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彤
徐帆嫁給馮小剛之后,一直沒有過分手傳言,即便馮小剛名氣日增。徐帆為此接受采訪時說,她和馮小剛已經分不開了,而且不是左手握右手的關系,“好像是長到了一起”。
這話我信,不是出于對馮家私生活的了解,而是從醫學上確實可以解釋,粗淺一點的比如“夫妻相”,深奧一點的比如夫妻之間成功率相對高的器官移植……這種超越親情、血緣的力量,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依據。
人與人在相處過程中無形累積了不少默契,親子、夫妻間有時不需言語就能明了對方心意,猶如彼此之間產生心電感應。其實,這樣的關系在科學上是有根據的。
“夫妻相”的成因很簡單,之所以結婚后兩個人在相貌上越來越像,是因為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逐漸趨于一致,由此統一了他們的喜怒哀樂,而負責表達這些表情的肌肉的使用頻率也因此是相當的,久而久之就造就出了結構接近的模樣。
在人群中,除非同卵雙生子,任何一個人都是他人的“異己”,都是可以引起排異反應的抗原。暫且不說器官移植非孿生子不可,即便是普通的輸血,即便接受的是同型血液,受血者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低熱、不適,這就是身體在排除異己。因為在血型之外,不同的人體還有很多彼此不同乃至不容的特質,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的哲學觀念,其實也有確鑿的生物學證據。
排除異己是人體自我保護的本能,這種本能卻會在長期接觸,特別是夫妻之間的密切接觸中淡化。因為夫妻一方的異體抗原,可以使另一方不斷產生微量的抗體,在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中,抗體逐漸失去了對異體抗原的抵制、防御,抗原、抗體間的戰爭也因此化整為零,大事化小,久而久之,就有了互相認可、互相同化之意……夫唱婦隨、耳鬢廝磨的過程,就是最大限度地適應對方、接受對方的過程,從心理到身體都如此。
器官移植的過程中發現,夫妻間的器官移植成功率,甚至高于父子、兄弟,特別是夫妻間互相供腎的腎移植手術,成功率居然僅次于孿生子。這讓人想起三毛說過的那句話:“愛情可以割斷,但親情是割不斷的。”所謂親情,就是長在了一起的愛情,在靈中,也在肉里。
據說拍《古今大戰秦俑情》時,張藝謀遭遇車禍,鞏俐急得當眾失態,鞏俐那張風范全無的照片,后來一直被拿出來作為他們當時的感情證據。其實不用,看鞏俐和張藝謀的面容就能判斷,他們長得很像,特別是顴骨以下,當神情落寞的時候,都帶一點農民才有的蒼涼感,那該是透露他們真情實感的“夫妻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