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這“五個事關”深刻揭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因此,筆者認為做好新時期的新聞輿論工作,一定要從戰略上、全局上深刻認識新聞輿論工作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水平,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
堅持黨性原則,把政治方向擺在首位
方向問題,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原則性、根本性問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肩負起“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確保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一是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這一根本原則。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始終站穩政治立場,筑牢黨的輿論主陣地,把握輿論工作主動權,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理直氣壯、毫不含糊。
二是必須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黨性,就是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全面報道人民群眾的不懈奮斗與火熱生活,記錄偉大時代的聲音和足跡。要把黨性和人民性統籌好、實踐好、統一好,把對黨和人民群眾的無限深情融入新聞輿論中,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更好地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必須堅決守好新聞輿論陣地。要抓住新聞輿論的主動性、主動權,把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變為自覺行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主動承擔起弘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的重要責任,建設好、捍衛好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掌握好“話語權”, 始終保持高度政治警醒,筑牢思想防線,敢于向雜音、噪音以及錯誤言論“發聲”,堅決批判、抵制各種錯誤思想,促進社會理性聲音形成,營造出良好社會輿論。
堅持正面引導,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社會主流輿論的導向,不僅關乎民心向背和力量聚散,而且事關黨的事業、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壓艙石和定盤星。
一是必須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引導水平。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社會思潮更加多樣,社會聲音更加復雜,各種觀點碰撞激烈,有時讓人難辨真假。越是在這種情勢下,我們越要以傳遞正確的立場、態度、觀點為己任,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勇于舉旗幟、當先鋒,敢于發聲、亮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把新聞輿論引導到有利于推動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正確方向上來,讓人民聽到權威的聲音,看到真實的社會圖景,廓清思想的重重迷霧,明晰正確的行進方向,為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奮勇拼搏。
二是必須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理直氣壯地開展正面宣傳,傳播時代主流聲音,匯聚發展強大合力,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勁有力的精神支撐。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確保新聞宣傳主題突出、基調鮮明,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光明、給人以希望。
三是必須把堅持正確導向貫穿新聞輿論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切實做到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
堅持與時俱進,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傳媒格局深刻變革、輿論形勢錯綜復雜,傳統媒體既面臨著巨大挑戰,也面臨著歷史機遇。我們一定要善于研究、敢于變革,不斷創新方法手段,大力推動媒體融合,實現高效傳播,搶占輿論高地,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一是必須尊重新聞規律、創新理念方法。無論什么時代,“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人必須恪守的座右銘。習總書記重申了這一點,并鼓勵新聞工作者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在傳播終端形態和功能、受眾的心理和習慣都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我們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的格局,找準與時代的對接點、與受眾的共鳴點,在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的前提下創新理念、手段、視角,在確保事實準確的基礎上增強新聞輿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受眾看得進、看了信、記得住。
二是必須積極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新媒體迅速興起的發展大勢下,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新聞工作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新聞輿論、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用移動互聯的思維去打造我們的媒體,讓科技融入傳媒,以改革引領傳媒,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媒體傳播方式,注重使各種報道形式、各種媒體終端相互配合、融合,拓展主流聲音傳播途徑,擴大主流媒體覆蓋范圍,通過走融合發展之路煥發出新聞輿論工作新的生機。
三是必須把握好時度效的要求。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統籌好“時、度、效”,既要做到及時、準確,又要精準發力、客觀全面,更要注重宣傳效果、入腦入心。要重視傳播學上的首發效應,準確抓住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群眾關切的現實問題、國內外發生的熱點問題,將深入把握新聞規律和服務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將創新新聞工作理念與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結合起來,講好中國故事、河南故事,最終達到新聞輿論工作始終方向正確、活力澎湃的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工人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