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整年以及2016年過去的這幾個月里,國內公務機包機的市場情況如何?
張洪超:相比2014年,2015年公務機包機市場的總飛行小時數是增加的。例如,每年的3月份是公務機包機的淡季,但從我們公司今年3月份的包機業務量來看,是超出我們的預期的。公務機包機有龐大的客戶群,但是需要引導,因為很多潛在客戶并沒有意識到公務機出行的優勢。
你們去年推出了一個“我要拼機”APP,把“拼機、包機、二手機買賣”等業務通過O2O的方式連接起來,是哪些原因令你有了這種想法?
張洪超:我們想把“互聯網+”的思維和“共享經濟”的理念引入到公務航空的領域。以往,公務機運營商不知道他們的客戶在哪里,而公務機使用者也不知道怎么找到合適的公務機,我們把移動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公務機運營商運力的同時,也為公務機使用客戶提供可以完成線上直接支付的便捷式“指尖操作服務”。
為什么要主打“拼機”這個概念?
張洪超:公務機的調機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我做了一個調機資源調查,粗略統計,每年有超過2500個航段的調機是“空腿”飛行,即沒有乘客。所謂的“空腿調機”,是指公務機的空載轉場飛行,比如客戶需要從A點飛到B點,但飛機原本停在C點,這時需要飛機先從C點飛到A點,而從C點飛到A點的這段航程就是“空腿調機”。假如平均一個空腿航段耗費10萬元,一年總的空腿調機就耗費了2.5億元。如果把這些調機航段以較低的價位銷售出去,不但能減少浪費,還能讓公務機出行惠及更多的人。所以,我們想通過“我要拼機”這個移動端APP整合這塊資源。
“我要拼機”APP的亮點是什么?
張洪超:在這個平臺上,消費者關聯支付寶、微信,銀聯賬號,就可以直接完成線上支付,還可以自由選座。
中國的公務航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在你看來,未來國內公務航空的發展會是什么趨勢?
張洪超:公務航空為GDP貢獻的體量毋庸置疑,會越來越大,但是市場細分會越來越分明,比如公務航空產業鏈下游的地面服務公司、航食公司,以及我們這種做平臺的第三方公司會更多更專業,這些公司依托公務機運營商生存;而產業鏈上游的制造公司、購機咨詢公司也會越來越多。目前,公務航空市場表面看似沉寂了,其實只是行業發展進入了穩步成長的階段,發展初期的浮躁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