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來生
瓷器,影視劇。
乍一看,這兩個詞似乎沒有任何“瓜葛”,甚至很難“搭界”。但如果讓一位古裝影視劇導演硬是把他們“捆綁”到一起,會發生怎樣意想不到的創意效果呢?答案顯而易見,對了,就是影視道具。
無獨有偶。北京市懷柔區廟城鎮高兩河村彩繪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陶瓷小作坊,卻因屢屢為影視劇生產瓷器道具而聲名鵲起,成為聞名全國的影視道具“夢工廠”。據不完全統計,由該廠制作的陶瓷、燈籠、漆器等文化創意產品先后入主新版《紅樓夢》、《孔子》、《后宮》等百余部影視古裝大戲,牢牢地揪住了很多觀眾。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些各式1:1的仿真瓷器道具從圖紙設計到模具制造,全由一群文化不高的“泥腿子”農民完成,他們完全是憑著對中國傳統文化陶瓷技藝的愛好和鉆勁在干。在富民增收的同時,更為影視作品增色不少,難怪李少紅等大導演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為我們的農民“道具師”點贊。
京城腳下的陶瓷彩繪廠
“快看,快看,咱廠生產的大紅瓷擺進《紅樓夢》了!”每每看到影視劇中有自家廠里生產的瓷器道具,懷柔區廟城鎮高兩河村陶瓷彩繪廠的工人們都會異常興奮,并自豪地向周邊親朋好友介紹。
也許有人會問,北京人居然也能做瓷器,而且一做就是幾十年。在北京后花園懷柔,坐落著一個寧靜的小村莊——高兩河村,與其他北方村莊別無二致,青磚紅瓦,但這里又因為著名的高兩河瓷器而與眾不同!
如果不是進入高兩河彩繪廠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京城腳下居然有個陶瓷彩繪廠,產品不僅遠銷歐美、亞非拉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還以成本低、質量好等優勢,紛紛走進古裝影視劇,成為劇中經典道具。
在這里,手工制作偶爾傳出的聲音,或清脆或頓感,一筆一劃,一絲一縷,一錘一作,遠觀簡陋,近看細致,手工制作的生命力,隨著兩河水靜靜流淌。在這里,久違的工匠精神在這里得到釋放,并不斷生長……
這是一個兩進兩出的院子,如果不是門口的牌子提醒著這是高兩河村彩繪廠,一般人會以為這只是一個殷實的大戶人家。實際上,高兩河彩繪廠是村民高林榮大姐1979年去江西景德鎮學成歸來創建的,至今已有37年的歷史,主要生產采用傳統手繪和高溫燒制的各種釉上粉彩仿古禮品瓷,紋飾典雅堂皇,彩釉絢麗美艷,瓷質潔白光潤,器型包括瓶類、罐類、盤類、花盆、各種瓷器動物和茶具,以及各種瓷器燈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是高檔的藝術品和陳設品。產品之一“中國紅”陶瓷先后為新版《紅樓夢》等多部影視劇提供道具,并被選為“北京禮物”。
精雕細琢出精品
彩繪車間的布局和北京國貿CBD里普通的大辦公間并無兩樣,亮堂堂的落地玻璃,每人一個格子間。不同的是,坐在桌子前的多是附近村子里的中年農村婦女,桌上的辦公器具,是琳瑯滿目的畫筆和顏料。車間里很安靜,工人師傅有的在比對顏色,有的在拓片,偶爾有來回打筆的聲音。彩繪用的礦石顏料大多用水和油調制,有時候顏料會凝滯在筆端,必須來回利用手和手腕力量,把顏料控出來,稱之為“打筆”。
“淡墨畫線、重墨勾勒、礦物質顏料上色、燒制模板、拍圖紙復制版樣,細描上色,最后工人批量生產。”劉天蓉師傅介紹了陶瓷產品的制作過程。她也是高兩河人,1980年高中畢業后來廠工作,還曾在中央美院進修學習。“仿古瓷的繪制類似于國畫工筆,10年前工藝會更加復雜”。
十幾年前,村里曾經有不少這種廠子,但是很多都倒閉了,高林榮認為,一是銷路出現問題,二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多設計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貼近生活,符合百姓和影視劇劇組需要”,這是高大姐反復強調的器物定位。2000年,高大姐又從南方引進了時髦的1200度高溫紅釉——中國紅瓷。她覺得紅瓷大氣,符合北京的皇家氣質,不過其成品的成功率只有40%。
如今,高兩河彩繪廠生產的各式瓷器成為各劇組道具的首選,上門選定的導演絡繹不絕。為配合古裝、現代等各劇組需要,廠長高林榮和工人們一起精心設計,仔細研究并推出了紅瓷餐具、生肖茶具、走馬燈等特色造型道具,種類已達上百種,制作工藝也更加精良。猴年春節,彩繪廠一直忙活不停,加緊為各大電影制片廠和劇組量身定做瓷器道具,僅僅兩個月就已銷售各式瓷器道具千余件,收入6萬余元。
在2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幾代瓷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燈座、托盤、鋼筆,甚至還有西方人的復活節彩蛋。APEC會議讓懷柔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高大姐還為此燒制了“日出東方”模型的骨瓷燈具。期間,“日出東方”燈具屢屢亮相外交部在巴厘島展示的宣傳片中,并成為北京電視臺《美麗鄉村》等專題節目和多部現代影視劇的燈飾道具。
緊跟時代腳步,打造不一樣的中國風!“上色時的漸變色彩,對顏料濃淡變化的掌握需要經驗積累。”劉天蓉師傅說,眼神、心細、審美是從事陶瓷彩繪必備的職業要求。做這個工作很費眼,有一半工人都戴上了眼鏡。“當然是年輕人更適合,但孩子們都做不了。”劉天蓉的女兒也喜歡畫畫,但是不愿意再做這個工作。高大姐說:“這份工作要求有耐性,‘坐得住,專心,現在的年輕人一是坐不住,二是學徒期至少3個月,學徒費較低,一年以上才能開始‘拿活兒做產品”。記者看到,和小彩繪廠的欣欣向榮不同的是,辦公室里坐著的都是四、五十歲的婦女。高林榮嘆息著,“村里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到廠子里來了”。
瓷器聯姻影視劇
時代在進步,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跟上時代的腳步是目前的重中之重。隨著懷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影視文化儼然成為懷柔新名片。懷柔國家數字影視基地的眾多劇組紛紛找到高兩河彩繪廠合作生產劇組瓷器制作,僅此年增收百萬元。留心的電視觀眾會發現,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茶具、餐具等瓷器道具,皆由彩繪廠精心打造。這些制作精細的瓷器在劇中甫一亮相,就令不少觀眾驚呼:這些茶具、餐具制作的太美了,而且看著就有食欲,為劇集增色不少!
為此,不少觀眾疑問,這些設計精美、制作考究的瓷器道具,是村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制造的,不是從江西景德鎮定制的吧?而事實上,“這些都是在高兩河彩繪廠造出來的,就在京郊懷柔區廟城鎮!新版《紅樓夢》劇組導演李少紅說,這些仿真瓷器精品道具既不是景德鎮定做的,也不是老北京瓷器產品,更不是外國進口,而全是不折不扣的“懷柔造”。
不僅如此,觀眾還可在《鐵梨花》、《打狗棍》等多部影視劇中,一睹高兩河瓷器的風采!
瓷器產品制作中,雕刻也是重要的工藝。而說到雕刻,年近七十的杜景春很驕傲:“以前北京廣渠門那兒有北京雕刻廠,幾百號人的廠子黃了,現在在北京要找牛骨雕刻廠,就得來高兩河村。”杜景春的雕刻廠其實比家庭作坊大不了多少,只有5、6個工人。切割牛骨,鋸成薄片,晾干,將骨片打磨光滑,漂白,制成毛坯,根據設計樣做出粗樣,再精細雕刻……幾十道工序。杜景春介紹說,雕刻是其中最精髓的部分,在雕刻機上旋轉打磨,特別吃功夫,手跟著眼睛走,最重要的就是“感覺”,或者說是手感,得失寸心間。
雕刻是個精細活,“螺螄殼里做道場”,一般都需要眼神好的年輕人,學藝三個月以上才能單獨干活。“制作雕刻復雜的產品至少要學徒一年以上。”杜景春介紹,“李少紅導演對仿真水平的要求十分高的!”杜大姐回憶道,當時為新版《紅樓夢》劇組“私人訂制”的瓷器道具,劇組都要求一定在細微之處見“功夫”,每一件道具都要有特點和區別。比如,劇中賈府里的各式茶具、餐具就要高端、大氣、上檔次,而尋常人家里就要粗糙一些。總之,一定要按導演和劇組要求制作,一點馬虎不得!
除了為各類劇組特別制作道具精品外,還有很多廢舊品也搭上了影視劇順風車,滿足了不少劇組的特別需要。原來,在影視劇中常常會有武打場面,這些破損的瓷器剛好成為演員一怒之下的泄憤之物。《后宮》劇組工作人員說:“買成品價格高,而這些有瑕疵的瓷器比較便宜,演員們摔起來也不心疼,片里剛好需要,所以一口氣就買了100件。”高林榮介紹說:“以前,破損的瓷器是我的心病,可如今卻成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僅2015年就有10多萬元收入來自這些廢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