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王夢雨 程小鉅
摘要:如何加強輕化工程專業在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方面的教學改革,本文針對大學輕化工程專業特點,以及大學生專業與理想差距特點所做的教學改革。以使輕化工程專業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專業動態,并且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科研相結合,提高知識面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輕化工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科研講座
0 引言
現行的本科院校中很多專業都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專業與大學生理想興趣的差異,如果大學所學專業不是自己興趣所在,將對大學生產生很嚴重的影響,現在有很多校內轉專業甚至退學的案例。為了改善這一現象,為了能盡快恢復大學生的信心,讓大學生盡快樹立專業信心,輕化工程專業也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前期確立了輕化工程專業的辦學方向和特色,即在保持工程專業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兼顧制漿造紙工程、皮革工程兩個專業,有計劃有重點地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輕化工程教育發展計劃。還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將所掌握專業知識應用到科研中,同時也在科研中學到更多的新知識,增強學生對輕化工程專業的認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 開設系列專業知識講座,讓新同學入門,了解自己的專業
目前大多數高中學校還是實行的應試教育,同學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大量的練習題,為的是高考的時候能取得好成績,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但是對專業的認識非常缺乏。因此,對于某些非熱門專業,大學生剛踏入大學校門,難免會聽到一些有關自己所學專業的負面議論,導致情緒低落,上進心變差,在很長時間內難以使自己的情緒安定下來,甚至有剛報到就辦理退學的現象發生。
針對這一現象,要緩解這種局面,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專業的發展以及專業知識在科研方面的應用。因此,我們在開學典禮期間安排由系主任主持的長達半天的專業介紹講座,還專門為我們的大一新生安排了專業講座課程,該課程由輕化工程專業教授輪流上課,介紹輕化工程專業的理論,并與實際相結合,展示輕化工程專業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介紹與輕化工程專業相臨近的專業,并建立將臨近專業與輕化工程的結合點。這種做法極大地提升了剛入校的大學生對我們輕化工程專業的認識,增加了其對專業的熱愛。
2 開設科研講座課程,讓學生對科研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拓寬輕化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專業理論知識
學術性講座是大學生開闊知識視野,發掘學術興趣和增強學術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廣泛涉獵各個學科領域,這對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學術性講座,對于大學生能力的提高,活躍學術氣氛,鼓勵理論研究和學術創新等,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學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專業發展方向的了解,而學術性的講座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而且,聽學術性的講座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因此,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了解輕化工程現代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輕化工程專業針對大二學生開設了科研講座課程,課程由本專業教授、副教授輪流上課,主要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通過大一期間的專業介紹,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觀察,發現他們的學習熱情大幅度提高,很多學生對基礎課程的學習非常關注,課后自學能力增強,學生對專業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科研講座課程得以順利開展,科研講座課程每位老師安排的是三學時,據講課老師反映,每次課間休息時間都有很多同學來提問,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學時太少,根本不能深入介紹其研究方向。這說明我們的科研講座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積極性,有助于深化他們在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讓學生以較快的速度了解前沿科學;并且為他們的學位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體而言,這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實現寬口徑人才培養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受到學生普遍歡迎。
3 鼓勵大學生進實驗室進一步了解科研動態,加強輕化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給優秀的有才華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空間,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我們國家和各高校顯示出了不同的支持力度。這為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將大學生參與科研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和培養的環節,并在培養計劃中設置一定的學分給予考核,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大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切實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和研究的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和素質。但是由于資助經費有限,很多學生依然不能進實驗室。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推進"質量工程"建設力度,輕化工程專業鼓勵大學生進實驗室,針對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聯系相應的科研項目負責人,由科研項目負責人指導學生科研工作,但是申請進實驗室的同學必須嚴格按照"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要求申請,老師們也會對學生按照"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要求進行考核。通過前面兩項努力,更多的同學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報名進入實驗室。高校良好的科研氛圍和科研條件,為這些莘莘學子創造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這對于創新教育的成效無異于錦上添花,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科研工作的嚴格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可以訓練嚴謹的科學家的素質,項目實施的過程是項目組全體成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做學問,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這樣可使更多對科研有興趣的同學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科研當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在整個輕化工程領域的創新能力。
4 結語
通過教學改革,輕化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更加深入,興趣更加濃厚,對自己人生的規劃也更加清楚。低年級能夠獲得關于輕化工程專業相關的感性認識,增強其對輕化工程專業的學習興趣;高年級同學可以自行選擇方向,進入自己喜歡的研究室,從事科研工作,驗證自己的能力。通過這些措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跟以前相比,學生的專業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同學選擇了繼續深造,從事科研事業,而且相當大一部分同學選擇了本專業。
參考文獻:
[1]鄧海波.培養新型輕化工程人才教學改革方面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Z):161-161.
[2]權軍利,裴國亮,單衛星.淺談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1):20-23.
作者簡介:
1.吳建(1993-),遼東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輕化工程系B1206班學生
2.王夢雨(1993-),遼東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輕化工程系 B1206班學生
3.程小鉅(1993-),遼東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輕化工程系B120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