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城鎮一體化建設的機遇引導下,江蘇休閑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此,要構建發展新思路,多視角配置資源,強化發展新特色,多層面凸顯差異,樹立執政新理念,多維度加強管理,推行發展新模式,多方面實現共贏。
當前江蘇休閑農業特色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導向定位不明確,項目發展存在盲目性。據調查,當前江蘇休閑農業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主要有三種投資經營模式:以農戶為主的分散經營模式;以地方政府為主要指導的經營模式和以單獨的企業集團為主體的經營模式。雖然江蘇已經開始注重休閑農業領域五年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但由于江蘇的休閑農業從自主經營開始,歷經了漫長的自由發展探索階段,再加上現階段上述三種模式并行,導致省內現有的休閑農業服務項目缺乏明確的發展導向和定位,大多數項目是盲目跟隨市場,其中部分項目還存在著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的現象。
地區發展不協調,經營內容存在粗淺性。雖然近些年江蘇休閑農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底,江蘇共有休閑農業景點4300多個,累計接待游客86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230億元。但在區域發展上還存在著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為:以3000畝以上的大規模休閑農業建設來說,蘇南占全省的46.5%,蘇北占全省的1/3左右,而蘇中僅為17.2%;就投資而言,蘇南、蘇中的企業投資分別占其總投資的49.40%和64.30%,總體高于蘇北地區的43.80%。另外,就項目內容而言,體驗型、觀光型和度假型休閑農業項目明顯多于教育型和民俗文化型休閑農業項目,經營內容還浮于現代發展和地方文化之上,缺乏植根性與內涵性。
項目經營不綠色,環境治理存在短視性。一般而言,休閑農業的經營發展需要考慮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然而,據調研發現江蘇部分休閑農業項目的建設經營并沒有遵循上述原則,主要體現在:首先,從開發者角度來說,很多項目以短期經濟利益為首要目標,如蘇北地區近些年多地重復建設森林滑雪項目,導致原有的綠色植被和大片山林被嚴重破壞。其次,從旅游者角度來說,由于項目規劃時忽視了休閑農業景區的環境容量和環境治理問題,導致大量自律意識較差的游客在節假日潮涌而來時,相伴產生的生活垃圾和不文明行為對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修復的影響。如2015年4月2日,國家旅游局通報了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情況,其中江蘇有三家3A級景區被摘牌,部分4A、5A級景區受到警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景區的廁所、餐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停車場面積不足、垃圾清理不及時等環境容量有限和環境治理缺失所致。
管理建設不完善,服務理念存在差異性。通過286份有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發現:蘇南地區游客對于該地休閑農業旅游景區非常滿意的占總體被訪者的31.3%,比較滿意的占49.0%,一般的占16.7%;蘇中地區游客對于該地休閑農業旅游景區非常滿意的占8.5%,比較滿意的占59.6%,一般的占28.7%;蘇北地區游客對于該地休閑農業旅游景區非常滿意的占2.1%,比較滿意的占44.8%,滿意度一般的占40.6%。同時,通過調查還發現,消費者關注休閑農業景區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按其權重依次為:服務水平、整體景觀評價、經營特色評價、交通條件和其他要素??梢姡账绞怯慰妥顬殛P注的要素,但對此的評價或滿意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總體而言是蘇南優于蘇中,蘇中優于蘇北。而這與該休閑農業景區的管理建設不完善和服務理念不規范存在著很大的關系。
推進江蘇休閑農業特色化建設與協調發展的建議
構建發展新思路,多視角配置資源。按照《全國休閑農業“十二五”發展新規劃》所提出的發展休閑農業六大重點工程,在借鑒中國臺灣、日本、法國等休閑農業發達地區與國家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江蘇特點,提出“五結合,四步走”的發展思路?!拔褰Y合”:一是發展休閑農業要與全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全省旅游業發展規劃以及城鎮和新農村發展規劃相結合,統一協調。二是要與地理特征和自然資源相結合,發展最有地方特色和最具地方核心競爭力的休閑農業項目。三是要與人文資源和地方文化相結合,發展具有民俗民風特征和教育意義的休閑農業項目。四是要與市場相結合,發展符合消費者興趣、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條件相適宜的休閑農業項目。五是要與民生相結合,發展與生態環境、社區養老相關聯的休閑農業項目?!八牟阶摺斌w現在:根據休閑農業的發展規律,首先可發展體驗型與觀光型休閑農業,其次可發展民俗型休閑農業,再次可發展度假型休閑農業,最后可發展教育學習型休閑農業。在貫徹“五結合,四步走”發展思路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僅要對全省各地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和橫向規劃,還要考慮休閑農業發展階段與時間上的縱向規劃,從而形成完備的江蘇休閑農業發展的立體規劃網絡。
強化發展新特色,多層面凸顯差異。由于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地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文化民俗上均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在全省統一協調發展的大戰略下,三地應重點考慮獨具特色的休閑農業項目。對此,建議:首先從歷史文化上來看,蘇南的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可與吳越文化、東渡文化等相結合,蘇中可與三水文化、鹽稅文化等相結合,蘇北可與兩漢文化等相結合,如徐州市龜山漢墓景區在主推歷史文化景點的同時也打造成了具有漢文化特色的市民休閑之地,值得借鑒。其次從美食休閑上來講,蘇南可與陽澄湖蟹文化等相結合,蘇中可與淮揚美食文化等相結合,蘇北可與彭祖美食文化等相結合,如徐州近年來打造的伏羊節已初具規模。再次從自然資源上來講,蘇南可與太湖周邊資源等相結合,蘇中可與濕地、長江周邊資源等相結合,蘇北可與古黃河、微山湖周邊資源等相結合。
樹立執政新理念,多維度加強管理。促進江蘇休閑農業的協調發展和特色化建設,不僅要明確政府職能,還要加強與旅游、環保、科研等機構的合作。對此,要從政策制定、立項扶持、人才培養等三個方面去引導休閑農業健康發展。在政策制定方面,據調研發現,在現有政府主管農業發展和旅游管理的機構中尚無專門主抓休閑農業的部門,致使其相關管理職能分散于多個部門,不利于政策的制定與協調,對此可借鑒法國“歡迎蒞臨農場”組織的有益經驗,建立一個全省的休閑農業統一推薦機構,負責統一策劃與宣傳江蘇休閑農業活動;在立項扶持方面,鑒于當前對農業類尤其是休閑農業項目扶持偏少的狀況,可有導向性和目的性地設立一些扶持基金,特別是要資助那些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研究項目,并據此構建常態化的扶持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針對當前農業人才數量缺乏和質量不高的現狀,不僅要加大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加大福利補貼和服務保障力度,吸引人留住人,為休閑農業發展出謀劃策,同時還要加強規范化服務等的培訓,逐步提高現有休閑農業景區管理人員及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質。
推行發展新模式,多方面實現共贏。發展休閑農業,不僅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而且還要樹立科學發展新理念。在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要時刻注重保護耕地、環境以及當地特有的文化產品,不能再持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舊思路,而要秉持生態資源與文化遺產和諧共榮的發展新理念。對此,在項目規劃時要考慮到環境的可承載量,提前做好預案和預警措施;在項目建設時,要做到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在厘清資源擁有方與項目開發方利益分配的基礎上,防止產生“公地悲劇”的現象;在項目經營中要在保證生態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決不能以犧牲生態利益換得一時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要建立反哺機制,即將從項目經營中所獲得的部分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反哺給生態利益,促使休閑農業建設與發展的綠色化、高效化以及良性循環。
〔本文系中國礦業大學毛帥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休閑農業特色化建設與協調發展研究”成果〕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