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全
摘要:本文通過ANSYS/LS-DYNA對齒輪的腹板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在滿足齒根的約束條件的情況下,減少齒輪的重量,以達到節約材料,降低成本,提升齒輪傳動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字:ANSYS/LS-DYNA;齒輪結構;齒輪傳動;齒根應力;優化設計
一、ANSYS/LS-DYNA基本介紹
ANSYS/LS-DYNA是求解接觸、觸碰問題的顯示動力學軟件,可以用于處理結構形狀、便條件和荷載工況等十分復雜的問題,還可以用于考慮傳動誤差和輪齒表面摩擦的影響,通過ANSYS/LS-DYNA可以對齒輪的動力接觸進行仿真分析,動態仿真齒輪嚙合的全過程。ANSYS/LS-DYNA的顯示動力分析過程總的來說包括三個基本操作環節:前處理--求解--后處理,具體來說可分為五大步驟:第一,分析方案的總體規劃,綜合考慮結構的特點、計算精度和計算成本;第二,前處理階段,用ANSYS,CAD軟件建立模型,指定單元類型、實常數,定義材料模型,劃分網絡形成有限單元模型,以及定義接觸表面,施加荷載與邊界和寫入K文件;第三,遞交LS-DYNA求解器,根據情況設置求解參數,在進行求解;第四,結果后處理,數據的可視化處理;第五,對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最終形成分析報告。在建立幾何模型時,可以使用兩種方法:ANSYS直接建模法和結合CAD軟件的聯合建模法。通過ANSYS/LS-DYNA對齒輪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時,必須先建立準確的齒輪模型。
二、基于ANSYS/LS-DYNA齒輪齒根動應力分析
在對復雜曲面建模時,ANSYS的用處并不大,因而筆者選用三維造型軟件Pro/E仿真以了一對精確嚙合的齒輪。該模型的齒輪傳動為等速傳動,忽略輪齒誤差和軸箱變形,詳細的參數如表一所示,模型圖如圖一所示。
由于齒輪結構較為復雜,而且對計算機的性能要求較高,所以可以對齒輪進行智能網絡劃分。單元劃分越小,計算的精度就越高,但與之相對應的求解時間會顯著增加。作為動態分析的網絡模型,為了提升接觸應力的精確度,通常在齒輪嚙合出將單元變長設為小于等于赫茲半寬的1/10。
三、基于ANSYS/LS-DYNA齒輪結構的優化設計
3.1基于有限元的尺寸優化介紹
該尺寸優化方法與傳統的尺寸優化設計過程相同,需要以數學規劃論和計算機程序設計為前提進行,以尋求最佳的技術經濟指標方案,實現技術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將有限元方法和結構優化技術融合之后,可以得到產品的最佳性能價格比,以便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最優的產品質量。該尺寸優化數學模型的描述如下所示:
3.2優化數學模型的建立
3.2.1確定設計變量
設計變量是自變量,通過改變設計變量的數值來進行優化設計,每個設計變量有有范圍,即上下限值,而齒輪的很多部位的尺寸都是按照GB/T4095-1995中的要求進行設計的,無法改變,因而,在進行尺寸優化設計過程中,涉及的只有與腹板相關的結構尺寸,在建模中可以將優化變量以矩陣的形式表示: ,如圖三所示。
3.2.2目標函數的確定
一般而言,常用的目標函數具有體積和質量最小的特征,但是輪緣的外形多樣,要想建立整個齒輪的體積和質量之間的關系時十分困難。但是本文是對腹板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所以輪齒的外形和體積固定不變,所以只要輪輻的體積和質量達最小即可,所以本文以輪輻的體積作為目標函數進行優化設計,得到目標函數(其中rf為齒根圓半徑,rh為軸孔半徑):
3.2.3約束條件的建立
對于幾何尺寸約束而言,依照國家標準,輪齒的結構必須確保最小壁厚的一定強度。在本文中,根據圖二可以明確三個設計變量的約束條件分別為: , , ,單位均為毫米(mm)。一個合理的齒輪結構設計必須是滿足所有給定約束條件的設計,若其中任何一項約束條件不被滿足,該設計都被認定為設計不合理。而要想達到最優設計的程度,首先必須滿足所有給定的約束條件,還要確保可以得到最小的目標函數值。
3.2.4優化結果分析
在進行了優化分析和收斂檢查之后,就需要對優化的結果進行分析,即根據獲得的三個設計變量的迭代收斂情況來判斷結果是否為最優。若否,則需要根據優化結果分析進行修正。由圖四可知,當迭代次數達到某一數值時,三個設計變量的迭代收斂,說明此時該設計達到最優。
四、結語
本文主要闡述了ANSYS/LS-DYNA齒輪結構的優化設計,并引入了有限元的優化設計過程和建模方法,建立了有限元分析的優化設計模型,表明有限元分析技術在優化設計中的具有良好的效果,該技術的大量使用將有助于設計師主動尋求最佳方案,減少設計成本和周期,使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更優。
參考文獻:
[1]戴進.基于ANSYS/LS-DYNA齒輪結構的優化設計[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08-05-15.
[2]戴進.齒輪齒根動應力分析及其結構優化設計[D].中南大學,2008-04-01.
[3]張方友.漸開線直齒錐齒輪修形設計及齒形優化[D].濟南大學,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