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軒
這條連接四川、貴州與廣東,輻射我國西南、西北地區、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龐大市場的國際物流通道,打開了遂寧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廣闊空間。
已經在四川物流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的遂寧又有了新動作。
年初,遂寧市、珠海市、黔南州和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共同簽訂《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遂寧第一次以主角身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隨后的全國兩會,四川代表團更是以全團建議的形式支持這條物流大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對四川特別是對遂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條連接四川、貴州與廣東,輻射我國西南、西北地區、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龐大市場的國際物流通道,對遂寧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推動其更大范圍、更高層次融入區域經貿大平臺、大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方”為何變“四方”
起初,“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名字里沒有“川”。直到去年年底,遂寧市市長趙世勇率隊參加在貴州省黔南州舉行的第二屆現代物流高峰論壇暨商貿物流博覽會,獲悉貴州省黔南州、廣東省珠海市以及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三方正在推動打造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主動提出這條物流大通道可以向北延伸至四川省遂寧市,由四方共同建設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
這并非一時沖動,而是遂寧決策者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
南亞地區是我國西南、西北地區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最便捷、物流成本最低的出海通道。但這條通道并未完全打通,西南、西北地區貨物大多選擇走陸路,即使走海路,也選擇寧波港或上海港出海,存在運距長、耗時長、運費高等問題。“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向北延伸至遂寧,可以進一步拓展西南、西北地區物流腹地。與過去的路線相比,從遂寧經川貴廣到南亞,比通過上海港到南亞里程將縮短1760公里,時間減少24小時,費用也更低。”趙世勇說。
再放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西北、西南地區沿長江經濟帶至長三角、再到上海,是“一帶一路”的第一條軸線,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若能打通,就相當于第二條軸線,對全國區域經濟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
而以遂寧為起點的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北上經蘭州、哈密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可以直達中巴經濟走廊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南下經貴州黔南州、廣東珠海出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也可以直達瓜達爾港,形成閉合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將覆蓋巴基斯坦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
遂寧主動以節點城市身份參與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也與頂層設計不謀而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
對于新伙伴,貴州省黔南州州長向紅瓊認為,通過遂寧,這條通道可以再向西、向北延伸,連通蘭州、西安等節點城市,更好地對接“一帶一路”。此外,由于連接點增多、輻射面積增大,有利于沿線物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保證貨物的配載多樣性,提高滿載率。
年初,遂寧市、珠海市、黔南州和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一拍即合,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將以遂寧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為起點,連接貴州(昌明)國際陸港,跨接珠海港和橫琴自貿區縱向連通我國西北、西南與華南地區,向外延伸至南亞地區,最終以瓜達爾港為平臺輻射至中東、歐洲和非洲市場。
遂寧的底氣
外界對遂寧作為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的起點感到有些意外——珠海本就是沿海重要港口,黔南州則是西部地區重要的新興內陸港,況且西南地區可選擇的城市還有很多,遂寧憑什么被相中?
梳理遂寧經濟發展脈絡,“現代物流業”一直是個高頻詞。近年來,遂寧把現代物流業作為實施“樞紐拓展”“產業壯大”等“六大興市計劃”的突破口,著力打造西部現代物流基地和成渝經濟區區域物流中心,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為推動遂寧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的崛起更印證了遂寧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決心。從8年前的小山村,到如今入駐了3家世界500強企業及8家上市公司在內的98個重點項目,形成了立足西部,覆蓋成渝地區的物流集聚地,已經成功創建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國家現代服務業物流產業化基地、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全國優秀物流園區、國家級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市示范園區5張國家級名片的物流港,為遂寧能夠從容地以主角身份參與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增添了足夠的底氣。
實際上,以物流為“媒”,遂寧已經找到了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鑰匙。在物流港西部鐵路物流園,鐵路專線建設已進入軌道鋪設階段,預計今年6月開通運營。“鐵路物流在理論上已經接入‘一帶一路戰略腹地,可以直接與俄羅斯、白俄羅斯、芬蘭、德國等中亞、歐洲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往來。”物流港相關負責人介紹,物流港鐵路專線與國際鐵路接軌后,物流港將形成公鐵聯運體系,園區的物流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完善,更好地滿足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功能需要。
再翻開地圖,作為四川省南向開放“橋頭堡”“成渝之心”的遂寧,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在物流大通道建設上的樞紐意義明顯。遂寧地處中西結合部,承東啟西,面向兩廣,背靠大西南,居于國家規劃的成渝經濟區的中間地帶。向南,貴州黔南州是其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的前沿陣地。向東,又是溝通云、貴、重慶等省市與東南沿海地區的樞紐城市。
有數據顯示,2015年成渝地區“南向”運輸貨物量約12億噸。趙世勇有更大膽的設想,“我們希望通過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將遂寧打造成西南地區大宗產品的集散地和外面物資進入西南地區的分撥中心。”
為此,遂寧已經將2016年確定為“物流通道建設年”,承諾將全力推動合作框架協議落實落地,編制大規劃、搭建大平臺、實施大項目、健全大機制,力圖通過建設年行動,積極構建物流通道大體系,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國際陸港城市、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全面提升“北貨南下、南貨北上”的出海通關效率。
如何領航南向通道
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無疑為遂寧特別是物流港南向對外開放合作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南亞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同時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對工業產品、日用品的需求不斷增長,而遂寧的紡織、農業、電子等優勢產業、產品與南亞市場有很強的互補性,物流連通后兩地合作共贏的局面很容易實現。”物流港相關負責人認為,借助通道優勢,遂寧外向型企業可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為“遂寧造”打入南亞市場帶來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參照國際經驗,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建成,可以拉動遂寧經濟總量增加25%-28%,以2015年生產總值915.81億元為基數,可新增加230億元以上。
然而,作為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內陸節點城市,遂寧扮演的角色不能只局限于遂寧。內陸節點城市承擔了與港口相似的物流樞紐功能,要更符合實現“一路一帶”戰略延伸的布局結構。
如何承載西南、西北地區與華南地區的對接,縱向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遂寧繞不開的課題。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物流港,在實踐和學習中找到了答案:通過開展第二次整體規劃,改造升級到具有物流大通道節點功能的國際陸港,吸引周邊省市的物流資源,通過貴州(昌明)國際陸港、廣東珠海港,直達東南亞各國港口,使遂寧成為四川面向南亞地區的內陸國際海港,快速融入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系統中。
在藍圖的引領下,物流港加快了融入的步伐。其與物流大通道各個節點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推動川貴廣及南亞地區的企業、各類團體和中介組織建立合作平臺、聯系機制。
“我們將搭建節點政府、陸港、企業三個合作平臺,尋求節點市場的深度合作,逐步導入產業,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物流港相關負責人介紹,遂寧節點將按照“一網、一港、七園區”的布局規劃,直接對接南亞地區,成為“北貨南下、南貨北上”的商品集散平臺,成為服務川陜青甘寧地區南向出海的門戶,最終實現將遂寧國際陸港建設成為國家級自由貿易園區。
事實上,物流大通道建成不單只有物流行業受益,貨物貿易的增長必然帶動相關企業發展,進而又再帶動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一條環環相扣的生態鏈。
可以預見,以物流港為輻射平臺,遂寧與物流大通道沿線國家、節點城市和地區的資源、產業等經貿合作,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人文交流將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一座貫通“一帶一路”的物流節點示范城市,為川青陜甘寧地區提供南下出海服務的門戶城市,物流大通道上的物流創新城市,南亞商貿物流產業融合發展的活力城市,又將快速提升遂寧的影響力、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使遂寧節點成為“十三五”經濟發展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