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華
對很多愛看《沖上云霄》《壯志凌云》等影視作品的同學來說,“飛行員”這個職業應該是和“高大上”“高冷范兒”“制服精英”等詞匯聯系在一起的吧。甚至有朋友開玩笑說:“飛行員一舉手,一投足,就在千里之外啦!”然而作為一名駕駛空客A321的“空中飛人”,我深深明白這個光鮮職業背后的艱辛不易。在飛行前,我們需要反復檢查飛行計劃,以及飛機各系統的參數,保證飛行順利。而在飛行過程中,我們必須全神貫注,時刻預防、正確處理出現的突發事件。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我逐漸意識到擁有健康體魄的重要性,由此開始真正接觸跑步這項運動。
我認識一位機長,只要有空,他就會選擇出門跑步。這位機長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于是,不管我們的飛行目的地是哪里,只要一有時間,我們倆就會從所住的酒店結伴出發,外出跑步。上海、北京、烏魯木齊、昆明……我們慢跑在形形色色的城市之中,也感受著這些城市所內蘊的獨特風光。在高空中看風景與在陸地上看風景絕對是兩種迥異的感受。假如說在高空中是“一覽眾山小”,那么在陸地上世界則顯得具體入微。“高空”與“陸地”這兩種觀察世界的視角,給我的生活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樂趣。
久而久之,跑步成為了我的一個“日常必備項目”。或是陽光充沛的下午,或是和風舒爽的傍晚,我都會穿上自己心愛的跑鞋,選擇自己喜愛的路線跑上一程才過癮。假如哪天不出門去跑步,就會感到難受無比。我還經常和“跑友”討論如何挑選跑步裝備、怎樣的跑步路線更為適宜等問題,相關的筆記資料有厚厚一大疊。有時候我在吃飯、看電視或臨睡的時候,會忍不住拿出來翻一翻。連那位機長都笑說:看來你也和我一樣,中了跑步的“毒”。
慢慢地,“小規模”的幾千米慢跑已無法滿足我。我會上網查找各種馬拉松賽的信息,然后報名參加。比如去年的杭州半程馬拉松賽,我就以兩小時不到的成績順利完成。某天下午,我剛剛完成飛行任務準備回家,就接到一位“跑友”發來的短信:“潘,越野跑比賽有興趣參加嗎?”越野跑?我的大腦大概只運轉了幾秒鐘,就迅速回復:“Why not?”我的第一次越野跑比賽是從西山森林公園風水洞出發,最終到達青芝塢,全程達50千米。盡管家人對我參加越野跑比賽的安全感到擔心,但我還是選擇參加這次比賽——對我而言,跑步已經不再只是一項運動,它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姿態。
比賽那天,天空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山坡泥濘難行。我在前行的過程中因為路面過滑,差點摔倒。幸好有好幾位選手常年參加越野賽,他們給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越野經驗。山間的天很早就黑下來了,我們需要戴著頭燈照亮路面,這時候我突然想起很多人問過我的問題:“你為什么喜歡跑步呢?”我當時回答:“因為有趣啊。”尤其是到達目的地的一剎那,我所獲得的成就感,就如同第一次獨立完成飛機駕駛一樣。跑步(包括馬拉松、越野跑)和我們的人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只有調整好狀態,控制好節奏,才不至于“掉隊”。那次越野賽,雖然天氣不佳,我中途好幾次差點滑倒,到了夜晚又饑又寒,但我最終還是如愿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賽程。
我讀過一本有關英國著名探險家喬治·馬洛里的傳記。在那本傳記里,有人問喬治·馬洛里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喬治·馬洛里的回答是:“因為它(珠穆朗瑪峰)就在那里。”對我而言,跑步原是為了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現在一切卻變得極其簡單:因為路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