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紅 李先鳳
摘 要:高校財務人員群體在實踐工作中所面臨的某些困惑,制約了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此,高校應重視財務人員,并就面臨的困境研究出合理的方案,從而更好地激勵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高校財務人員 群體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087-02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教育經費投入的大幅提高,高校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復雜。高校財務人員群體作為經濟活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參與者,面臨著比教學、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困惑,逐步成為制約高校財務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高校財務人員激勵機制勢在必行。
一、高校財務人員面臨困境的表現形式
1.高校財務工作的角色定位存在誤區,導致財務人員地位偏失。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高校作為特殊的經濟體,隨著高校產業化的發展,財務管理職能由簡單的核算逐步發展為以核算職能為輔,監督管理職能為主的,集籌資、預算、管理、對外投資決策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模式。
但在高校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的工作任務和性質被簡單地理解為報銷、記賬、發工資、收學費等,服務職能被過分地放大,忽視了監督職能。高校要求財務人員不斷地加強服務,甚至被動地服務、無原則地服務;而財務的管理和監督過程普遍受到抵觸,被認為是財務服務不周的表現。因此,財務角色定位的誤區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出現不科學、不規范的情況。
2.高校財務人員的經濟責任被誤解地強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四風”和反腐倡廉精神的深入,地方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和管控不斷地加強。地方審計、紀檢部門對高校的審計和專項檢查等頻繁發生。審計和紀檢部門對高校的要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財務的要求。財務能客觀、直接地反映學校各類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和結果,但結果和過程往往不是由財務控制。審計出現的問題由財務管理者承擔,不是發生經濟事項的部門承擔。審計整改要求本應是向整個學校傳達,但傳達的執行者是財務管理部門。被要求接受整改的部門不愿意按照要求整改,則就將責任推脫到財務管理部門,認為是財務管理者故意刁難,是吹毛求疵。
這種無原則地強化財務管理者的經濟責任行為,導致財務人員在高校內部不受重視,影響財務工作的開展。
3.高校財務人員經濟收入偏低。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納入整體績效工資改革方案之后,內部教職工收入差距明顯拉大。按照收入高、中、低分類,第一類是教師收入,包括了工資和課酬收入;第二類是院系行政人員收入,包括工資和部分課酬收入;第三類是行政人員,主要是工資收入。第一類和第二類人員收入都高于人均收入,而第三類人員收入低于人均收入。第三類人員中,財務人員收入又處于底層。
高校除了納入財政部門預算的收入外,還有其他類收入。院(系)和其它行政部門通常將該類收入視同本部門的創收收入,有權開支,適當補貼該部門職工收入。財務作為資金籌集部門,所有籌措的資金皆視同全校收入,而不是財務部門創收收入,不能自行開支,又導致財務人員收入差距被拉大。
另外,因為強調了財務人員的服務職能,必須實施嚴格的坐班制,加之繁瑣的工作,不能從事第二職業,也導致整體收入偏低。
4.高校財務人員職務晉升難,上升渠道單一。高校崗位分為技術崗和管理崗。財務屬于技術崗位,財務人員參評與其他類人員不盡相同,需要通過國家統一的會計和審計考試。即使通過了考試,在同等條件下,先滿足教師的評審,有剩余崗位再在行政類人員中參評,存在著不公平。單就行政類人員而言,會計人員在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之余,通過統一考試實屬不易,再不能在同等條件下參評晉升就更打擊了積極性。
如教師帶隊的學生參與各類技能比賽,學生獲獎后,教師除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外,還可將榮譽納入職稱評定的條件之一。而財務人員努力工作,獲得上級部門的認可,獲得的榮譽屬于團隊榮譽,沒有落實到個人,故既不能獲得物質獎勵,又不能視為職稱評定的條件。諸如此類,嚴重影響財務人員的積極性。
管理類崗位中,據了解,某高校財務部門設1名處級崗位,下設的科室多為副科級。而同規模其他的行政部門,設2~4名處級崗位,下設的科室為正科級,甚至是副處級。財務部門對外協調工作較多,崗位行政職務職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作的開展。這類現象也容易降低財務人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貌似上升空間大,實則難以晉升。
5.高校財務人員流動性弱,不便于業務交流。高校中,財務人員為技術人員,但實為行政人員。對外公開的事業單位招聘只引進教師,而不能引進財務人員。財務人員退休的崗位缺口,要么通過外聘用的形式補充,要么從別的職能部門流入。前者因收入不高,不具有穩定性,積極性不高,而后者也因非科班出身,專業素質不高。而想流出的財務人員,既難舍專業,又即使勉強流出,也大多也從事與財務報賬有關的工作,不能徹底擺脫專業限制,影響流出的積極性。
二、解決高校財務人員面臨困境的措施
1.營造良好的環境,明確財務人員的角色定位。明確財務職能以管理監督為主,核算為輔。讓財務人員積極、自由地參與高校發展決策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規范的內部控制體系,形成全民理財、全民參與財務管理的良好環境,有效地推動高校財務管理工作。
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財務人員的地位。但凡提到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論文或著作,一般都會提到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財務人員服務水平有待改善,財務管理流程過于呆板,財務管理核算的方式單一等問題,而很少從內部挖掘出現問題的本質的一面。故也需高校財務人員共同努力,呼吁重新定位財務人員的角色。
2.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改善經濟生活。調整收入分配機制,讓高校行政也能享受績效工資改革帶來的實惠。鼓勵有能力,有學歷的財務人員到院(系)上課,一方面能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另一方面,增加財務人員的收入和成就感。再者,鼓勵財務人員走進企業,深入生產第一線,參與企業鍛煉和交流,完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素養。
3.疏通財務人員晉升渠道,建立獎勵機制。高校內部從觀念、機制和方式等方面多管齊下,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開”的晉升條件,從物質和精神上為財務人員注入活力,為其追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成就感提供良好的環境。
同時,建立高校財務獎勵制度,對提高資金、財產、物資的使用效果或防止損失浪費,做出重大貢獻者;對財務管理理論、方法等有創新,促進財務科學管理者;堅持財務制度,維護財經紀律,使國家資金資產免受損失,有顯著功績者;其他在財務會計工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者;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4.積極創造條件,穩定財務隊伍。一方面,在對外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創新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專業人員,通過輸入新鮮“血液”,激活財務管理團隊內部的進取心和積極性,打造良好的財務管理團隊。另一方面,合理設置會計系列職稱評定條件和要求,有效地維護財務人員的合理合法權益,培育財務人員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逐步提高中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人員比例,穩定財務人員隊伍。
參考文獻:
[1] 廖曉莉.高校財務人員全體的激勵機制研究[J].理論研究,2009(9)
[2] 李鑫.高校財務人員工作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J].會計之友,2007(2)下
[3] 教人[2014]6號 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校直屬單位財務隊伍建設的意見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4)
[作者簡介:李能紅(1981—),湖北武漢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李先鳳(1971—),湖北武漢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助理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財務核算。]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