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洪濤 辛淑榮 張昌愛 林海濤 曲玲 李官東 宮志遠



摘 要:本試驗對比分析了金針菇菇渣發酵前后的可溶性鹽含量,并采用發酵菇渣替代部分草炭土作為育苗基質,研究了不同菇渣添加量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金針菇菇渣發酵后,其可溶性鹽含量明顯降低,用其代替10%~60%的草炭土,均可保障黃瓜幼苗的正常生長。
關鍵詞:金針菇菇渣;發酵;可溶性鹽;草炭土;育苗基質;黃瓜幼苗
中圖分類號:S642.204+.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5-0039-03
Abstra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oluble salt content in needle mushroom residue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Furthermore, some peat soil in nursery substrate was replaced with mushroom residue after ferment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mushroom residue on cucumber seedling growt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luble salt content in mushroom residue after fermentation reduced significantly. Replacing 10%~60% peat soil with mushroom residue after fermentation all could guarantee the normal growth of cucumber seedling.
Key words Needle mushroom residue; Fermentation; Soluble salt; Peat soil; Nursery substrate; Cucumber seedling
目前市面上的金針菇絕大多數為周年化工廠栽培,其栽培過程中會穩定產生大量的金針菇菇渣,其中一小部分作為工廠的栽培料滅菌燃料,大部分作為基肥賣掉,價值很低。若將菇渣做成育苗基質,或代替部分草炭土,可以提高其利用價值,有利于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由于菇渣中可溶性鹽含量過高,將其作為育苗基質不利于幼苗生長[1],因此如何降低菇渣的可溶性鹽含量是其基質化利用的關鍵。目前常用的降低可溶性鹽含量的方法是淋洗法,需要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并不適合處理內地多數工廠化栽培的金針菇菇渣。筆者通過對金針菇菇渣進行發酵,試圖找到一種經濟實用的方法有效降低菇渣中可溶性鹽含量;并采用發酵后的金針菇菇渣部分代替草炭土,研究不同菇渣用量育苗基質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旨在探索適合黃瓜育苗基質要求的菇渣用量,提高菇渣的利用價值,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重要途徑。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金針菇菇渣取自山東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其金針菇栽培料的配方為:麥麩33%,玉米芯33%,棉籽殼33%,豆箔2%,石膏1%。
黃瓜苗品種:津優35;嫁接苗品種:火鳳凰(屬于黃籽南瓜品種)。
育苗基質所用草炭土為東北“熊貓”牌草炭土,蛭石、珍珠巖皆由市場購得。
1.2 試驗方法
1.2.1 金針菇菇渣發酵方法 將栽培料脫袋,粉碎成直徑小于0.5 cm的顆粒,加入30%栽培料質量的水,建堆。料堆高50 cm,底面直徑6 m,每堆栽培料80 kg左右,其上覆蓋塑料布保水,并留通氣孔。每10 d翻一次堆,共發酵30 d。
1.2.2 基質試驗設計 將發酵腐熟的金針菇菇渣與草炭土、蛭石、珍珠巖以不同比例混合成復配基質,以不添加菇渣的基質(草炭土∶蛭石∶珍珠巖=4∶2∶1,體積比)為對照(CK),以對照基質中草炭土的10%、20%、30%、40%、50%、60%作為菇渣添加量代替草炭土,共7個處理。各處理基質配方(根據密度換算體積)見表1。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菇渣可溶性鹽含量用EC值表示,采用1∶2浸提法[2~5]測定。基質物理化學指標參照鮑土旦的方法[6]測定,基質容重、總孔隙度參照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質的方法測定。
黃瓜育苗試驗中,將種子正常播種在穴盤里,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栽培管理,培養25 d達到2葉1心時開始觀察測量。株高、莖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別采用米尺、游標卡尺、萬分之一天平測定。每個處理測定6株,重復3次。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酵前后菇渣中可溶性鹽含量變化
由表2可以看出,發酵后菇渣中大多數可溶性鹽離子含量明顯降低。由于K+、Cl-、Na+、Mg2+、Ca2+可被放線菌富集,發酵后以化合態形式存在于放線菌的孢子和殘存菌絲中,因此含量降低。在厭氧條件下,NO-3被還原為NH+4,該過程不可逆,也提高了發酵菇渣中NH+4的含量。發酵后除NH+4和SO42-濃度有所上升外,其它離子濃度均明顯降低。可見使用發酵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菇渣中的可溶性鹽含量,使得菇渣更加適合作為育苗基質。
2.2 發酵菇渣用量對復配基質理化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由于菇渣發酵物的容重比草炭土大,EC值比草炭土高,隨著菇渣發酵物的增多,基質的總孔隙度、吸水率都有所下降,容重和EC值隨之升高,且EC值變化較大。優質無土栽培基質的容重在 0.1~0.8 g/cm3范圍內,既能固定根系,又適于商品化育苗的長途運輸要求;總孔隙度最宜維持在 75%以上,pH值接近7,并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基質的 EC 值不應大于3.5 mS/cm,否則會對植物產生不良影響。本試驗中,只有處理6的EC值略有超出,其他配方均能達到育苗基質的要求。因此菇渣的添加量不宜太多,以不超過草炭土的60%為宜。
2.3 不同菇渣添加量育苗基質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處理1~6基質中培育的黃瓜幼苗株高、莖粗及壯苗指數明顯高于對照,主要原因是由于菇渣發酵物中N、P、K等營養物質非常豐富,初期這些物質很大一部分以化合態存在于放線菌的孢子和殘存菌絲中,有效降低了育苗基質中可溶性鹽含量,適合幼苗正常生長。隨著時間推移,放線菌孢子失活,殘存菌絲分解,這些營養物質又被釋放到育苗基質中,提供育苗生長所需養分。生產中推薦發酵菇渣代替草炭土的量以40%~60%為宜,注意采取合理的發酵方式,菇渣發酵要充分。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菇渣充分發酵后其可溶性鹽含量明顯降低,且在育苗期間,又可以緩慢釋放出部分營養成分,供幼苗吸收利用,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所以菇渣適于代替部分草炭土,作為育苗基質配方成分。生產中推薦發酵菇渣代替草炭土的量以40%~60%為宜,注意采取合理的發酵方式,使菇渣充分發酵。田鎖霞等[8]關于菇渣發酵物代替部分草炭土復配育苗基質的研究中,發現適宜的菇渣發酵物使用量不宜超過40%。本試驗中,當菇渣添加量達到60%時,黃瓜幼苗仍然能夠很好地生長,分析原因主要是,發酵措施得當,使得菇渣可以發酵充分,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EC值。但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菇渣的使用量不宜超過原來所用草炭土用量的60%。該研究對育苗基質使用材料的擴展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Handreck K A, Black N D. Growing media for ornamental plants and turf[M]. Sydney:New South Walse University Press,1989:78-81.
[2] 李謙盛,郭世榮,李式軍. 基質EC值與作物生長的關系及其測定方法比較[J].中國蔬菜,2004(1):70-71.
[3] Raul L C.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soluble salts in ornamental plant production[EB/OL].Rutgers Cooperative Extension. Factsheet No.848.49,1996.
[4] Abbotsfonl Agriculture Center. On-site testing of growing media and irrigation water[M]. British Columbia: Horticulture Fact Sheet,1999:38.
[5] Will E, Faust J E. Growing media for greenhouse production[M]. Tenessee: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2000:8-10.
[6]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83-187.
[7] 韓素芹,王秀峰,魏珉,等. 甜椒穴盤苗壯苗指數及其與苗期性狀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5(2):187-190.
[8] 田鎖霞,陳清,龔建英,等. 蘑菇渣和園林廢物堆肥復配基質在黃瓜育苗上的應用效果[J]. 中國蔬菜,2011(1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