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是工業大省,企業相對比較多,也比較薄弱,因此,在創新發展方面更為迫切。在宋希斌看來,哈爾濱、黑龍江的工業振興與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大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供給側改革這兩大法寶。
宋希斌表示,“總理的報告中談到企業自主創新和供給側改革,針對性很強,抓住了企業創新發展的要害。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應把創業、創新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這些年產能過剩,包括產品滯銷,市場需求的空間不大,很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自主創新不夠。因此我覺得企業在自主創新上,首先在投入上,企業的利潤中應當要有一部分放在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方面,要舍得投入,要加大資金投入。”
宋希斌接著說:就黑龍江的產品來說,國內有總需求空間,又有資源的優勢,這個方面要加強供給側改革的力度。比如說現在的高端食品產業,在國家市場空間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黑龍江生態環境這么好,糧食畜牧業這么發達,要把高端的有質量的食品加工搞起來。我覺得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的產業,是很能夠推動供給側改革的。
宋希斌舉例:現在國家富裕了,人均收入超過8000美元,人們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總理在報告中也講到要發展大眾旅游。我們也要結合黑龍江優良的生態環境,結合大冰雪、大森林、大濕地、大湖泊,在養生、健康、旅游等產業上發力,來提高、滿足市場的需求,應該下工夫。
在談到企業發展時,宋希斌表示,第一個是加強企業自主研發的力度,提檔升級裝備制造,特別是按總理講的“中國制造2025”要求,在高端制造上下功夫,比如中小型燃氣輪機、電動汽車、石墨烯等等。這些方面的空間都很大,應做好企業的自主研發,使企業的產品質量更高,產品更有競爭力,為市場需求提供更有質量的產品。
宋希斌認為:“第二個是人才。企業自主創新離不開人才,離不開技術,技術掌握在人才手里,因此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重要的還是給人才提供發展的平臺和空間,不僅在待遇上留人、感情上留人,更重要是要在事業上留人。廣攬人才,而且要為人才的成長和進步創造空間,特別是要利用一些新經濟模式,比如‘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等等,打造一個留住人才的經濟發展環境。”
宋希斌還指出:“第三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要發揮大學、大科研院所在這方面的優勢,走出一條政府引導、大學大所科研團隊參與、社會資本跟進的,這樣一個孵化促成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模式,使科技成果轉化率更高,使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更足、更有潛力和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