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滄
摘要:隨著新型網絡的進入視線,計算機、手機、平板隨之而來,互聯網的世界不再只是局限在一處。那么就來詳細看看至今為止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間擦出了什么樣的火花,同時也仔細的研究移動互聯網在現有的基礎上會有哪些戰略部署,預估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關鍵字: 移動互聯網 現狀 未來發展
以前互聯網還只是在電腦上,移動通信只是在手機等終端上,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逐步發展,人們就越來越想把互聯網運用到各種移動通信的終端上。能夠更多的運用互聯網的優點已經是通信行業的熱點,隨著IPv4網絡的普及,讓移動互聯網越炒越熱。但是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隨著通信網絡的不斷增加,IPv4地址越來越少。也就催促著移動IPv6的誕生和應用。目前大多數的網絡設備都是靠IPv4運行,那么從IPv4到IPv6的轉換也將是一個困難的問題,這也決定了研究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就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國內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狀況
(一)國外現狀
移動互聯網研究主要有無線廣域網、無線局域網和數字蜂窩系統,甚至包括地址結構、路由器和各種IPv6基本協議等。根據時間發展來看,在早期的研究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1.1991年采用虛擬移動子網和IP in IP的隧道封包的方法被提出,之后又被完善了其設計思想和方法,不久后又設計了移動節點協議(虛擬IP)。
2. 不久后IBM公司又設計出了一種移動節點協議。
3. 1994年根據前輩們的經驗,結合上面的所有移動節點協議設計出了MIP協議,并成了現在的RFC3344協議。
4. 1996年逐漸出現了RFC2002、RFC2003、RFC2004、RFC2005和RFC2006等協議。
5. 2003年IETF頒布了RFC3344為移動IPv4的新規范。
在早前的研究成果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并且IETF還專門建立了負責理論研究和協議標準化工作的工作組。為后面的IPv6的發展奠定了不少的基礎。現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針對將IPv4的成果應用到IPv6上面。
(二)國內現狀
1999年我國最早推出了移動IPv4演示系統,2002年推出了IPV4技術網絡設備,是世界上首套可獨立設置使用的設備。在2003年又推出從涵蓋了從接入到核心所有層次的IPv4/IPv6雙棧路由器。后來成立了IPv6實驗室進行IPv6路由器協議等研究。不久就生產出了能夠實現移動IP功能和IPv6靜動態路由的IPv6路由器。緊接著又研發出了能夠支持移動IPv6技術的網絡節點設備,它既能支持IPv6也能支持IPv4網絡。在2005年,由各大公司和信息研究院共同組成的專家小組開始了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
二、面臨的現狀
(一)新型移動互聯網對網絡和協議需求更高
無可厚非,最初的傳統互聯網技術無法滿足網絡協議的適應性和變化性,而傳統的路由協議是以最長前綴匹配為基礎的,IP包有時會出現錯誤,比如運動主體移動到了新的位置的時候,不適用當前的網絡許可的地址作為源地址,那么IP包就會因為源地址過濾為發生錯誤的投遞,而無法再網絡中正確的傳送。除此外還可能造成通信連接的阻斷,于是就迫切的需要新的協議來支撐新型的移動互聯網。之前的互聯網技術以IPV4協議為基礎,以通信為最初的設計,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協議的要求提高,IPv4根本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的現狀,而移動IPv6正是順應著這個需求出發,簡化了移動協議的設計,降低了網絡開銷等問題。
(二)引移動互聯網絡自身的特點需要更新更適應的理論和協議
現在發展中的新型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網絡有不同,它的接入方式、鏈路的形式和通信與應用模式等等都存在差異,移動互聯網絡是一種新理論和技術,并且具有著不穩固的拓撲結構,它有著自身的特點,承載大量的無線鏈路和多媒體。運動的主體就是那些子網,一旦因為什么因素受到了制約,就會形成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穩定的運動主體。因此就必須要尋找新的理論和協議來適應現在的網絡結構,這就迫切的需要針對新型的移動互聯網絡的特點來做一個調整。由于那些協議和理論不再局限于轉發IP包上,就需要新的有效理論來解決那些問題,包括編址、路由、無線鏈路寬帶緊張、流量分布在網絡上的變化強度大、性能不穩定等問題。新的路由協議能夠提供丟包的、延遲的、開銷低的路由支持。這也說明根據新型移動互聯網絡來研究新的理論和協議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移動互聯網絡缺乏對運動網絡動態鏈接的支持
為了給互聯網移動支持和彌補移動網絡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IETF不斷的采用不斷研究出新的協議來解決問題,包括設計出移動IPv6等,采用代理和隧道技術來處理終端的問題,但顯然還是無法達到整個網絡動態變化的問題。通過移動IP建立變化的需求,各個運動子網中都通過移動IP設立了主機路由,但是運動主體是較穩定的,就要分發大量的位置消息以及建立大量的無線鏈路,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移動IP的網絡拓撲結構也比較穩定,就不會影響這些使用的協議的變化,但是移動互聯網卻是動態變化的,終端動態改變網絡的連接,現有的移動IP根本不能做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變化而變化,那么就需要切實的研究出新的移動互聯網絡的協議和理論。
三、發展趨勢
(一)建立描述新型移動互聯網絡體系的理論和方法
由于移動互聯網絡具有動態變化、大規模、拓撲頻率高這些的特點,就需要運動主體的組成形式和運動行為來進行管理移動網絡的系統結構、分配策略以及運動模型確保移動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建立體系結構的理論和方法時需要以下幾方面的要求,第一,一定要確保表現出網絡動態變化的特點。第二,建立與移動網絡拓撲復雜性相適應的方法,對網絡動態變化協議有一定啟發。第三,建立一個較穩定的拓撲結構,使其對于傳統的網絡前綴有一定的兼容性。第四,網絡體系結構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點,重點研究新協議下的地址分配等問題。
(二)研究移動互聯網絡的協議、理論和算法
移動互聯網拓撲結構復雜且頻繁動態變化影響網絡的路由策略的實施,需要服務器高速、大量的處理和存儲器資源。且運動主體的運動方式和行為要求網絡協議能夠大量、高效、復雜的處理。因此必須要求新的協議也必須針對網絡動態變化的特點,結合到現在協議的缺陷和應用于新移動互聯網絡的不足,并研究運動主體組成及其行為上,來設計出動態變化的網絡下的協議和理論。
結束語:
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絡協議只能滿足現有的網絡的變化需求,本文主要探討移動互聯網絡的目前現狀以及預測未來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研究,研究出適應新的移動互聯網動態變化的協議和理論。
參考文獻:
[1]周萍萍.探討移動互聯網絡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
[2]李強.關于移動互聯網絡技術的現狀與發展的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
[3]李志軍.關于移動互聯網絡技術的現狀與發展的探討[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