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
習近平總書記在4·19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與此同時,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也面臨類似挑戰,寄希望于中國提供網絡基礎設施。
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專門就網信事業召開座談會,這在我黨歷史上還是首次。“網信事業”一詞因此成為官方詞匯。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深切體會到網信事業所肩負的三重使命。
維護國家安全,聯系人民群眾
互聯網讓世界從關山相隔、老死不相往來,變成無遠弗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這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而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網絡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其他各安全領域。
中國是網絡大國,必須把核心技術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全不能外包,意識形態更不能外包。近代我們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今天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其中關鍵是技術市場化、中國化。我們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三個自信”,但不能技不如人。“三個自信”的前提條件就是技術自信,否則我們會失去民心,尤其是年輕人。
習總書記特別要求,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可見,黨的主張通過立法變成國家意志后,國家意志還要通過網絡變成民意。習總書記號召“我們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如果我們不能實現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轉變,就可能失去年輕人,革命事業將后繼無人。
捍衛國家利益,實現彎道超車
習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鼓勵和支持我國網信企業走出去,深化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到“國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蓋到哪里”。其中競爭力的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突破。在這些領域,我們與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我們要掌握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我們不僅要自己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實現彎道超車,而且要消除“信息壁壘”,縮小“數字鴻溝”,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增強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安全,幫助他們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網以載道,增強國際話語權
互聯網既是術,也是道。中國自古有“文以載道”傳統,如今要在國際社會提倡“網以載道”。歷史上,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助其開啟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今天,互聯網技術傳到中國,也在催生我國文明轉型、創新,點燃中國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的火種。
中國有7億網民,占據世界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發展最迅速的網絡市場,正在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網絡強國有五大指標:技術、內容、基礎、人才、國際話語權。中國的網絡崛起越來越體現在國際話語權的崛起上。中國的華為、中興公司正攜手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和歐委會,開發5G技術,共同制訂5G標準。2015年12月,美國一家咨詢公司從烏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發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說,“習近平主席關于網絡治理的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讓中國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是中國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中國既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新興大國,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探索總結出的新發展理念,可以說是人類發展理念的最大公約數和最新闡述,具有普遍國際意義。闡釋好中國的新發展理念,成為增強網絡輿論國家話語權的首要任務。正所謂“網以載道”,網信事業體現了中國的天下關懷和人類擔當,也承載著增強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制度性話語權的使命。
凡益之道,與時攜行。我們處于信息社會和電子地球村,網信事業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代表先進文化,代表多數民意。共產黨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不僅如此,總書記講話表明,中國的網信觀還在引領人類對信息時代的認識,助推中國成為信息時代的世界領導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