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蘭
摘 要:由于受到現有的教學資源的限制,美術在藝術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一是因為相關的專業老師欠缺,二是美術藝術教學中理論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果可以恰當運用,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是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美術在服裝藝術教學實用現狀,提出積極的改進策略,以此來促進藝術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美術;藝術教學;實用性
藝術教學體系是應用型大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服裝藝術是一門融合美術與設計的學科,兩者是存在直接關聯性的,服裝藝術專業從應用性角度來看需要創新性、開拓性、時代性創作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開拓性思維和創新理念,并能夠從理論及實踐層面掌握美術、服裝藝術等文化學理念和創作性思維方式,以此才能更好符合當代企業的用人需求。
一、美術應用在服裝藝術教學的意義
服裝藝術屬于視覺表現領域,在這一領域中運用美術相關理論,可以較好地展現作品的肌理、輪廓、結構、視覺表現特征等等,這屬于一種理論語言。
美術理論作為服裝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藝術感覺具有重要作用,美術理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理論的應用,在應用型大學的服裝藝術教學中,廣泛采用各種美術理論進行教學,并且熟練地加以應用是一項基本的要求,也是提升服裝藝術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應用型大學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在研究和運用美術理論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這些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恰當的美術理論在服裝藝術中應用可以較為廣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藝術感覺。美術理論中蘊含的教育價值需要美術教師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挖掘,真正讓這些優質理論成為進行美育的重要載體。
美術理論是學生進行服裝藝術設計啟蒙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美術理論的認識,熟練運用理論的味覺、觸覺、視覺、結構等屬性進行合理的實踐。美術教育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追求美的心里。美術是一項培養氣質內涵的課程,它不僅僅指體現在繪畫語言上,在學生對于美的理解上它也是非常講究的。我國在教學方式上只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卻忽視對美術實用性培養,這也是目前服裝藝術教學體系中的弊端。在服裝藝術課程中開展美術教學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還能幫助學生如何去發現美,懂得以美術的視覺去看待服裝設計。
二、美術在服裝藝術教學實用現狀
(一)美術課程在服裝藝術教學涉及少
目前,應用型大學對服裝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時,沒有把握基礎課程的改革思想。設置課程過程中,沒有將美術理論服務理念貫穿于始終,很多服裝課程沒有進行分門別類、整合滲透,大部分的專業課都是以服裝藝術設計為主,在這些課程設置中有相似課程重復設置的情況。同時,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沒有將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加入到課程之中,課程內容死板陳舊,再就是,為了符合教育要求,設置服裝藝術課程過多,美術課程則相對比較少,沒有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由空間,進行選修課的選擇,都極大影響了學生對于服裝藝術教育的學習主動性。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美術理論基礎課程內容不夠完善,只突出了一些服裝藝術專業內容;二是專業課程眉目過多,內容滯后;三是未能了解藝術教學的應用需要,內容缺乏針對性;四是服裝藝術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比例失衡。
(二)服裝美術類課程改革力度弱
服裝藝術課程中進行美術理論補充并不會受限于教學設備,而是與編撰者對美術的意義與應用價值、與他們對美術的重視程度有關。就目前來看,服裝美術類課程在教學課程中改革力度是比較弱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化的模式,以簡單的美術理論基礎為服裝設計的啟蒙內容。但實質美術理論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遠遠不止這些,它對于服裝藝術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服裝設計內涵,也能夠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及分析能力,培養設計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隨著課本內容的日漸簡化,如果沒有給予一定美術課程改革,學生對服裝美術內容的認識就會停留在很淺的層次,甚至出現只有結論而缺乏過程與證據的現象,最終導致美術教學索然無味,學生也難以產生興趣。
(三)注重美術理論教學忽視實用性教學
在應用型大學服裝藝術教學中,很多高校依然堅持數十載不變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授課,注重美術理論教學忽視實用性教學,枯燥服裝美術類課程會導致學生缺乏興趣,跟不上課程的節奏,二來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完全無法在課程開展中享受到學習服裝美術類樂趣。老師們過度墨守成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目前教學上的客觀要求,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懂得推陳出新,在服裝美術類課程上適當的添加創新實用元素使之完善。普遍的學生對美術的實用性認識率極低,一般都只認得基本理論,如何去應用,無如何更好地去了解美術設計元素,都是目前藝術教學缺失的。由此可見大學生專業美術知識的欠缺已經無法與社會發展需求想契合。而對于專業性較強美術服裝藝術理論知識能夠熟練的掌握的人也是非常少的。這是與培養美術服裝藝術人才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的。
三、美術在服裝藝術教學實用性建議
(一)根據企業用人需求,設立服裝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改革,為了拓寬美術服裝藝術的知識面,加深專業知識的精細程度,應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才符合企業用人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都需要綜合性人才。因此各大高校應從企業用人角度出發,在進行課程設置時,以對學生的尊重和自由發展為理念,尋找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的結合點??梢詫眯痛髮W的藝術教學專業課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理論思想課程,另一類是專業實踐課程,將每個課程進行細分分類,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服裝美術設計理論知識,利用素描、色彩、構成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設計不同種類的服裝款式造型,色彩圖案及服飾配件的搭配,完成服裝設計效果圖,服裝工藝款式圖、服裝結構款式圖的繪畫表現技能,讓美術課真正的成為服裝專業實用的基礎課,使學生在學習服裝藝術專業的過程中,不斷感受美術及服裝藝術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潛移默化陶冶情操,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
(二)結合美術理論,豐富服裝藝術教學內容趣味性
應用型大學開設的服裝藝術課程的質量與師資水平緊密相關。在對學生進行服裝藝術教育時,老師除了具備教育心理學、美術教育學等素質之外,更要有深厚的美術功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服裝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對于教師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首先,要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對于服裝藝術老師而言,要熟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還要學會站在學生未來發展的去進行考慮,才能夠優化美術在服裝藝術教學效果,豐富服裝藝術教學內容趣味性。其次,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不僅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高效與合理,也包括對服裝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訓練強度把控。因此,提高教師美術教學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美術理論的具體應用、教學方法的優化等。一個優秀的藝術教師,能夠找到在學生現有的服裝設計水平與經過美術教學即將達到的水準之間的最佳契合點,這就是所謂的“最近發展區”。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中積累足夠的美術理論經驗。藝術教學教師必須懂得理論應用,懂得教教學方式,這才符合21世紀對于培養服裝藝術人才的要求,要設置適合學生的藝術教學,就必須根據學生身體、心理特點,設置出充滿設計與創新理念的,受到學生歡迎的服裝藝術教學。
(三)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服裝藝術教學實用性
首先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活躍程度。唯有學生在服裝藝術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比較活躍,才能體現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所以活躍程度是判斷課堂學習是否具有效率的首要標準,例如:在進行素描課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可以把更多畫石膏像的時間運用到服裝的線描技法上。在色彩課中,在學習色彩原理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大量服飾配色訓練。在造型設計中在學習造型原理的基礎上,把美術設計原理利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模式,實實在在的運用到服裝每一處比例、每一條分割線、每一個貼片甚至每一個口袋上,這樣,服裝專業的學生所學的美術課就更有了具體性和實用性。目前大部分服裝藝術課程中在美術理論學習的設計過于老套,學生們已經對此類學習感到麻木。無論哪種情況出現,都要求教師在今后的學習設計過程中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服裝藝術教學的設計,確保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服裝設計制板使,都會運用平面制圖與立體裁剪相結合的方法,立體剪裁是否可以充分表現平面設計,是與美術基礎息息相關的。美術能力強雖并不能代表剪裁能力強,但一定會比美術能力弱的學生更好表現服裝設計的各種元素。
結語
綜上所述,在應用型大學開設美術服裝藝術課程,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服裝藝術的熱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服裝藝術教育要遵循美術理論的客觀規律,開發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如的在服裝設計中運用美術理論,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其次,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服裝藝術教育觀念,尊重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才能幫助學生發展德體,豐富情感,開拓智力,獲得綜合發展,便實現了學生美術服裝藝術應用教育的基本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海明.男女體型差異與審美對服裝設計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
[2]涂涂.“美術熱”背后的教育反思[N].中國文化報.2007.
[3]李春曉.后現代主義思潮下的服裝設計[D].東華大學,2005.
[4]王笙漸.從南京地區現狀看中學生校服設計[D].南京藝術學院,2006.
[5]任利民.解構與折衷[D].中國美術學院.2003.
[6]劉智博.定制服裝設計研究[D].東華大學.2006.
[7]胡耀文.服裝配色課程教學軟件的設計與實現[D].四川師范大學.2009.
[8]徐云.淺析民族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思維表達和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0.
作者單位: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