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總理的報告非常全面,尤其是報告當中對我們國家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作了特別重要的論述和提出了明確的意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解讀。
李蘭娟是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更擔任著浙江省科協榮譽主席等社會職務。多重身份決定了她不僅在教學、科研、臨床過程中對創新有了深刻體會,更在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有著不俗見解,這也使得李蘭娟院士在聆聽了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產生了強烈共鳴。
李蘭娟非常認同報告對創新的重視。她認為無論是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潛能,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還是新提出的“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推進創新都將對我國今后建設成為科技強國起到重要作用。
“沒有科技創新,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就難以順利達到,我們也就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所以我覺得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未來一項重要的戰略常抓不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科技領域,從過去的跟跑者,慢慢發展到現在的并行者,甚至領跑者。”
李蘭娟對創新有如此深刻體會,得益于她自身在創新領域的豐碩成果—她是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創建的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在治療重型肝炎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她還從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
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李蘭娟,要做好創新,最關鍵的是人。她介紹,這一點在工作報告中也講得非常明確,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就要建設新穎的創業創新的機制格局,讓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都能有合適的平臺;要支持分享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富起來;要促進科技管理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
而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也非常關鍵。“我們做了許多好的論文,但這些科研成果一定要轉化成生產力,轉化為能夠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所以報告中也強調要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權,提出要實施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要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
李蘭娟說,這些圍繞人所做文章,都是切中要害的。“只有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匯聚科研人才與資源,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變成一個磅礴的力量。”李蘭娟介紹,這次兩會科協界也重點討論了如何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