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艷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了北京市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實施意見》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0號)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發展實際,對發展目標、豐富產品服務、參與醫保建設、提升自身能力、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北京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新政出臺正當其時
談到《實施意見》的出臺背景,北京市保監局副局長羅青表示, 《實施意見》的出臺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促進首都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市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健康認識的提高等使得社會對健康需求日益突出。保險業與養老、醫療、健康等各個大產業相連接,是經濟新常態下社保體系的新支柱,是完善社會風險管理體制的有效機制。在此背景下《實施意見》出臺,提出了更好地運用商業保險化解社會風險,形成政府、社會以及個人共擔健康醫療風險的格局,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實施意見》的出臺是助推首都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擴大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不僅可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之上更高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更能有效帶動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上下游產業鏈協調發展,引導實現健康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產業競爭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是經濟新常態下,助推首都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
《實施意見》的出臺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可以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進一步夯實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有機銜接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切實減輕人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同時,商業保險機構將充分發揮其技術和人才優勢,在醫療費用管控、降低醫療成本、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舉措力挺商業健康險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商業健康保險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相適應,市場體系完備、產品形態豐富、服務方式多元、經營誠信規范的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全市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比2014年底翻兩番,人均保費達到2500元。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占本市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明顯提高,成為本市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
羅青表示,制定這一目標,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商業健康保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北京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占全行業保險保費收入的17%;而在歐美成熟市場,這一比例通常為30%。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具有巨大空間。
二是商業健康保險的功能作用能夠充分發揮。2005年至2015年,北京市健康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速接近25%,近三年的增速更是高達32%、41.2%和63.1%,2020年北京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將達到600億元。按照北京市人口控制目標,屆時人均保費將超過2500元,商業健康保險在國民經濟、醫療衛生領域的作用將得到有效發揮。
在產品鏈條上,《實施意見》提出發展多樣化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大力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機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積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積極開發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的健康保險產品;完善醫療執業保險制度,擴大醫療責任保險的覆蓋面,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發展手術意外保險、麻醉意外保險等醫療意外保險,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醫療執業保險;支持健康產業科技創新。
在服務社會上,《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提出:“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實施意見》對各類醫保經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總結完善本市試點經驗,推進并規范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大政府購買力度,穩步推進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居民新農合經辦服務,積極推廣包括“共保聯辦”等多種合作模式,發揮商業保險機構在規范醫療行為、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方面的作用,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鼓勵各類醫療機構與商業保險機構合作,成為商業保險機構定點醫療機構,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定點醫療機構專屬的健康保險產品。
在自身建設上,《實施意見》提出,提升商業健康保險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實施意見》重視商業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發展,特別提到了建立本市健康保險行業服務評價指標體系,規范健康保險服務標準,促進保險機構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經辦基本醫保和承辦大病保險的專業經營和服務水平,支持北京保險業與天津、河北保險業開展交流合作,推動形成京津冀一體化的商業健康保險服務體系;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持續推進北京健康保險信息平臺建設,探索編制本市疾病發生率表和費用損失率表,支持北京健康保險信息平臺與本市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進行必要的信息共享。
業內人士評兩大看點
有保險業內人士評價,《實施意見》有兩大看點。
一是醫療責任險將覆蓋全市三甲醫院。《實施意見》提出,要擴大醫療責任保險的覆蓋面,實現本市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參保,提高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參保率,積極鼓勵、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參保。
北京保監局產險處副處長李湛表示,從北京往年試點醫責險的實踐來看,醫責險在化解醫患糾紛,提升醫務工作者的安全意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從2005年到2015年年底,北京市保險公司累計為6163家(次)醫療機構提供了超過56億元的風險保障。保險公司參與醫療機構處理的醫患糾紛中,近七成得到了妥善解決。
在醫責險之外,《實施意見》還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發展手術意外保險、麻醉意外保險等醫療意外保險,支持醫療機構和醫師個人購買醫療執業保險。
看點之二是京津冀保險監管將協同合作,形成京津冀一體化的商業健康保險服務體系。羅青表示,將大力支持北京保險業與天津、河北保險業開展交流合作,推動形成京津冀一體化的商業健康保險服務體系。未來,將發揮商業保險機構統一法人管理和機構網絡優勢,開展異地轉診、就醫結算服務。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途徑,提供產品咨詢、保單查詢、投訴受理等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