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回顧孫大雨教授的莎劇翻譯

2016-05-14 08:55:37孫近仁
上海采風月刊 2016年5期

孫大雨(1905-1997)著名詩人、文學翻譯家、莎士比亞學者。1925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留學,就讀于達德穆斯學院,1928年獲高級榮譽畢業,繼而在耶魯大學研究生院專攻英文文學。1930年回國后歷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青島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英文文學教授。主要著譯有:《孫大雨詩文集》《中國新詩庫·孫大雨卷》《詩·詩論》《英譯屈原詩選》《英譯唐詩選》《古詩文英譯集》《英詩選譯集》以及八部莎士比亞譯作——《罕秣萊德》《奧賽羅》《黎琊王》《麥克白斯》《暴風雨》《冬日故事》《羅密歐與琚麗曄》《威尼斯商人》。

我的岳父孫大雨教授只有一個女兒,以他的女兒為媒介,早在1957年我就認識他老人家,到1997年他92歲高齡逝世,我們翁婿間相識相知長達40年之久。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由于岳母逝世,我們搬去和他一起居住,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起居,翁婿兩人經常促膝談心,往往一坐就是半天,當然,主要是他在談論學問,而我則是洗耳恭聽,長期的耳濡目染,令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他暮年和身后,我義不容辭擔負起責任,一手經辦了他的十多部著作、譯作的出版事宜。盡管如此,我對他的學問,也只能說略知一二。

莎劇翻譯過程

1935年,孫大雨在胡適主持的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贊助下,翻譯了莎劇《黎琊王》(King Lear,也有譯為《李爾王》的),可以說,這是我國第一部以詩譯詩的莎劇譯本。

1925年,他從清華畢業,在去美國留學前,按當時學校新規定,可在國內游歷一年,以熟悉社會。當年夏天,他盤桓在浙江海上的普陀山佛寺圓通庵的客舍里,呆了二個來月,有意識地潛心探索新詩的格律制度,他以英、法、德文詩歌格律中的“音步”為借鑒,終于摸索出我國的白話文詩歌,即新詩所可采用的格律結構,創建了他的新詩“音組”理論。所謂“音組”,那是以2-3個漢字為基本節奏單位而有相應變化的結構來體現的。隨后他就付諸實踐,有意識地用音組結構寫了一首格律體十四行詩《愛》,發表在1926年4月10日的北京《晨報副刊·詩鐫》上。此后,他用這個格式陸續撰寫或翻譯了約三萬行的詩行。

身為“新月”詩派健將的孫大雨,發表了一些膾炙人口的格律體新詩,得到文壇很高的評價;徐志摩把詩集《猛虎集》贈送他時,在扉頁上題簽了“大雨元帥正之 小先鋒志摩”的字樣。雖然在詩壇成績斐然,但他的興趣還是慢慢轉向了翻譯研究莎士比亞戲劇。正如他自己所言:“1926年我在美國留學,先后就讀于達德穆斯學院和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改讀英國文學。以上經歷與我以后從事莎劇翻譯和研究應該說不無關系。”

他在翻譯莎劇時,即用漢字的音組來對應莎劇中的英文音步,莎劇原作每行五個英文音步,他的譯文每行恰為五個漢字音組。以他所譯的《罕秣萊德》(Hamlet,有譯為《哈姆雷特》的)一劇中聞名遐邇的一段獨白的開首一行為例:

原文:|To be|or not|to be, |that is|the question; |(五個音步)

譯文:|是存在|還是|消亡,|問題|的所在;|(五個音組)

(注:這里“的”字,按語法結構似應連在“問題”二字之后,但為誦讀時語氣的順暢,劃分音組時放在了“所在”二字之前。)

1957年的反右政治風暴,使他陷入滅頂之災,剝奪了他教書育人的權利,甚至沒有工資收入來源,致使他的工作、生活陷入絕境。即使在如此艱難困苦的境遇中,他仍念念不忘莎譯事業,到“文革”爆發前的幾年中,他又孜孜不倦地譯出了《罕秣萊德》《奧賽羅》《麥克白斯》《暴風雨》《冬日故事》等五部莎劇集注本。

正所謂苦難反而成就了他,此時他百無聊賴,只能重操舊業,再次翻譯莎劇。正如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言:“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當然,這不過是無奈之言。反之,如果不為歷次政治運動所累,他是能用詩體譯竣莎翁全集的。

在“文革”期間乾坤顛倒的歲月中,他又備受迫害,處境更加艱難,到“文革”后期,他又翻譯了《羅密歐與琚麗曄》以及《威尼斯商人》兩部莎劇簡注本,因為以往他賴以翻譯的《阜納斯新集注本莎士比亞全集》在“文革”早期的抄家中已被劫掠去,此時他只能用其他版本的莎劇原作進行譯述。說起這部珍貴的《阜納斯新集注本莎士比亞全集》,那是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北大任教時以二百銀元的代價從吳宓教授手中轉讓得來的。吳宓教授是一位大學者,據米舒的《談吳宓》一文所說:“他自己培養出四大學者:王力、賀麟、錢鐘書、季羨林……他與中國著名學者胡適、魯迅、梁漱溟、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徐志摩、洪深、竺可楨,孫大雨均有交往?!鄙鲜鲛D讓《阜納斯新集注本莎翁全集》一事,也可說是孫大雨與吳宓之間的一種交往軼事吧。所以他一生中所譯八部莎劇,其中六部是集注本,二部是簡注本,沒有體例全部一致。

綜觀他所譯八部莎劇,1935年譯的《黎琊王》,當時上海商務印書館已排版打好紙型,但因抗戰爆發而被耽擱十多年后才正式出版發行。在該書扉頁上他大義凜然地題印著“謹向 殺日寇斬漢奸和殲滅法西斯盜匪的戰士們致敬”的字樣。而他在六七十年代譯的其他七部莎劇,從譯畢到成書竟相隔二十多年,經歷的坎坷比之《黎琊王》有過之無不及,個中緣由當然是因為國家民族又經歷了另一次浩劫——“文革”所致,前后兩次莎劇出版的不順遂,其遭際只能說是命運的巧合。

莎譯手稿險遭不測

1966年“文革”甫起,亂象漸生,大街上出現砸老店招牌,紅衛兵蠻不講理剪“奇裝異服”,勒令人們脫下尖頭皮鞋而被迫赤腳行走等觸目驚心的事件層出不窮,并已出現抄家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十分擔心岳父的安危。當年6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我下班后匆匆趕往他的住所。從“反右”到“文革”前的幾年中,岳父除閉門從事譯作外,幾乎足不出戶,所以他對外界正在發生的動蕩并不了然。我一到他那里,就介紹了當時社會上的亂象,他聽后搖搖頭,神色凝重地說:“我感到將有什么更大的災難要發生?!?/p>

于是,我建議他當機立斷將手稿轉移藏匿,以防不測。他當即將已譯好的《罕秣萊德》《奧賽羅》《麥克白斯》《暴風雨》《冬日故事》五部莎譯手稿交給我,放在一只當時人們上班常用的黑色人造革拎包內,我趁著夜色、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回家中。以后“文革”形勢日益緊迫,又輾轉送往朋友處、甚至轉移到鄉下親戚家,終于保存了下來。

我取走手稿不久,抄家風蔓延開了。岳父家中進駐了許多紅衛兵,經歷了二十四個日日夜夜的抄家,將家中的珍貴書籍、字畫文物、生活資料掃蕩殆盡。

當時我轉移的五部莎劇譯稿是謄清稿,還有另一部草稿,草稿在隨后的抄家中也一起被掠走,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我未將謄清稿轉移保存,勢必也落得個同樣的命運,其損失將無可彌補;因為岳父已邁入暮年,沒有精力再重起爐灶重新握筆翻譯的了。

1976年,粉碎了萬惡的“四人幫”。到了八十年代初,我才將手稿從鄉下取回,這些手稿保存得十分完好。于是我將手稿逐步謄錄到方格稿紙上,為出版作準備。

在“文革”那樣的年代,莎翁作品也是被歸入封、資、修一類的“四舊”黑貨之列,必須橫掃的,這對現在的年輕一代恐難理解。

作為人類文化瑰寶,堪稱高雅藝術的莎翁劇作,在清除了“四人幫”之后,終于獲得了出版的機會。199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付印了岳父譯的莎劇《罕秣萊德》,他在譯序中提及:“不久,‘五·一六就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到來……當年9月6日起,有三十名紅衛兵奉命對我‘造反抄家二十四個日日夜夜……幸虧在這之前,我女婿孫近仁醫師轉移保存了我的譯稿,所以二十多年后我能把這部莎士比亞偉大的詩劇,通過我的譯文,介紹給我們中國人民的公眾?!边@段文字記述了一段史實,也算是對我的褒獎吧。

孫譯莎劇出版經過

1976年10月,遵天意,順民心,以“四人幫”被逮捕為標志,持續了十年的“文革”終于壽終正寢。“文革”結束后,隨著形勢日漸寬松好轉,被“四人幫”禁錮、摧殘的文化事業也逐漸復蘇,文藝復興的時代又復到來,出版莎士比亞作品的時機出現了。

岳父年事已高,他親筆手書:“有關我的著譯作品出版的所有事宜全權委托我的女婿孫近仁辦理,”并簽名蓋章,此件我至今仍珍藏著。

岳父的冤案平反改正落實政策時,由于某種緣故他未回復旦,而被安排去了華東師大。華東師大待他不薄,后來還為他辦了離休待遇。

為出版他的莎譯,開始我理所當然地與華東師大出版社聯系,1987年3月下旬我收到華東師大出版社總編輯陳裕祥的來信:“經研究,我們同意出版孫大雨先生的譯稿。……關于孫大雨先生譯稿的具體出版事宜,我們可以詳細商談一下,請您約個時間……”不料此時我岳母因咯血住院治療,病情日趨嚴重,至五月二十一日溘然長逝,與華東師大出版社聯系商談一事便耽擱下來。待家務事辦妥后,六月中旬我給陳總編去信:“如果貴社初衷不變,我準備隨時前來商談,請您約定時間通知我即可。”但信未寄出,又遇到時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孫家晉(吳巖),他是我岳父在暨南大學外文系任教時的學生。他對我說:“我知道先生對出書是很講究的,我們是出版譯作的專業出版社,先生的莎譯還是交給我們出版吧?!?/p>

既如此,我在請示岳父、權衡之后,決定改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付梓。先出了八部莎劇的平裝、精裝單行本,以后,其中的“四大悲劇”(即罕秣萊德、奧賽羅、黎琊王、麥克白斯)譯文社陸續出過“譯文名著珍藏本““譯文名著典藏本”“譯文名著精選本”“世界文學名著普及本”“譯文名著文庫本”以及“英漢雙語本”。此外,臺灣聯經出版公司還出過“聯經經典”的繁體字精裝單行本。最近上海三聯書店還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八種》上、下兩冊的精裝集注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四大悲劇“譯文名著珍藏本”曾獲1995年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的一等獎。

各種版本一再重印,數量可觀。如此,當可告慰于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了。

有關孫譯莎劇的特色與評論

岳父的莎譯有何特色,以我的身份來談論此事,似有不妥。我只是在為他謄錄、整理、校對,反復閱讀,總之在經手出版過程的學習體會中,稍有所得,現在斗膽來饒舌而已。

岳父在他所寫《莎譯瑣談》(原載《中外論壇》1993年第四期)上說:“朱生豪先生(1912-1944,浙江嘉興人)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中,貧病交迫,譯了三十一部莎劇,為他喜愛而崇敬的工作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三十三歲即英年早逝,我們應當無比敬佩。梁實秋先生(1902-1987,浙江杭縣人)付出數十年辛勞,以散文譯畢了全集,也應受到廣泛、深厚的欽佩?!彼碚昧怂麄z在莎譯方面的成就,表示了他的敬佩之意。他接著說:“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已可放棄對莎劇翻譯的理想追求和期望。我們應該有更符合原作風貌神韻的用格律韻文翻譯的莎翁全集?!彼囊馑际前焉淘妱∽g成散文,似乎不夠理想。他又說:“由于過去蹉跎歲月的耽誤,我至今只譯了八部莎劇,而現在到了耄耋之年,恐已無力完成用韻文譯竣全集這一艱巨的工程。我殷切期望同道共同努力,并且盼能早日完成這個偉業。”他對自己未能完成用詩體譯畢全集惋惜之余,又提出了他對同道的殷切期待。

那么,據我的體會,他的莎譯有何特色呢?

其一是,孫譯莎劇是詩譯,即以詩譯詩,莎劇原作每行五個英文音步,他的譯文每行恰為相對應的五個漢字音組,而不是將有格律的詩行譯成為散文。

他在《莎譯瑣談》一文中強調說:“總之,我認為,既然莎劇原文大體上是用有格律的素體韻文寫的戲劇詩或詩劇,譯成中文也應當呈現它的本來面目,原文格律韻文部分每行可分為五個音步,我所要求的譯文也可分成五個音組……我覺得這樣的莎譯,才是得體的忠實翻譯。譯成毫無韻文格律的話劇是不合適的,因為原文韻文行的節奏、語言流是有規律的波動,若譯成散文……便完全喪失掉原文的韻文節奏,面目全非了?!?/p>

其二,孫譯莎劇另一個特色是有詳細的集注。這些注釋既容納了多年來世界各國莎學研究的成果,其中也有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以1935年他所譯《黎琊王》為例,成書后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劇本正文,下冊為注釋,上、下兩冊的厚度篇幅差不多,可見注釋之多。又如:《罕秣萊德》一劇中舉世聞名的一段獨白(即To be or not to be一段),共33行,注釋卻有八條達五千多字。再如:《罕秣萊德》一劇中,有一行臺詞為“螢火蟲顯得黎明已近在眼前”,他在此處加注為:“還沒有人指出過,雖然用熒光的漸漸暗淡來描摹黎明的到來頗有詩意,但在上一場開始時罕秣萊德與霍瑞旭所說的嚴寒的天氣里,分明不可能有只在夏天和初秋才有的螢火蟲。”他發現了原作中的疏漏,由此可見他的用心之深。

有關孫譯莎劇的評論,誠如著名學者季羨林教授所言:“當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孫大雨教授……讀過他譯作的人,無不交口稱贊。……他最初從事莎士比亞翻譯工作。他譯的莎翁劇作漢譯本,句斟字酌,用詩體來譯原詩,這是過去很少有人嘗試過的。‘十年磨一劍,譯本一出,立即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被推薦到第二屆全國圖書評獎會上去,由此可見,他的英語水平之高。他完完全全可以說是真正精通中英二國文字的學者,也是一個完全合格的翻譯家?!庇终f:“還有一點,必須在這里指出,因為孫大雨教授本身是詩人……這一點是非詩人的翻譯家難以做到的?!保ā豆旁娢挠⒆g集》序,1997.9.)

1976年8月10日,梁實秋在臺灣《聯合報》副刊上著文《“新月”與新詩》,在談及孫大雨時,他說:“這時候(注:指徐志摩創辦《詩刊》時期)還有一位孫大雨,他寫詩氣魄很大,態度也不茍且,他給《詩刊》寫詩,好像還寫過一首很長很長的詩(注:當指孫大雨所寫《自己的寫照》這首長詩),這該是第一次長詩的出現。孫大雨還譯過莎士比亞的《黎琊王》,用詩體譯的,很見功(力)?!边@里有一件軼事可談:1933年上半年,孫大雨受胡適之邀,去北大任教,下半年又接受時任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的梁實秋之邀,去了青大,但只待了半年,因為學期結束后沒有得到續聘書。孫大雨在1992年發表的《我與梁實秋》一文中對個中緣由有所披露,他回憶說:“我被梁實秋先生解聘一事,乃事出有因:梁先生早就有翻譯莎翁全集的雄心壯志,但他卻認為莎劇有嚴謹格律的每行五音步的素體韻文,用中文無法移植……當時我就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可以找到中文的恰當形式去翻譯莎劇……都是因為年輕,涉世不深,我在課堂上隨意批評了梁先生的觀點,遂引起了梁先生的不快,于是有了學期結束后不再發給我聘書的結果,現在客觀地來看這件事,只能歸結于當時雙方都是年少氣盛的緣故。”又說:“多謝他對我寫的新詩和莎譯的贊譽,可見梁先生早已忘懷了當年我對他的批評的不恭,表現出了他的學者風度。當然,我對他的解聘,也從未耿耿于懷?!缃袼炎鞴牛乙驳搅穗q笾?,可惜幾十年來我與他再沒有機會謀面,更無從當面切磋莎劇譯藝,每每想起往事,有恍若隔世之感?!痹谶@期間,沈從文、老舍也在青大任教,他們之間多有過從。民國24年(1935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二十今人志》一書,該書嘗以文化名人寫名人,執筆者有劉大杰、曹聚仁、蘇雪林、廢名、羅念生、許欽文等,被寫之人有吳宓、胡適、老舍、徐志摩、孫大雨、李叔同、劉復、章太炎、周作人、林琴南、朱湘、齊白石、梁漱溟、王靜安等20人。寫《孫大雨》一文的是沈從文,沈對孫的性格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說孫大雨是“一個有脾氣有派頭的人”,由此可見他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之深。

1996年6月17日顧毓琇由美國給孫大雨來信中亦謂:“吾兄以詩譯詩,使莎翁成為詩人,而非僅為劇作家,厥功甚偉。”順便說一下:顧毓琇也曾是清華文學社的骨干之一,他留美學的理科,是一位文理兼通的學者。他是前主席江澤民1946年在上海交大就讀時的老師。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美,于10月30日途徑費城時,一下飛機,即和夫人王冶萍特地去市中心學術大廈探望老師,師生交談甚歡。在這次會見中,顧毓琇書贈“和平統一興中華,天下為公慶大同”的字幅,頗具深意。

自1991年孫譯莎劇《罕秣萊德》初版后,北京《讀書》雜志即有書評:“再讀到名著名譯的《罕秣萊德》,更感翻譯作為一種再創造活動,是如何艱辛……翻譯全集,需要非凡的勇氣,翻譯其中的名劇,又何嘗不如此。《罕秣萊德》的這一中譯,怎樣融鑄了譯者的心血,只看三幕一場中那一套舉世聞名的獨白(注:指To be or not to be一段),譯者如何竭盡考索、推敲之力,以求正確轉達原著精神,就可知大略了。實際上對每一疑難及易生歧見之處,譯者都作了不厭其詳的注釋,不妨說,這既是一部翻譯作品,也是一種現身說法的‘譯藝譚。”

有關莎劇演出的見解

翻譯莎劇,出版成書,一方面可供愛好莎士比亞的讀者,在書齋中閱讀,欣賞、品味莎翁劇作中情節的跌宕以及文字的優美,另一方面作為戲劇作品,當然也要供演出之用,使觀眾欣賞到劇中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所表現性格的言談、行動、沖突、和諧、悲歡、生死等情節的生動形象。

有關演出,孫大雨有如下論述:

“莎劇在英、美國家舞臺上、銀幕上演出,是用比散文話劇稍慢的速度從容朗誦出來的,有聲調節奏諧和之美,并不讀若散文一般,因為有格律、有規律節奏的朗誦,跟念散文有微妙而顯著的區別。我熱切期望莎劇能以與其本來面目酷似的風貌、聲調在我國舞臺上演出,如同在英語民族的國家舞臺上鄭重地、內行地演出差不多。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有符合原作風貌的精善的譯本?!?/p>

話雖這么說,但他對于經過改編,以其他劇種的形式演出莎劇并不排斥。他說:

“在演出方面,把莎劇演成(根據散文譯本)話劇,也并無不可,正好比把莎劇演成皮黃京戲,或昆曲,或紹興越劇,或安徽黃梅戲,或上海滬劇,或山西梆子,或高腔的川劇,或唱成大鼓,各各另編劇辭,都并無不可。但最基本的是要把原文譯成有格律的、相當提高的普通話素體韻文詩劇,作為底本或基礎,一切其他劇種的演出都以此作為底本,加以變化?!?/p>

他又進一步說:

“可是若不知道原作的性質究竟是怎么回事,若把將就譯成散文的話劇作為基礎,希望僅僅表現一些故事輪廓……形式主義來從事……那就不夠成熟了?!?/p>

總之,據我體會,他一再強調的意思是:其前提必須要有一個符合莎劇原作風貌神韻的好的詩體譯本,作為底本或基礎,一方面可以據此鄭重地、內行地、經典地演出莎翁詩?。涣硪环矫娼涍^適當改編,也能供作其他劇種的演出,這些都是可以也樂于接受的。

治學態度

老一輩學者做學問的態度確實令人贊佩。長期以來他習慣于通宵達旦寫作。在“文革”最困難的時期,他被趕至一間10平方米的斗室中,除破床外,別無長物,何談書桌?室內少有陽光,夏日燠熱,冬無取暖,在寒冷刺骨的冬夜寫作,半夜時分饑餓難忍,只能以3分錢一只的冷大餅充饑……書寫至此,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他在翻譯過程中,為揣摩原作的風格,考訂原文哪怕是一個詞的涵義,尋找相對應的漢字,琢磨一行行詩句是否譯得精確貼切,他嘔心瀝血,力求盡可能完美。他的精神世界翱翔在豐富多彩的莎劇意境的海洋中,并從中得到歡樂與滿足。在浩瀚的集注中,除容納了幾百年來各家的研究成果,也有他自己獨到的發現和創見,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他會喜不自持地絮絮向我們解釋,讓我們共享他翻譯創作中獲得成果的喜悅。

在莎劇翻譯中,即使一個單詞的涵義,他都力求吃透。例如《罕秣萊德》這一名劇中,有以下一段臺詞他是這樣翻譯的:“……須知演戲的目的,當初和現在都一樣,是要仿佛端著鏡子照見人性的真實……”此處的原文nature,字典里釋義為“自然、性質……”等等,在這里是指人性,如果照字面譯成“端起鏡子照見自然”則似乎不夠貼切。

岳父逝世后,孫琴安先生(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撰文《孫大雨先生》發表,以資紀念。文中說:“只是因為研究詩,才慕名造訪先生,得到先生許多指點,獲益良多……遂與先生成為忘年交。而先生也從不擺名教授架子,有問必答?!颐看蔚剿胰?,他總是很高興……勉勵我要多用功,好好讀書。……惟有一次,我因在給他的一封信中把‘五四以來中的‘以字省略了,再次上門時,他拿起我的信,嚴厲地對我說:‘你怎么可以把以字漏掉呢?這樣有語病。我見他那么認真嚴肅,只得表示接受。隨后,他又和藹地與我談起詩來。此事雖小,卻可以見出先生治學之嚴謹,為文之認真?!?/p>

盡管季羨林都稱道他“完完全全可以說是真正精通中英二國文字的學者,也是一個完全合格的翻譯家”,但他在工作中還是勤翻字書,各種辭典都置于案頭,以便隨時檢索之用。他多次對我說,勤查字典,可以避免想當然的翻譯錯誤,他私下對我舉例說,有人曾在某處譯成血色的馬,其實這應是(阿拉伯)血統的馬,想當然又懶于翻字典,就難免出錯。他做學問真的是做到了認真、嚴謹、細致、勤懇和一絲不茍。

關于莎劇,他在有關論文中反復強調:“莎劇原作,特別是中、晚期的作品,約百分之九十的文字是用素體韻文(blank verse)所寫。所謂素體韻文(梁實秋先生稱‘無韻詩),是指不押腳韻而有輕重格的五音步詩行?!瓘倪@個意義上說,我們絕不可將莎劇誤解為散文的話劇?!?/p>

至于翻譯莎劇,他認為:“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和莎劇的翻譯,要求移植者對原作和所譯文字的造詣都異常高,譯者不僅要深入理解和攝取原作的形相到奧蘊,而且要揮灑自如地表達出來,導旨而傳神,務使他能在他那按著原作的再一次創作的成果里充分體現原作的精神和風貌。所以,要恰當地翻譯世界文化瑰寶的莎劇,乃是難上加難之事。”

他對自己的譯作則有如下看法:

“評價自己的作品很難……不妨說,我的莎譯用音組來從事,……我自信要比較接近于莎氏原作的風貌。但也毋庸諱言,譯文距理想的實現還有距離,一方面緣于無法制勝的英漢文字相差奇遠的阻礙,另一方面則許因譯者的能力確有所不逮,雖然譯者已盡了心力?!?/p>

除八部詩體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外,孫大雨教授在晚年還用英文翻譯了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離騷》等一系列詩篇,英譯了唐詩和其他優秀的古詩文,出版了英漢對照的《英譯屈原詩選》《英譯唐詩選》及《古詩文英譯集》,庶幾他為人類的文化瑰寶——楚辭、唐詩、莎士比亞劇作——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他應有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免费a级毛片视频|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AV老司机AV天堂|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播放|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麻豆a级片| 日本不卡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9啪在线视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老色鬼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a欧美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热精品免费| 欧美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999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av色站网站|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免费看a毛片|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亚洲毛片网站|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日本91视频| 久久91精品牛牛|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内毛片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午夜网址| 国产农村1级毛片|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在线看片国产|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人体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色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