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不是很新鮮的事物了,例如,現在很多電影中還能看到某特工破解指紋識別信息潛入大樓盜取情報的橋段,而且很多公司也早就開始啟用指紋打卡機記錄考勤。由于指紋識別的唯一性,再加上指紋識別技術在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發展最成熟,所以指紋識別是目前最主流的生物識別方案。
根據有關機構統計,iOS用戶平均每天解鎖屏幕達80次之多,而安卓用戶就更頻繁了,平均每天點亮屏幕150次,算下來解鎖次數也不會比iOS用戶少到哪里去。如此頻繁的解鎖背后則是反復的輸入密碼或者圖案解鎖,毫無疑問,每天為此會浪費不少時間。這時候指紋識別手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輕按就解鎖,不需要每次都輸入密碼了。
其實,指紋識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不是很新鮮的事物了,例如,現在很多電影中還能看到某特工破解指紋識別信息潛入大樓盜取情報的橋段,而且很多公司也早就開始啟用指紋打卡機記錄考勤。由于指紋識別的唯一性,再加上指紋識別技術在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發展最成熟,所以指紋識別是目前最主流的生物識別方案。
在手機行業中,摩托羅拉是最早引入指紋識別設計的公司,不過把該技術發揚光大的并不是他們,而是蘋果。2013年蘋果在iPhone 5s中首先支持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此后安卓陣營也逐漸重視起指紋識別了,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開始支持指紋識別傳感器。在本文中,我們匯總了市場上主要的指紋識別技術供應商及技術方案,讓讀者能對目前的主流指紋識別技術有個大概的了解。
常見的指紋識別方案廠商
AuthenTec
AuthenTec公司是最知名也是技術最領先的智能手機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廠商之一,2012年被蘋果以3.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已經不再對外提供指紋識別方案,專心服務于蘋果iPhone手機。
該公司代表性的技術是TruePrint,除了電容傳感器之外該技術還可以通過射頻芯片讀取皮膚表層下的活動層信息,這是人體指紋信息的真正所在,所以他們的指紋識別方案更為精確,而且不受皮膚表面的情況影響,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出色。
Validity
Validity是美國的一家指紋識別技術公司,2013年被新思科技(Synaptics)以2.55億美元收購。早前Validity的滑動式指紋識別傳感器很受歡迎,在筆記本上應用較多,三星的Galaxy S5手機也用了他們的方案,不過滑動式方案體驗很差,現在基本已被淘汰。
Fingerprint Cards
Fingerprint Cards簡稱為FPC,是一家瑞典公司,之前主要為銀行提供指紋識別技術,但現在智能手機所用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也占了FPC公司的主要營收。FPC公司早前也有過滑動式方案,不過目前已經轉向觸摸式方案,FPC10XX/11XX系列傳感器是目前國內多數指紋識別手機的主流選擇,特別是放在機身背后的設計被大量應用在華為、小米及其他公司的手機上。
匯頂科技
前面提到的三家指紋識別技術供應商都是國外的公司,匯頂(Godix)則是中國深圳的本土公司了。這兩年來,匯頂在指紋識別芯片上突飛猛進,以至于新思科技都“眼紅”到起訴匯頂科技侵權了,據悉,雙方的官司還沒有了結,匯頂手中畢竟也有獨特的技術,自然不會輕易就范的。
與FPC的方案(常用于機身背面)有所不同,匯頂開發的指紋識別更多地用在手機前面板,特別是魅族MX4 Pro則是全球首款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的安卓手機,其使用的指紋識別方案就是匯頂的藍寶石指紋識別芯片,另外,魅族在后續的MX5及Pro 6上也都用了匯頂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匯頂在今年展示了全球首創的活體指紋識別技術,其安全性更高了,用戶不用再擔心壞人利用虛假的指紋套膜進行破解了。
以上四家公司基本上是目前最常見、最主流的智能手機指紋識別解決方案提供商,此外,在整個業內還有韓國CrucialTech、挪威IDEX、國內的上海思立微、蘇州邁瑞微以及臺系的敦泰、茂暉等多家公司,但他們的解決方案在智能手機上并不多見。
常見智能手機指紋識別方案
按照各類指紋識別技術所采用的采集方式、布置方式等特點,我們簡單歸納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智能手機指紋識別方案,如下圖所示:
蘋果Touch ID:獨家秘籍,軟硬一體
和蘋果采用的很多技術一樣,他們并不是首個把指紋識別帶到手機中的公司,但毫無疑問的是,蘋果的指紋識別功能在智能手機中卻是最好用的,至少目前看來沒有之一。這并不難理解,當蘋果要做某個重要方案時,他們習慣于獨家定制,所以就直接把AuthenTech公司買下了。
蘋果首次在iPhone 5s手機上使用了指紋識別功能,該技術被成為Touch ID,它不是單純的指紋識別,而是與自家手機的Home鍵相結合——也是一些用戶所詬病的,iPhone設計就是什么操作都要靠Home。不過,Home鍵結合指紋識別反倒給了蘋果一個優勢,因為iPhone的Home鍵是圓形的,比長方形更契合手指。
對于Touch ID,蘋果詳細介紹過該方案的特色——它有藍寶石保護玻璃、不銹鋼檢測環、Touch ID傳感器及輕觸開關組成,最核心的則是Touch ID傳感器中的TruePrint技術,因為該方案不僅使用電容式傳感器,還使用了射頻技術實現雙重驗證人體皮膚的真皮層信息,保證了識別的精確性、可靠性,而且不易受皮膚表面污物的影響。
在系統及應用層面,蘋果Touch ID也有獨特的算法,既要保證指紋信息讀取迅速,更要保證指紋信息的絕對安全,防止用戶安全信息被盜用。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對Touch ID的利用也是目前最充分的,除了解鎖功能之外,Touch ID還可以用于移動支付、App下載驗證等。
新思/Validity:滑動解鎖淘汰,觸摸解鎖
蘋果推出Touch ID之后,安卓廠商也開始尋求引入指紋識別技術,三星在Galaxy S5手機上就嘗試著加入了指紋識別,同時還做到了與Home鍵相結合。不過,三星當時用的是Validity公司的方案,指紋識別方式為滑動式,并不符合正常使用邏輯,使用體驗就比較差了。
另外,HTC的One Max手機也使用了類似方案,需要滑動解鎖,只不過指紋識別區是后置的,不用多說,其最終的結局也是被淘汰。但有意思的是,HTC One Max的后置指紋識別方案被很多國產手機廠商“復制”,上到高端機型,下到千元機,這種后置指紋識別已經成了很多手機的標配設計。
在Galaxy S5之后,新思的觸摸式指紋傳感器在三星的Galaxy S6以及最新的Galaxy S7手機上應用了。從我們之前對Note 5的測試來看,其指紋識別并不是很靈敏,而Galaxy S7上使用的應該是新一代傳感器了,可以感覺到,無論是識別率還是識別速度都好了一些,不過S7 edge的指紋識別速度還不算特別快的那種,詳情情況可以參考我們相關的評測文章。
FPC:前置、后置皆可,最主流的選擇之一
瑞典FPC公司的指紋識別方案可以說是目前最主流的安卓指紋識別方案,華為、小米、360等多數國產智能手機都用了FPC指紋傳感器。他們的方案早期也是有滑動解鎖的,比如Vivo的Xplay 3S,不過目前基本都是觸控識別的了,布置方式有前置,也有后置。
在FPC的指紋識別方案中,華為算是典型的后置派,從Mate 7開始就是這種設計了,因為華為手機多數是屏幕虛擬鍵,沒有Home實體按鍵,如果非要前置的話就只能硬生生額外安排一個Home鍵,這無疑會影響到手機的整體設計。在最新的P9手機中,華為的指紋識別升級到了3D指紋識別,號稱可以有效防止2D假指紋膜,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此外,華為也是有自己的SoC處理器,從麒麟92X系列處理器開始,華為也可以支持TrustZone安全技術,它實際上就是在處理器中保留單獨的區域存放安全相關的信息,與其他信息隔離,并有嚴格的權限管理,這樣就提高了指紋信息的安全性。
國產指紋識別手機除了解鎖之外,在安全及支付方面其實還比不過蘋果以及三星,很多手機現在都無法做到對支付寶指紋支付的支持,更別說做獨立的移動支付方案了。不過,國產廠商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為,他們為指紋識功能別開發了別的用途,例如:拍照、文件加密等,也算是豐富了一些玩法吧。
后置的FPC指紋識別手機很常見,但前置的也不是沒有,小米手機5使用的也是FPC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但它就是前置的,與Home鍵結合——雖然小米的手機此前是沒有Home鍵的,這次也不得不做了個Home鍵。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5手機使用的是最新的FPC1245傳感器,相比其他廠商用的FP10XX/11XX系列要新(紅米Note 3用的是FPC1035),在之前的評測中我們也提到過小米5的指紋識別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只是Home鍵做的比較狹長,手感不是太好而已。
匯頂:魅族手機的最愛,與mBack結合
華為的Mate 7號稱首款按壓式指紋識別手機,但它是后置的,而魅族宣稱他們的MX4 Pro是首款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安卓手機,他們的解決方案都來自國內的匯頂公司,匯頂的玻璃指紋識別傳感器也成了魅族的最愛,之后的一系列手機上都使用了匯頂的方案,包括MX5及最新的Pro 6手機。
國內的匯頂公司在指紋識別領域可以說是后來居上,是iPhone、FPC之外另一個最常見的指紋識別方案供應商之一,這幾天發布的樂2 Pro、努比亞Z11 mini以及之前的金立、Vivo X6等手機都開始使用匯頂的指紋識別方案。
匯頂的指紋識別有玻璃、藍寶石、Coating及IFS等幾種,其中,以藍寶石及IFS方案的性能最好,不過成本也相對更高,玻璃方案是最常見的,而且玻璃與手機屏幕玻璃是同樣的材質,更容易匹配,所以十分適合傳感器正面布置的方案。
我們在魅族手機上最常見到的就是來自匯頂的指紋識別方案,魅族在放棄虛擬鍵之后則開啟了mBack鍵時代,實現了華麗轉身,從之前的備受吐槽反轉成現在的好評一片,而指紋識別也正好與mBack相結合,這也是魅族手機的專利。
側邊指紋:看上去很美好
無論手機指紋識別鍵放在正面還是背面,都可能會有爭議,有人會說放在后面使用不方便;而放在正面的話又面臨另一個糾結,三星、蘋果這種之前就有Home鍵設計的公司還好,之前不使用Home鍵的公司要么生搬硬套弄個Home鍵,要么就像一加2手機那樣做個不能按壓的Home鍵,只不過這兩種設計都不是最理想的方案。
正面、背面都不行的話,那只有側邊的電源鍵了,理論上,將指紋識別鍵與電源鍵整合在一起是天作之合,電源鍵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解鎖屏幕。在這種理念引導下,不少手機也開始使用側邊指紋識別設計,包括努比亞的Z9 Max、索尼的Xperia Z5系列、華為榮耀7i等,其中努比亞Z9 Max使用的指紋識別方案來自臺灣神盾公司,索尼Z5、榮耀7i用的則是FPC1145指紋識別模塊。
側邊指紋識別手機在當前屬于“異類”,雖然該技術的理念是挺好的,但側邊指紋識別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電源鍵不可能做的太大太厚,所以指紋識別面積就不可能很大,這就影響了指紋識別率以及手感,不解決這個問題,側邊指紋識別就只有看上去的美好,不可能真正實用化。
總結
2016年可以說是中國智能手機全面轉向指紋識別的關鍵一年,中高端手機沒有指紋識別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就連599元的廉價機現在也用上了指紋識別,比如360最近發布的F4手機,可以說指紋識別手機今年已經沒什么門檻了,廠商不上也得上。
指紋識別天生的高安全性、方便性給用戶使用智能手機帶來了新的體驗,只不過大家需要保持清醒——智能手機的指紋識別是一整套方案,從硬件到系統再到應用,廠商應該提供的是一條龍式的服務,在方便用戶的同時嚴格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在這一點上蘋果的方案就做得非常出色,國內廠商的指紋識別手機且不說安全性問題,就是應用層面也很難讓人滿意,很多千元級指紋識別手機尚不能支持支付寶指紋支付,更不用說其他應用模式了。當然,我們也不能過于依賴指紋解鎖,的確,它很方便,相對來說也很安全,但不是說有了指紋解鎖就萬無一失了,有時安全隱患會以各種形式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所以,良好的防范意思同樣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