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水是生物體中最根本的生命物質,約占80%。人在晨起就應空腹飲一杯淡鹽白開水。因為水分能保持輸入與輸出的平衡,有降溫、減震、解毒等作用。
每日起居需用冷水臉、溫水牙、熱水腳。洗臉要用冷水,冬天也當堅持,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感冒。刷牙要用溫水,不受過冷過熱的刺激,使牙齒堅固。洗腳要用熱水,春升陽,夏祛暑,秋潤肺腸,冬溫脾腎。
雪水、露水、雨水還可治病。關于雪水,《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述:“其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溫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后暴熱。”關于露水,其特點是不含重水,有較強滲透性,它對消除眼瞼浮腫頗具神力。還有雨水,它含有大量的負離子,是空氣中的維生素,雨中散步對治療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腦血管等病有獨特的療效。
古人云“行氣如流水”。《行氣玉佩銘》曰:“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吸氣要短,意念集中;呼氣要長,緩慢伸展。真氣猶如草木萌動,充盈體內,貫通任督二脈經絡,循環為“小周天”。
人體陰陽平衡:吸氣時為陰、為補、為虛、為退、為收、為柔,而呼氣時為陽、為瀉、為實、為進、為放、為剛。氣功的過程,是以意調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故曰: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順氣者生,逆氣者死。于是感到真氣就像樹一樣悄悄地生長,又像水一樣漫漫地游動。
追求時尚的人們,總是蠢蠢欲動,永遠不肯休止。他們不懂“忙里偷閑”,也不會“鬧中取靜”,所謂“心如止水”,應該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靜坐是水,可以消火,如淫火燒腎、怒火燒肝、憂火燒肺、思火燒脾,凡心生疾病,皆可治愈。靜坐是陰,可以調陽,如表為陽,里為陰;熱為陽,寒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凡陰陽失調,終歸平衡。
垂釣之處,水波蕩漾,草木蔥蘢。隨時散發出氧氣、負離子、殺菌素和芳香物質。釣魚有益于身體的健康,尤其是大腦的活躍。垂釣的姿勢,或站、或蹲、或坐、或跪。釣者同魚兒,一個是水中隱士,一個是人間閑客。
靜時可以清目醒腦、存養元氣、積聚精力;動時可以活動筋骨、按摩內臟、頤養氣質。視野廣闊,可以看天邊流云、空中飛鳥、水里倒影、身邊花草。聽覺活躍,可以聽嘩嘩濤聲、呼呼風聲、嘰嘰鳥聲、瀝瀝雨聲。
垂釣享受日光浴,讓紅外線溫暖全身,使血管擴張、經脈暢通,促進新陳代謝。“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渚寒無宿鷺,月白有啼鴉”。如此垂釣猶如忘憂丸,樂在舒心開懷、怡情暢志。“船頭一束書,船后一壺酒。新釣紫鱖魚,旋洗白蓮藕”。如此垂釣好比逍遙丹,妙在天人應和、返璞歸真。
《養生雜錄》中說:“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繹理可以養生,彈琴學字可以養指,逍遙杖履可以養足,靜坐調息可以養形。”“六養”按身體排列,既從內外勾連,又有動靜結合。王之春的《椒生隨筆》提出“四法”,即以灑脫為養心法,以謙退為保身法,以安靜為處事法,以涵容為待人法。為如水一般的堂堂君子寫照,可謂風度翩然,堪稱楷模。
關于人類醫學理念確立的三部曲:治療醫學——預防醫學——能量醫學。宇宙在形成的過程中,原本就是存在著一種能量稱之為宇宙能量。這種能量無處不在。光能、熱能、聲能、磁能、機械能和生物電能這6種能量,是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現形式。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因此,人體自身也存在著6種能量,正是因為這6種能量生命才得以綿延不息。
就中醫理論而言,氣、血、水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能源,“氣弱則病發,氣強則百病不侵”。血是谷物消化后形成的精微,是潤養全身的營養物質。人體“四血”(生血、熟血、瘀血、廢血)概括了血在人體內的運行規律,病變狀態以及轉化和排泄過程,從而提供了人體生理活動的需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基礎物質,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四水”(原水、汁水、精水、廢水)的攝入、運化、升華和排泄,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