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晉中和吉安兩地的“2.5天假”引發網民熱議,對于何時能在全國實行,輿論場呈現出“一邊倒”的“不看好”。對于媒體報道的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因缺紙而影響發證情況、一些地方干部忙“早退”現象,則引發網友吐槽。
2016年4月1日起,山西省晉中市和江西省吉安市正式開始實行2.5天休假模式:兩地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個月可享有兩次周五下午調休安排。為了避免影響群眾辦事,兩地均提出相關措施,要求不得因彈性休息而影響工作正常運轉。這是全國最早在文件中落實2.5天休假模式的兩個城市。相關消息公布后,引發熱議。
有輿論認為,該休假模式對社會和個人而言都是福利,值得探索和嘗試,因為“2.5天休假”符合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規律,是假期創新,不僅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緩解經濟壓力,還能鼓勵個人提升效率,更好地工作。
也有聲音對此表示懷疑。有觀點認為:機關、事業單位先行實施就是一種“變相福利”,理由是:雖然國家旅游局明確指出,彈性作息需在遵循國家法律規定每周40小時工作時間的前提下,將周五下午的工作時間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但如何保證“每周40小時”,需要有制度監管。
對于“2.5天休假”何時能夠在全國實行,輿論場則呈現出“一邊倒”的“不看好”。因為,目前只是政策性鼓勵和倡導,而對于企業員工來說,絕大多數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少一個人就得補一個人,難度要比機關事業單位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