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短暫的一瞬間。但這更多是物理學意義上的時間概念,對一個國家而言,此三年和彼三年可能完全不同,這依賴于當時的人們所身處的時代,以及有何作為。
從十八大至今已經過去了三年多。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人們無不感覺到,這三年,中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并已經打上了領導人個人的深刻烙印。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以自覺的時代意識提出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和支持。這讓我們有理由對國家的前景充滿信心。
政治家的時代意識
時代意識好像很虛無縹緲,實則不然。過去是一面鏡子。當我們今天再重新看待歷史上的那些廣為人評說的政治家群體或者政治家的時候,決定其分野的根本正在于對時代大勢的理解和擔當。這就像一個坐標一樣,后來人據此把過往的政治家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
總書記有兩句話,已經把時代意識說的很清楚了。一句是: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一句是: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謂時代意識,就是對所處時代的命題和民心向背的自覺理解和有效回應。
如果具體來說,就要看政治家對于突出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判斷,對于民眾新的期盼的判斷。這些方面,中央也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
比如,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經由歷史積累等原因而形成的問題包括:經濟規模大而不強、經濟增長快而不優,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突出;外部環境變化,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需求和中國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不足兩者的不協調;收入差距較大、社會矛盾較多、生活比較困難的群眾仍然不少。如此等等。
這里不是簡單的羅列問題。單個去看,相應的問題已經積累到相當程度,無法再把問題“延后”,或者說以前可能是次要矛盾,現在已經上升到主要矛盾。把這些問題加起來看,又相互牽扯、形成疊加效應。所以,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就是: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這在政治家那里就凝聚成了一股非常強烈的“危機感”。
“危機感”是個好東西。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它逼著我們探究事情的本質,追尋和實踐根本的解決之道。看看十八大后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人們就知道,那不是修修補補,而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以人民為中心
“危機感”當然還來自于對于民心向背的判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人講,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人心在哪里?總書記上任之初就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p>
總書記說,我們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這樣說的一個原因正是,我們的人民在最深層次的意識里面,是非常認可吃苦耐勞、努力奮斗改變命運的。只要有一點空間,哪怕生活再難再苦,中國的老百姓也總能創造出新的事業出來。而人民對于政治家的最大期待,往往也是從非常質樸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改善生活的愿望出發?!爸袊鴫羰侨嗣竦膲?,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在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對于老百姓不滿意和有新期待的問題的論述。讓人印象深刻的包括:
“過去講‘有理走遍天下,現在有理的也到處找人。這從另一角度說明,老百姓要辦點事多么不易,不打點打點,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辦不成事!這種現象一定要扭轉過來!”“如果升學、考公務員、辦企業、上項目、晉級、買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國等各種機會都要靠關系、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沒有機會,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如此等等。
和前述道理一樣,這些問題單個來看,有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如果加在一起看,解決不好的話,就肯定會影響到老百姓對于國家發展的信心?!叭诵南虮?、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p>
十八大后三年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對時代大勢和人心走向的深刻洞察之后,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又一次“趕考”:通過自身達到時代先鋒和現代政黨的新境界,帶領全國人民開創新的偉業。(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