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照平
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地方組織法修正案,明確了鄉鎮人大主席團在閉會期間的職責,在法律上推進了鄉鎮人大主席團在閉會期間的常態化、規范化,是鄉鎮人大“實起來”的關鍵一步。
在取得了長足進步的同時,我們應看到,當前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的開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作用的有效發揮。一是鄉鎮人大主席團的法律地位不明確。鄉鎮人大主席團不是鄉鎮人大的常設機構,沒有實質的監督權、決定權和任免權,所做的是協調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無法進一步協助鄉鎮人大履行更多法定職權職責。二是鄉鎮人大主席團的人員配置不合理。目前,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致使有些地方鄉鎮人大主席團構成中,黨政班子成員在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中占有很大比重,呈黨政化趨勢。三是閉會期間鄉鎮人大主席團活動少。目前,部分鄉鎮人大主席團并未按法律規定開展會議和活動,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架子”。
針對上述情況,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一步促進鄉鎮人大主席團閉會期間作用發揮,全力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一是著力加強黨委對人大的領導。二是科學合理配備主席團成員。建議優化主席團成員的年齡和知識結構,嚴把“入口關”,減少黨政班子成員比例,保障人大主席團工作的自主性和高質量。三是切實加強主席團的預算監督職能。根據本年度鄉鎮人代會批準的財政預算,在閉會期間,主席團要積極組織代表有重點地進行監督,特別是人代會上通過的預算修正議案,通過實地考察、研究賬目等方式,及時掌握預算執行動態及信息,發現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四是著力發揮主席團助推中心工作的作用。圍繞鎮黨委政府確立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在閉會期間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對涉及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工作、重點工程,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按計劃組織代表采取聽匯報、實地考察、明察暗訪、調研等方式開展督查,并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以促進問題的解決,助推中心工作開展。
此外,還要大力加強鄉鎮人大主席團規范化建設,積極發揮代表聯絡站的作用,大力提升代表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