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尿路,指尿從腎臟被分泌出來,經過輸尿管,貯存到膀胱里,最后再從尿道排出體外的經路。醫學家發現,老年期尿路是非較多,經常發生一些病癥,值得注意。
隨著年齡增加,到了老年,腎臟逐漸萎縮,85歲老年人的腎臟體積要比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小約30%;腎臟內的結構改變,出現“纖維化”,濾過尿液的腎小球數量大大減少,60歲以后腎小球數量僅為30歲時的50%;與腎小球連接的腎小管也開始退化,腎臟里的小動脈血管有硬化現象,自20~90歲,通過腎臟的血液流量減少了53%。因此,老人的腎臟功能明顯減退。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的代謝產物較慢,老年人服用某些藥物容易堆積體內,引起中毒。如老年人服用鏈霉素,按照青壯年的藥量給予,用時稍久,即可使鏈霉素蓄積在身體里,發生中毒,主要作用于聽神經,發生耳聾。因此,老人用藥,劑量要小,用藥間隔要長。
老年人的膀胱與青壯年也不同。老年人膀胱發生萎縮,也就是說膀胱往一塊“抽巴”。所以,老年人膀胱的貯量減少,僅能裝250毫升尿液,而青壯年可貯裝500~750毫升。老年人還經常發生排尿不盡現象,膀胱中有余尿殘留,殘留量可達100毫升。老年人的尿意發生較晚,常常是膀胱里已經充滿才想要排尿,因而有尿急感。另外,老年人還經常出現膀胱不自主地收縮,故而發生“拉拉尿”現象。在受涼、勞累、疾病時,上述情況更易發生。
健康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內每個器官的大小和重量,都無一例外地發生萎縮和減少,然而,唯獨前列腺,自45歲以后開始增大。它可使尿道伸長、扭曲、變形,從而使排尿發生困難,經常會出現尿頻癥狀。在50歲以后,前列腺增大越來越明顯。盡管體積增大了,但所分泌的前列腺液卻減少了。前列腺液具有抗病菌的能力,由于分泌減少,使病菌易于繁殖。因前列腺增殖肥大給男性老年人帶來痛苦,有時不得不采取手術的辦法,恢復正常排尿。
女性老年人尿道較短,尿道的黏膜萎縮變薄,抵抗力下降,細菌很容易經尿道口進入尿道,再向上入侵膀胱,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并可反復發作。尿路感染在兒童期、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的發病率較高,但經治療都會相對緩解。而在老年期的女性尿路感染不但發病率較高,治療還比較困難,復發最為多見。男性與女性老人的尿路感染的特點都是癥狀不明顯,有些人幾乎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尿內存在著大量病菌。這樣,也就不會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病菌可逆行尿路向上竄擾,直到入侵腎臟,引起腎盂腎炎,最后發生腎功能衰竭。據報道,有病菌尿的老年人壽命明顯低于無病菌尿的壽命。所以,醫學專家一再告誡人們,必須重視老年人的尿路感染,在必要時,通過化驗檢查尿中是否含有病菌,以便及時治療。一般情況下,當老人發生低熱、背下部輕度疼痛、下腹脹感或不適、食欲減退時,就要想到是不是尿路感染,爭取早確診、早治療,防止釀成慢性疾病和其它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