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預算”是浙江鄉鎮人大工作的一張金名片,其影響力和輻射面越來越大。但同時,面對越來越復雜的預算、越來越大的項目投資,鄉鎮人大對“錢袋子”的監督由“預算懇談”逐漸向“預算績效”發展升級。過去,代表關心錢用在哪里、怎么用,現在,代表們則更關心錢用得怎么樣。
辯論預算修正案
“站前路是連接104國道和溫大線的重要道路,還關系著‘浙江注塑城的形象,近年來道路年久失修,遇到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很容易發生內澇,周邊群眾苦不堪言,我建議在今年的預算中增加200萬元來改造這條道路。”在2016年2月25日召開的溫嶺市大溪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該鎮人大代表楊肖東在嚴格審查預算后,結合選民意見,向大會提出了預算修正議案。
隨后,經大會主席團研究決定,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增加站前路改造經費200萬元,削減環境綜合整治經費100萬元和征地款及報批費用100萬元》預算修正議案進行表決。
“關于站前路改造的預算修正議案贊成票60張、反對票29張、棄權票6張……”當天實到代表95名,而應到代表是116名,法定過半數通過為59票。
“以一票優勢,涉險過關”。修正案領銜人楊肖東舒了一口氣。這也意味著這項事關重大民生的工程“擠”進了預算的“末班車”。
“在人代會上票決預算修正議案體現了預算編制與執行的科學、民主,一些特殊、緊急、重大的預算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得以進入預算安排,既提高了代表的履職能力,也突出了基層人大的民主監督作用,無論從人民代表大會的本身意義出發,還是從選民的反響來看,這項由溫嶺‘參與式預算延伸而來的創新制度帶來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大溪鎮人大主席楊際聰說。
事實上,與大溪鎮的“剛露尖尖角”相比,預算修正議案票決在溫嶺市的新河鎮、澤國鎮等地則早已“落地生根”。據悉,澤國鎮在預算修正案表決前還會引入具有破冰效應的辯論環節。
2015年,澤國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支出從140萬元調增到400萬元;西城路道路項目支出從260萬元調減到0元”預算修正議案被擺到了臺面上,引起代表們的熱烈討論。
“澤國搞小城市建設,卻只有主城區有公共自行車。資金可以從西城路道路項目支出里抽調,不是西城路的建設不重要,只是大家對這個項目今年能不能開工表示懷疑,畢竟靠近104復線這一側堵頭的幾間房子遲遲拆遷不了,導致預算資金一直用不出去,而其他工程卻急需用錢。”
“既然拆遷工作做不下來,就應該把資金先砍掉。等到征地征下來了,到時候需要多少錢,肯定沒有人會反對。”
“一直以來,西城路堵頭處的交通事故非常多,現在征地工作已經有了一些進展,預算資金絕對不能砍!”
…………
短短40多分鐘時間里,話筒在20多名代表手中不停傳遞著。據介紹,開展這樣激烈的辯論在澤國鎮已有3年。代表們在臺上據理力爭,背后肩負的則是民眾深深的囑托。
記者了解到,在預算修正議案提交澤國鎮人大之前一個月,鎮人大就在各個選區開展代表聯系選民征求財政預算修改意見,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相繼召開了收入預算民主懇談會、代表聯絡(工作)站征詢懇談會和參與式公共財政預算選民協商懇談會。最后在代表們從多方征集意見并提出的預算修正議案中選出幾個提交大會表決。
同時,在表決的方式上,澤國鎮今年更是邁出了一大步。
“下面對新瀆山公園項目進行表決,請各位代表用手中的電子表決器進行投票。”和往年人代會不同的是,今年,澤國鎮率先采用了電子表決器。
“你看,今年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這比不記名投票更民主、更科學。”第一次使用電子表決器,讓當了5年人大代表的林仙河感覺很新奇,以往舉手表決,不少人礙于面子不愿投反對票,今年則不一樣了。
面對面挑刺“決算”
2015年9月12日,澤國鎮的會議室中“硝煙彌漫”,代表們拿著手中的2014年度財政決算,一項一項算起賬來。
“鞋革商城的辦公經費和修理費有55萬元,據我所知,那里工作人員只有10多人,紙、筆等辦公用品損耗應該沒那么大,55萬元是不是太多了?”
“去年,鞋革商城的線路進行了重新改造,單是這一項,就占了30多萬元。此外,我們還對人員進行梳理。為了提高商城店鋪的品質,我們還設想延長商戶租期,這樣不僅能使租金更高,商戶也能更穩定、更愿意投入……”
據悉,當天,澤國鎮舉行首次年度財政決算選民征詢懇談會,轄區內的市、鎮兩級人大代表參加會議,針對代表們的“挑刺”,澤國鎮各分管領導當場給出了回復。
事實上,澤國鎮對決算的嚴查絕非偶然。據了解,澤國鎮實施參與式預算已有十個年頭,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預算審查監督的路子,民眾的滿意度和參與度也較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對預算執行過程和執行結果缺乏有效監督,對績效預算的推動效果不夠明顯,陷入了‘年前忙于談預算、年后預算人少管的怪圈。”澤國鎮人大主席張敏亮表示。
據介紹,澤國鎮在2015年開始了參與式決算的探索,重點是加強預算執行的績效監管,尤其是決算的監管。據張敏亮介紹,現在澤國鎮每年的年中人代會,除了常規的選舉、聽取通過政府半年度工作報告、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外,還會對財政決算進行審查并形成決議。
2014年,澤國鎮年初57569.6萬元的財政預算支出細化成15類66款600多個項目,文本厚達48頁。決算編制時,按同樣的細分項目編制文本,年末37478.1萬元的決算支出,細分為15類59款338項,文本達28頁。
為便于對預算執行的可比性,在決算文本中,編制年初預算數、預算調整數、調整后預算數、決算數、執行率等欄目,便于對每項預算進行全面細致的一一比對。對于項目執行率偏高及偏低的項目,以及金額較大的項目都在備注欄中添加備注說明,便于代表查閱。對工程性項目支出,還編制項目總投資、當年度投資數、市級補助資金等數據,增加項目在延續性和全口徑資金方向的可讀性。
“開展參與式決算,目的就是要追問政府‘錢花得正確不正確、值不值得、效果好不好。”據溫嶺塢根鎮人大辦公室的同志介紹,2013年,塢根鎮人大出臺了《塢根鎮預算調整管理辦法》,并專門成立了由鎮人大主席團和鎮人大代表13人組成的鎮預算監督審查委員會,由人代會授予單項調整比例在20%以內或總額在300萬元以內的調整審核權。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如有資金使用效果不佳的情況,可以向預算審查監督委員會提出意見,甚至進行預算調整。
“以前是對政府‘花錢計劃進行監督,現在又加上了對政府‘花錢過程的監督。”溫嶺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實施參與式決算,有利于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的實現。
績效評價,把“錢”用在刀刃上
“去年的市政養護隊預算200萬元,執行了140萬元,錢不僅沒花光,也沒花好,因為村級道路養護根本沒達到理想效果。”2014年5月30日上午,澤國鎮的文體中心二樓會議室里,100多名市鎮人大代表、選民代表對城建線2013年度的預算績效情況輪番“發炮”,讓就坐前排的市政養護隊、污水處理廠、公共自行車中心等多個城建線相關負責人如坐針氈。
2015年1月1日,新預算法實施,“績效”一詞被頻頻提及。為了補上預算執行情況的評價和運用這塊“短板”,澤國鎮人大從2013年開始探索引入預算績效評價,進一步完善資金預算監督體系,以全面監督預算的分配、使用、產出和效益。
2013年4—8月,鎮人大首次將丹崖污水處理廠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引入第三方評議,委托溫嶺中和聯合會計事務所對該工程的項目選擇、組織實施、管理運行及后期維護等進行評價,同時開展民意調查和量比測算,并組織部分代表、選民對丹崖污水處理工程進行專題詢問。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績效優先,花錢要看效果已逐漸成為共識。
據悉,澤國鎮在績效評價的項目選擇上,充分考慮民意,根據政府工作重點,發動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群眾,通過填寫人大設計的征詢表格等形式,選擇預算績效評價的項目。評價過程中也開展民意調查,每個項目的評價都設定群眾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等指標。
比如公共自行車項目,就設定了“公眾是否了解公共自行車出租系統”“ IC卡充值代理點合理性”“存取點合理性”“綠色出行方面參與度”“車輛使用性能滿意度”“計費方式及標準合理性”“民眾總體滿意度”“增加公共自行車建設投入的必要性”共七個指標,占比達40%,讓民眾直接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打分,并征詢參與調查民眾的建議與意見。
“澤國鎮城區污水管網建設項目評價綜合評定得分為85.26分,評價等次為良好;牧嶼沿河景觀綠化提升工程績效評價得分為73分,評價等次為合格;澤國鎮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項目,綜合評價得分為85.74分,評價等次為良好。”
2015年,澤國鎮對三個跨年度實施的民生項目進行了績效測評。
據介紹,在完成評價報告之后,澤國鎮人大還組織進行評價懇談,通過自評、分組討論、大會集中詢問、滿意度測評來督促政府相關人員的預算執行。評價結果會發放到聯絡(工作)站決算懇談會上以及人大代表中,作為代表參與決算懇談的一項參考內容和決算表決的一個參考依據;另外也會反饋到鎮政府相關單位,認真找尋工作中不足,找準工作方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同時還會運用到下一年的預算編制上,要求鎮政府在下一年度預算編制時,充分考慮績效評價結果,更合理、更科學地安排預算。
“現在不僅僅是把預算資金用完,更要用好、用出最佳效果。”許多項目負責人在審議討論時感到了十分明顯的變化。張敏亮認為:“通過績效評價,既能促進政府的項目管理,也能增進項目管理者的責任感,有利于全鎮重點項目建設的推進;能有效形成對財政預算執行的約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與土地等資源的合理配置。”
“通過這種精準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大家了解到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張敏亮表示,鎮政府相關部門根據懇談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化解,使得決算懇談與績效評價在預算投入、資金績效、工作推動之間搭起一個有機關聯平臺,從而建立與形成“預算決定決算、決算反饋預算”的一個正向、互動、良性的循環機制。 (溫嶺市人大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