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平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這為我們做好網信工作,特別是網上輿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網上網下貫通,黨心民意同聲
凝聚共識,在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網絡傳播是手段,凝聚共識才是目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共識。互聯網作為當前億萬網民獲得信息、交流信息的最大平臺和最大變量,在凝聚共識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網上輿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上學深一步、先行一步,發揮好、利用好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凝聚思想正能量、畫出最大同心圓,把廣大網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到“十三五”發展任務目標上,匯聚到全面決勝小康的任務目標上。
堅持黨管媒體,把握好輿論導向。黨性原則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黨管媒體,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網上網下輿論相互貫通,理論上應成為統一的輿論場。既不能人為地把輿論場分為網上網下,也不能實際上允許形成相互割裂的兩個輿論場,互聯網不能成為“法外之地”“輿論飛地”。因此,黨管媒體,不僅要體現在黨報、黨刊、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中,更要體現到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以及新媒體中去,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臺都要納入管理,確保牢牢掌握輿論的主導權、管理權。
爭取人心,團結引導廣大網民傳播正能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共識最終的方向就是要爭取人心。做好爭取人心的工作,要按照總書記“三個地帶”的重要論述,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對于網上紅色地帶人員,我們要支持鼓勵;對于灰色地帶人員,我們要想方設法做好工作,爭取把他們轉化成紅色人員;對于網上黑色地帶人員,我們要針鋒相對、敢于斗爭。爭取人心,要重點影響容易受影響的人,特別是要把青少年作為重點。網絡環境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有著重大影響。失去青少年就意味著失去未來。我們要充分發揮學校、團組織等團體的作用,團結廣大青少年,使他們自覺在網上傳播正能量,爭當好網民。
提高能力,提升網絡宣傳引導有效性。要尊重網民的主體性,提升網絡輿論引導有效性。創新傳播方式,遵循網絡開放性、互動性、參與性、去中心化等特點,從內容、主體和渠道三個維度,既要大水漫灌,做到全覆蓋、全方位、全媒體、全平臺宣傳報道,又要小雨滴灌,發揮網站、“兩微一端”等平臺各自優勢,多形式加工、多終端適配、多形態傳播;既要策劃內容生產“編碼”,又要結合廣大網民“解碼”,減少“編碼”“解碼”之間的信息誤差,真正讓網民認知、認同、認可。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重要作用,認真研究互聯網傳播規律,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溝通黨心民意的新平臺、新路徑、新渠道。
筑平臺建隊伍,同心圓同心干
打造平臺,暢通正能量發聲渠道。要統籌陣地建設,打造形成包括新聞網站、政務發布、媒體公眾號、媒體客戶端以及名人微博在內的新型主流媒體宣傳矩陣,吸引各類新媒體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意志開展工作,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擁有較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拓展主流輿論空間。要認真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善于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機制等全方位創新,使工作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發展新形勢。
建好隊伍,為網信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凝聚共識上,網軍隊伍是一支特別重要的力量。他們熟練把握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電子屏等發展脈絡和使用技巧,積極吸納輿論引導和先進傳播理念,善于發表有思想深度、有獨到見解的正能量內容,以開闊視野、專業素養、家國情懷,為廣大網民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為社會凝神聚氣,為發展建言獻策?!叭巳硕加宣溈孙L”的思想輿論廣場上,需要網軍這支力量,激發向上動力,積聚輿論力量,發出當代中國的網絡主流“好聲音”。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快培養復合型、專家型網信人才,增強凝聚意識,提高網上發聲的能力和引導水平。
總書記提出的“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向網信戰線發出了總號召、吹響了總號角。網信工作戰線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增強做好網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指導行動,推動網信工作邁上新臺階。要著力提高網上內容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建管用相結合,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凝聚共識中的積極作用,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網絡空間。要加強改進網評工作,建設一支強大網軍隊伍。要突出抓好互聯網屬地治理體系建設,提高網絡輿情發現力、研判力、處置力,開展各類網上專項行動,有效遏制有害信息在屬地網站蔓延,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要加快推進互聯網惠民服務平臺建設,積極通過“互聯網+”實施信息扶貧,深化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精準化管理,借助互聯網醫院緩解邊遠地區患者看病難問題,促進民族地區和連片貧困地區上網條件建設,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來,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