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滄古民居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體現了典型的閩南人文特質。海滄區擁有許多品位高雅、建筑技藝精湛、蘊涵豐厚人文歷史的閩南紅磚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分別位于海滄街道如蓮塘別墅,院前如顏氏大厝,蘆塘如棣萼樓等。而海滄的霞陽則形成了古民居群。它們不但薈萃了建筑藝術精華,還蘊涵了許多人文歷史。據記載,霞陽有數百座古民居,分別有燕尾脊、馬鞍式等不同風格。
1、2、3:路邊隨便一座古厝,外表看似普通,但仔細觀察,數米長的墻裙和柜臺角用的都是一整塊花崗巖,霸氣外露,難怪有這樣的說法:“看過新垵的厝,就知道新垵的富”。這里的不少紅磚厝上還有明顯的文革痕跡。
4:新垵村的古民居群主要分布在北片和西片,走在迷宮般的巷子里很難分得清東西南北。
歲月難褪其光彩的古民居
新垵村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坐落文圃山下,是海滄古民居較多的地方。海滄古民居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體現了典型的閩南人文特質。這里的古民居,大多是出洋創業者的居住地,許多古民居的位置“厝邊即是海邊”,很多先人由此出洋,從此發達了起來。紅磚民居是他們的根。
紅磚古民居的裝飾有三大特色:磚雕、木雕、石雕。精美細致,題材廣泛,富含生活趣味,令人嘆為觀止。
開始搜尋古民居的蹤跡,一池浮萍在眼前展現,沿著鄉間小道繞過小池塘,古民居也在池塘對面悄悄地露出了一角。
舊時,新垵村直接面臨著大海,海水可隨潮汐注入到村中的河道,河道流經村民們的房前屋后,舟楫可從海洋到村中自由穿梭往來。新垵村的先輩們,因得舟楫之便,紛紛出洋謀生、創業,并有所成就,當時就曾廣泛流傳著 “南洋錢,唐山福”這樣一句話。但是,許多創業有成者在海外卻很少享受,而是把辛苦賺到的錢帶回家鄉,并利用與大海相通的河道運來國內外各種優質建材,營建華屋,以至新垵之富、新垵之厝遐邇聞名。至今新垵留存著大量高質量紅磚古民居,如當年廈門萬記行主人邱明昶故居,南洋永裕行邱永裕故居,鹽米大王邱新樣故居,祥露莊銀安故居。在越南經營橡膠發財的邱振祥故居和航海家邱忠波故居,為我國進入聯合國奔走出力的邱漢平故居及實業家陳獻猷故居等,就是那段歷史的遺存。
緩緩推開古民居的大門,隨著“吱呀——”一聲,一排氣勢恢宏的紅磚古樓呈現在眼前。
走進大院,精美的建筑藝術讓人嘆為觀止。堂屋正門上方是兩幅壁畫,一幅畫的是一處水邊庭院里,主人端坐堂上,堂下是一隊歌手,有的手持唱板,有的橫抱琵琶,有的手拉二胡,似乎是在演奏南音。另一幅,則是一艘正冒著煙的西洋輪船,從海上順著河道駛向一座大厝,院落里的人正爭相張望輪船。兩幅畫工精細的壁畫向我們再現了當時的生活情景。而古屋中的木雕、石雕、磚雕、壁畫都紛紛向我們展示著這方水土的歷史文脈:西洋鐘、西洋鏡、白鷺、博古……古今中外,主人和諧巧妙地讓它們凝固在家園這道美妙的建筑樂章中。
新垵村的許多古厝,所用材料都有來頭,門庭前的石雕,材料用的是“青斗石”和“泉州白”,有些庭院的地磚據說是從國外運來的。惠佐社的一座老屋,廳堂上至今仍掛著西洋鏡和西洋鐘,畫屏上鐫刻著古典詩詞和古人警句,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匯在這里顯得那么和諧、美妙。
走出前廳時才猛然發現,呵!好氣派的大門,兩扇大門的門扇各高約3米,寬近1米,厚約8厘米。做門扇的材料是南洋的貴重木材,其質如鐵,遇火不燃,雖使用了百余年,堅實如初,少說也有千斤重。
中西合璧老別墅
蓮塘別墅位于海滄街道海滄村,建于清朝末年,選址在一處名為蓮花洲的小洲上,由祖祠、學堂、居所構成完美的田園聚落,蓮花洲四面原來環繞小河、水塘、水面上種滿蓮花,充滿詩情畫意。
清朝年間,祖籍同安松田的陳炳煌、陳炳猷兄弟,在海滄已成望族。炳煌中舉出仕,炳猷遠涉重洋到海外經商,光緒年間攜巨資回鄉,由其子陳其德,設計籌建這處聚落。全家即從原海澄縣三都侯堂社遷進定居。至今居住者仍是陳家后裔。陳炳煌的后裔陳其彬解放前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從香港押解物資到解放區,解放后曾在中央僑辦任職。現在,陳家子孫繁衍在海峽兩岸及海外,人丁興旺。
蓮塘別墅至今仍氣勢恢弘。蓮花洲上,占地面積8235平方米的蓮塘別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居住在東,為三落雙曲燕尾和馬鞍護厝的紅磚屋;受教育在南,學堂為一座方口形別墅;祭祖在西,家廟是二落紅磚屋……
然而,當年通往別墅的河,今日已大多淤為陸地。走在塵土飛揚的小道上,道旁,有幾棵龍眼樹,葉上蒙著厚厚灰塵,仿佛土敷一般,一輛東風大卡車駛過,粉塵騰起——今日海滄,現代化建設正蓬蓬勃勃。
蓮塘別墅學堂,當年100多個學子濟濟一堂,既學中學,又學西學,人氣旺著呢。先是見房前兩根石柱上,刻著對聯“立教興材凡在吾徒有責,致知格物誰云大學不傳”,大門上,“蓮塘別墅”四個大字筆力矯健,有對聯曰:“蓮不染塵君子比德,塘以鑒景學士知方”,對聯紅底藍字,色彩如新,讓人疑心仿佛剛剛寫上似的;又見“松鶴延年”、“牡丹朝陽”等陶飾壁面,精美典雅;右邊墻上,鐫刻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字字珠璣;再見兩邊窗戶形似書卷狀,窗欞為石雕竹竿,“竹葉”婆娑,窗戶上方,左窗鐫“魚躍”二字,右窗鐫“鳶飛”二字;抬頭看,水車堵上,亭臺樓閣、山水畫卷、民間故事、各色人物,貼金木雕的每一筆皆精致,描金人物衣飾發絲清晰可見……
進學堂大門,一眼見到廳堂墻裙一幅磚雕,雕著百獸、百花圖,其畫技高超、刻工刀法流暢。走幾步,又見天井墻裙的磚雕大多為松竹蕉梅、蘭菊芍藥。這些磚雕,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存留的不可多得的磚雕藝術精品,是蓮塘別墅一大絕景。
花園狀如一朵美麗蓮花。進八卦門,走過廊,過護厝,來到后花園。
蓮塘別墅的歐式后花園,其狀如一朵美麗蓮花。據說,蓮花蕊中,原先有一座八角亭,站在亭中,可完整看到蓮塘別墅家族聚居區的標準規制,和諧相配,構思奇妙。如今,我們已無法目睹到它的絕代風華了。然而,花園的假山、小橋、植物,不因為百年風雨的侵襲而變容,它們依然精致、精巧、美麗,依然可以看出主人當年的氣派和繁華。
環池中,小道蜿蜒盤旋向上。循臺階,過一道拱門,遇一座假山。古老的榕,樹葉蒼綠,須根裸露在外,如一支支強健手臂,彼此交纏,顯示無言的強大的力量;高大的龍眼樹,枝丫交聯,枝干上附生淺綠蕨類,風吹來,細細葉兒搖曳。
坐在池邊,自在地晃動懸空的雙腳,想像當年。當年,池中泉水清澈,夕陽下,低頭可看水波瀲滟,魚兒嬉戲,抬頭可觀如傘樹冠,隱隱泛出金色,靜心可聽風吹樹葉發出細細碎碎之音,一時興起,伸腳入池,煩惱一濯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