚼功能比較差的老年人,不妨吃點嬰兒輔食,味道不錯,容易吸收。
人的吞咽功能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吃飯一定要慢點吃,防止食物進入氣管引發吸入性肺炎等。老年人吃飯,還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可以一日三餐、搭配兩次餐點。此外,老年人還要注意多補充水分,白開水、果汁或湯都可以,因為老年人更容易有體內缺水的危險,多飲水,能防止大便秘結和機體缺少水分。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