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1985年,因機緣巧合,在蘭州煉油廠宣傳部工作的甘肅攝影師張潤國開始了自己的航拍之旅;他乘坐直升機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到青海龍羊峽,沿著母親河黃河上游記錄中國西北美景。
“當(dāng)時,航拍的機會很難得,我大概可以算是系統(tǒng)航拍黃河的第一人吧。”談起往事,張潤國仍然很興奮。此后四五年,他一共飛行20多次。1986年的一次飛行中,張潤國第一次從空中看到劉家峽水庫,被這人類改造自然的奇觀所震撼,從此戀上這里黃河的碧水,戀上高山平湖的妙景。不久,甘肅省群藝館工作的甘肅攝影師王杰也加入航拍,倆人共同持續(xù)拍攝了30年。
劉家峽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nèi),1974年建成為當(dāng)時中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劉家峽電站,被譽為“黃河明珠”,每年發(fā)電量57億度,為甘肅、陜西、青海等省提供電力保障。由于電站大壩截流黃河,這里形成了一個面積達(dá)130多平方公里的劉家峽水庫,蓄水57億立方米,可灌溉1500多萬畝農(nóng)田。因為劉家峽水庫,黃河到這里不再渾濁,顏色碧綠;也是因為水庫,古老的黃河水道被淹沒,水位變化讓兩岸的山上形成層層紋路,出現(xiàn)了既有紅色丹霞地貌、又有黃色雅丹地貌的勝景。
“在1986年的航拍中,我看到劉家峽水庫周邊有著眾多的‘觸角伸向碧綠的水中,景觀頗為神奇。”張潤國回憶第一次見到劉家峽與眾不同的地質(zhì)特點,“這里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匯處,有著多樣地貌;既有山、又有水,既有丹霞地貌、又有雅丹地貌,非常獨特。半山是紅色巖石,裸露出來以后就像紅色的觸角。”
可惜,乘直升機航拍劉家峽的機會并不多,張潤國只在它上空飛過6次。1987年,張潤國和王杰因為迷戀空中俯瞰的美景,計劃從陸地進入劉家峽庫區(qū),開始“尋覓奇觀的旅程”,有朋友來的時候也相約同去。
但是因為早年水庫周邊沒有通公路,尋覓奇觀必定需要耐心。“主要是我們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只能問當(dāng)?shù)厝嗽趺慈ズ舆叄趺凑业郊t色的觸角,可有時當(dāng)?shù)厝艘舱f不清。”就這樣,耗時十多年他們才又重新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年航拍照片上的全部美景。不過,這個過程本身也充滿發(fā)現(xiàn)的趣味。在多年的尋找和拍攝中,張潤國和王杰漸漸熟悉了水庫和周邊的山巒。行走在兩岸灘頭,看到不同季節(jié)水位變化帶來的優(yōu)美印痕,紅色的堤岸配上碧水藍(lán)天,總是令他們流連忘返。
“因為離蘭州近,開車不到半個小時,我們經(jīng)常來,一進入庫區(qū)就轉(zhuǎn)上一天。開始是新奇,后來就是誘惑,這里的精致會吸引著你一直走。”在張潤國的眼里,劉家峽水庫是甘肅最適合拍攝風(fēng)光照片的地方之一,不僅因其地貌特征,也因為這里游人不會太多。有時,他們索性就在山上住下,而露宿黃河邊也被張潤國認(rèn)為是非常愉悅的體驗。“西北的天氣條件好,雨水少,適合拍照片的天氣很多。而且露宿庫區(qū)也很愜意,在山上扎個帳篷,從當(dāng)?shù)剞r(nóng)民那里買些手抓羊肉,看著星空,陪著家人和朋友,喝點小酒,聽點音樂,睡在寂靜的岸邊。第二天早上醒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水面泛起的紅光!”
隨著照片拍得越來越多,張潤國和王杰也逐漸對當(dāng)?shù)氐娜宋木坝^有了許多了解。“在這里,除了拍攝壯觀的黃河水庫,也有很多人文景觀值得關(guān)注。劉家峽是當(dāng)年絲綢之路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有建于公元5世紀(jì)西秦時期的炳靈寺,也有明代碼頭、烽火臺,還有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的遺址。”
因為獨特的風(fēng)景和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在張潤國和王杰看來,劉家峽庫區(qū)對喜歡攝影的朋友們來說,絕對是旅游休閑的寶地。而且,隨著“村村通”路網(wǎng)建設(shè)的進展,沿著河邊的環(huán)線公路已快修成,對再去庫區(qū)的影友們來說方便很多。
拍的時間長了,張潤國和王杰有了如此想法,“這樣獨特的景觀資源,應(yīng)該有個名稱吧,我去過福建霞浦灘涂,原以為灘涂只能是海邊,但后來了解到河邊、湖邊因水位變化的灘頭都可稱作灘涂,所以就想這里應(yīng)該叫 ‘中國臨夏黃河灘涂。”
已退休的張潤國和王杰對臨夏黃河灘涂的眷戀未曾停息,持續(xù)拍攝30年后,他們還在期待用攝影記錄更多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