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鱧,俗稱“虎頭鯊”,棲息于湖沼、河溪的底層及泥沙、碎石、水草、雜草相混雜的岸邊淺水處,主要攝食蝦類、小魚和底棲動物。沙塘鱧的含肉量高,肉質細嫩可口,為長江中、下游及南方諸省群眾所喜愛,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被列為招待外賓首選,被稱為世博第一菜。
河蟹池塘套養沙塘鱧是一種新的養殖模式,充分利用了沙塘鱧能與河蟹共存、互補的特點,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河蟹的品質、產量和規格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還具有生產成本低、投資少、飼料投喂少的優勢,河蟹吃水草,沙塘鱧食小蝦、小雜魚,花白鰱吃浮游生物,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是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從而提高了河蟹養殖效益,也為河蟹養殖模式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子。
一、養殖設施
1.池塘條件
宜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的池塘,面積5~8畝,水深1.5米,常年保持水位0.8~1.2米,土質為沙壤土,淤泥較少,注排水系統完善,能進能排,排灌分開。
2.防逃設施
池塘要有防逃設施,以防敵害侵入或魚蟹逃走。可用有機紗窗和硬質塑料薄膜共同防逃,用高50厘米的有機紗窗圍在池埂四周,將長度為1.5~1.8米的木樁或毛竹,沿池埂將樁打入土中50~60厘米,樁間距3米左右,然后在網上部距頂端10厘米處再縫上一條寬25厘米的硬質塑料薄膜即可。
二、放養前的準備
1.清塘
在蟹種和魚種放養前,要徹底清塘消毒。抽干池水,拔除池邊和池底的雜草,清除過多淤泥,使淤泥保持10~15厘米。放種苗前20天每畝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兌水化漿后全池潑灑,以徹底消毒、除野、滅病原菌和敵害生物,并曝曬7~10天,使底泥中的有機物充分氧化還原,達到清除有害病原菌的目的。
2.種草
清塘消毒一周后用60目篩網過濾注水20~30厘米,種植復合型水草,即淺坡處種伊樂藻,池邊種水葫蘆,在池中心種植輪葉黑藻和苦草,相間輪植,并加設圍欄設施,待水草的覆蓋率達到60%~70%時拆除。高溫季節在較深的環溝處用繩索固定水花生帶,以利沙塘鱧棲息、隱蔽和捕捉食物,還可改善水質。
3.營造環境
沙塘鱧喜生活于池塘的底層,游泳能力較弱。因此,營造生態環境很重要,可在池底鋪瓦筒、瓦片、大口徑竹筒、報廢大輪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為棲息隱蔽物。
三、苗種放養
1.蟹種的放養
3月10日前,在圍欄外的河蟹暫養區,畝放規格為120只/公斤左右的自育蟹種800~900只。
2.沙塘鱧的放養
沙塘鱧的投放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各地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一種是直接放養沙塘鱧苗種,要求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活力強,每畝放平均體長3厘米魚苗800尾或4厘米魚苗500尾;另一種方式就是放養沙塘鱧親魚,讓它們自行繁殖來擴大種群,方法是在圍欄內的水草保護區,每畝投放體型勻稱、體質健壯、鱗片完整、無病無傷的沙塘鱧親本10組(雌雄比為3∶1),雄性親本規格在80克/只,雌性親本規格在70克/只。同時在水草保護區內放置兩只兩端開口的地籠,作為人工魚巢,有利沙塘鱧受精卵附著孵化,待4月底繁育期結束后取出地籠。
3.青蝦的放養
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池塘中適量放養一些青蝦,在魚苗放養之前15~20天投放抱卵蝦,使其恰好在放養沙塘鱧苗時有幼蝦供其攝食,另外還可以增加池塘養殖效益。
4.其他配養魚的放養
3月中旬,每畝可放養規格為200克/尾鰱魚50尾、100克/尾鳙魚10尾調節水質。
5.放養的注意事項
放養時間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蟹種和蝦苗下池前要連同運輸箱一起用池水浸泡、提起靜放,反復3~4次,待蝦蟹的體表及鰓絲充分吸水,排出鰓腔內的空氣后,多點投放,防止集中放養造成堆集死亡。放養時把蝦蟹散放在離岸很近的淺水中,讓其自行爬走。
所有苗種在放養時都必須先進行消毒,可用30克/升的食鹽水浸浴5分鐘或15~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浴15~20分鐘,浸浴時間應視魚的忍耐程度靈活掌握。
四、養殖管理
1.水草管護
水草的管護是養殖管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蟹池套養沙塘鱧技術的關鍵。草叢是沙塘鱧、蟹、蝦生活生長的主要場所,因河蟹喜食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黃絲草的根,故應采用增加餌料投喂量的方法予以保護,對遭到河蟹破壞的苦草應及時撈出,防止腐爛敗壞水質。伊樂藻、輪葉黑藻高溫季節生長較快,極易出現生長過密和封塘的現象,故應在高溫季節來臨時(5月25日左右),運用割茬的方法,即用拖刀將伊樂藻、輪葉黑藻的上半段割除,也可用帶齒的鋼絲繩將伊樂藻、輪葉黑藻的上半段鋸除,使其沉在水下20厘米左右。以增加水體的光照量,促進水草的光合作用。
2.餌料投喂
建議用配合飼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一般上午10:00、下午17:00左右,上午投喂量占30%,下午占70%,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投喂餌料遵循“四定”和“四看”原則,并在池中設置食臺,日投喂量要根據水溫、天氣、生長情況和魚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
3.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河蟹為主,全年采取“防、控、消、保”措施。
“防”:堅持以防為主,把健康養殖措施落實到每個生產環節。重點把握清塘徹底,定期加水、換水,定期消毒,定期應用微生物制劑,使池水經常保持肥沃嫩爽,營造良好的蟹、魚、蝦生態環境。
“控”:梅雨期結束后,是纖毛蟲等寄生蟲的繁殖高峰,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每月用纖蟲凈潑灑殺蟲一次(150~200克/畝),畝用1%的碘藥劑200毫升兌水潑灑全池。
“消”:就是在養殖過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強氯精或其他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以殺滅水體中病原體。
“保”:水體消毒用藥按藥物的休藥期規定執行,保證河蟹和沙塘鱧健康上市。
4.捕撈上市
11月下旬,根據市場行情可用抄網或網兜在水草下抄截,再用捕拖網在水底拖,最后干塘捕捉。挑選性腺發育成熟、體表正常、無鱗片脫落的沙塘鱧作為親體,為來年保種,其余可暫養,適時銷售。
這里有一點非常重要,希望引起廣大養殖戶的關注,就是在池塘中養殖時,河蟹捕食不到沙塘鱧,但是當用地籠套捕河蟹時,鉆入地籠的沙塘鱧會被河蟹殘殺、攝食。因此,我們在進行河蟹捕撈時需用自制的帶9股12號有節網籠梢的地籠,以利于鉆入地籠的沙塘鱧逃脫,避免損失。
(安徽省天長市農業委員會 羊茜 占家智 郵編:23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