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年輕時,我是個挺講理的人。那時候,明明自己是對的,但一聽別人有了不同的意見,也會再三斟酌。可如今,越是上了年紀,越是有種霸道勁兒。
一方面,和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一樣,總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多。如今,哪能眼睜睜看著兒女們走自己曾走過的錯路?所以,有事沒事,就喜歡指手畫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我這個年代的人,從苦日子里走過來,談到過去,大多有一肚子的苦水。生活不易,還得把兒女們拉扯大,其中艱辛自不待言。特別是,我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工作上,我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對人對事,也總恨不得把心扒開,讓對方看看。在養育兒女方面,更是如此。我總會要求自己,最大程度地關愛兒女,哪怕犧牲點自己,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觀念其實是不妥的。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人若是在某方面做到極致,走極端,就容易在相反的方面產生放縱的心理。就好像減肥的人,每天給自己設定超大的運動量,可完成任務后,總會不禁想,都運動這么多了,稍微放松一下,又有何妨?于是,平日里不敢碰的一些高熱量食品,又不忌口了。這么一來,一段時間下來,非但沒能減肥,反倒增了肥。
而在對待兒女上,更是如此。拿我自己來說吧,總覺得自己一心撲在這個家上,心里裝的都是家人。從有了家庭開始,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上,我都要求自己做到極致,毫無保留,把愛都給了家人。可這種走極端的愛,其實也會有不容忽視的副作用。我總會想著,都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就算有點霸道,也是瑕不掩瑜吧?
這么一來,人就特別容易放縱自己,去對別人指指點點。總覺得自己功勞大,這是主要的。有時候就算霸道點,不講理,父母都為兒女付出了那么多,難道就沒權利霸道一回?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補償心理。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做到最好,就會在另一方面產生放縱的心理。當然,兒女不會因為父母的霸道和不講理就對父母不滿,但父母的本意,難道是如此嗎?
我們有時候對兒女提出意見,本意是為他們好,想讓他們少走彎路。但由于兩代人的代溝,加上我們越來越脫離社會,難免會有一些不合時宜的看法。兒女們不能全盤接受,這也是自然的。但一遇到抵觸,我們總喜歡用高壓的姿態,強迫兒女們服從自己。我們太愛兒女,付出太多的結果,就會產生“補償”心理。這種時候,總會不禁想著,都對兒女這么好了,就算不講理,強迫你們接受,又怎么啦?
可這時候,父母卻忘了原來的本意。父母的本意,是想讓兒女更好。而不講理的結果,豈非把事情推向了反面?太過于犧牲自己,就容易在另一方面走極端。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其實,我們這個年代的人,說起“犧牲”,往往都心有戚戚。在物質不富裕的年代,為了養育兒女,有時候確實要犧牲自己的人生。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待兒女的觀念上也必須有所轉變。我們不能要求自己在關愛兒女方面做到一百分,毫無瑕疵;也不能要求自己必須犧牲自己的人生,把每一滴血汗都貢獻給家庭和兒女。哪怕是愛,也得量力而行,切勿走極端。不在愛字上走極端,就不容易產生放縱的念頭,自己的霸道和不講理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老年人更應該記住,愛到了極致,不是更進一尺。相反,要退一步。父母犧牲了自己,也對兒女造成了困擾,何必呢?讓自己的愛留有余地,讓自己的人生煥發精彩,同時也讓兒女有選擇的自由,這豈不是兩全其美?
所以,再愛,也別讓自己老來成“愛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