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鄉鎮企業是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決三農問題、保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在發展過程中凸顯出在財務管理上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不少鄉鎮企業的領導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知不到位,忽視財務管理在新時期鄉鎮企業發展中的監管職能和參謀作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鎮企業的良性發展。鑒于此,通過對鄉鎮企業中常見的財務管理上存在問題及其對策進行探討,并對加強鄉鎮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企業;財務管理;內部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5-0177-02
一、鄉鎮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一)經營管理者和所有者統一
鄉鎮企業經營者目標與股東利益一致,主要目標表現為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同時,鄉鎮企業“船小好調頭”,其針對目標作出的各項財務決策相對快速而靈活。另一方面表現為鄉鎮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各項財務決策上缺乏內部控制和獨立客觀的監管,致使在資金使用上容易頭腦發熱,財務決策存在易變性、盲目性和隨意性,不利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在經營機制上存在靈活性和易變性
鄉鎮企業在市場經營中對市場需求的任何微小變化反應極其迅速,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合理配置有限的資金等各項資源。以鄉鎮企業發達的浙江省為例,那里遍布了很多鄉鎮企業主導產品突出、專業化程度較高、成本相對低廉的企業,這些鄉鎮企業能根據不同的宏觀經濟形勢及時調整企業財務管理策略,適應各種不同的經濟環境,進而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
(三)財務運行架構簡單化
一方面,由于我國鄉鎮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涉及的時空范圍狹窄,其存量資金不是十分充裕;同時,企業的財務部門規模不大,機構設置傾向于既簡單又實用,且以注重綜合管理職能為重點。另一方面,我國鄉鎮企業中存在不少“家族型”企業,這些鄉鎮企業的經營者為了便于保持對財務的嚴格掌控權,往往設置的控制幅度較寬,組織層級數少。在這種“扁平化”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下,容易出現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成為“出納”的現象,完全聽從領導的指示并行使職能,從而不能獨立、客觀、公正地處理事情。
二、鄉鎮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一)財務管理意識薄弱
鄉鎮企業多為私營企業,其領導人重生產和經營,輕財務,財務管理意識薄弱。當企業進行財務決策尤其是一些涉及投融資等重大決策時,常常搞“一言堂”,負責人自己拍板說了算,缺乏科學的論證和民主決策,使財務控制和監管流于形式。
(二)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第一,現金管理方法相對保守。有些鄉鎮企業的經營者信奉現金為王,認為現金越多越好,導致很多資金未進入生產周轉環節,造成大量資金閑置,從而使得鄉鎮企業不能適時擴大生產,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無法為企業拓寬盈利渠道;有些鄉鎮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有效計劃,不能合理對流動和非流動資產進行配置,可變現的流動資產少,容易陷入財務困境甚至財務危機。
第二,成本控制體系不夠嚴密。成本控制是財務管理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有部分鄉鎮企業沒有健全的成本控制體系,成本控制手段簡單,存在成本費用核算不實不嚴,隨意擴大或縮小成本開支范圍,賬目設置不全,成本和費用核算混亂、會計科目錯誤等問題。不能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相對應的成本核算,導致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不能正確制定產品的價格,成本控制措施也不得力,成本過高,未能把成本管理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
(三)資金籌措困難,過度負債經營
鄉鎮企業籌資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是我國一些規模和知名度都不高的鄉鎮企業,由于企業經營管理不科學、財務人員素質不高、信用狀況不佳等原因,使得各類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防范金融風險和避免壞賬損失而拒絕貸款給這些企業,使得鄉鎮企業資金緊張。反過來,由于鄉鎮企業向銀行借款難,只得通過民間借貸等方式籌資,財務成本高、風險大,進而又造成了鄉鎮企業的信用等級進一步下降,資信較差,擔保難,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缺乏信任,不愿意向其放貸。
三、鄉鎮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財經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不健全
第一,針對鄉鎮企業的各項財經法規制度不健全,有些鄉鎮企業內控制度、審計制度等缺失或僅僅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第二,主管部門重視不夠。縣財政部門普遍內部沒有專業的管理機構,甚至沒有專門管理人員對口監管負責。大部分縣財政部門很少召開專門業務會議、培訓和交流。
(二)資金短缺,籌融資金能力差
鄉鎮企業注冊資本較少,資本實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銀行認可的優質資產數量較少;同時,很多鄉鎮企業都處于成長和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資金需求在其整個生產周期中是最大的,資金短缺就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短板。鄉鎮企業在直接籌融資上缺乏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融資渠道少、融資難,造成后續資金跟不上,嚴重的可能資金鏈破裂,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
(三)財務管理人員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偏低
鄉鎮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知識老化,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需要。很多財務人員連必需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都沒有,有初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財務人員更是寥寥無幾;財務人員做核定征收的多,會做查賬征收的少。由于鄉鎮地區經濟欠發達,各項生活設施不完善,因而一些具有高學歷和豐富經驗的財務人才不愿到鄉鎮企業工作,造成鄉鎮企業財務人才缺乏,嚴重阻礙了鄉鎮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加強鄉鎮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和對策
(一)充分認識財務的重要性,完善財經法律規章制度
第一,企業領導人應改變重生產和銷售而輕財務的錯誤觀念,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核心作用,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置財務崗位并配備合格的財務人員。
第二,嚴格規范鄉鎮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各項基礎工作,完善資金的籌集、成本與費用、應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留存收益管理等各環節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各項財務規章制度,并且領導帶頭嚴格遵守,堅持用制度管錢、管人。
(二)加快建立鄉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對鄉鎮企業融資的支持
第一,建立健全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鄉鎮企業的信用鑒定難一直是制約其融資的短板,必須建立全社會統一的信用體系。可以由政府、中介等部門出具獨立、客觀、公正的信用評價報告,解決鄉鎮企業信用難鑒定的問題。
第二,可考慮組建鄉鎮企業信貸銀行,組建成立鄉鎮企業信貸部,加強并規范信貸管理。商業銀行可針對鄉鎮企業貸款戶數多而分散、規模小、財務管理不規范等特點,成立專門負責鄉鎮企業貸款審查、發放與貸后管理的鄉鎮企業信貸部。
第三,積極引導中小金融機構加大支持鄉鎮企業力度。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推出一些更加適應鄉鎮企業特點和需要的金融衍生產品。認真研究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式。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和創新產品等相結合的組合拳,合理調整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的信貸投向,鼓勵地方投融資平臺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支持鄉鎮企業,為鄉鎮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三)加大人力資源投資,完善人才激勵措施
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是改善鄉鎮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前提。鄉鎮企業應該加大對財務管理人才的投資力度,完善人才任免和獎勵激勵方式。第一,在用人方面應打破“任人唯親”的家族式用人法則,實行競爭上崗,讓能者上,庸者下。同時,可以通過設計優良的薪酬體系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第二,制訂獎懲措施,獎勵先進,鞭策后進,形成工作上人人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鄉鎮企業只有不斷地重視并加強自身人力資源的投入,發現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財務人才,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從財務的視角對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好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曉東.關于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5,(1).
[2] 唐紅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J].企業經濟,2009,(6).
[3] 王珍義.民營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