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設一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知識產權強國。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龔克
全國人大代表
南開大學校長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轉換,就好像是在飛行中為飛機換發動機一樣,這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是有風險的。
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轉換?第一,這是國情決定的。中國經濟靠要素驅動的路子已經難以為繼了,資源、能源、環境的制約逼著中國經濟轉換動力。第二,這也是世情決定的。地球人類要持續發展,也要求各國特別是中國經濟轉換動力。第三,審時度勢。我國要主動及早作為,越晚越被動。
現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正是倒逼創新的時機。創新的要素很多,包括人才、資金、設備、政策、文化等。然而,人才是創新的能動要素,匯聚人才、培養人才、調動人的積極性是創新的首要之義。
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即研發經費占當年GDP的比重),一直是逐年提高的,這對于我國科技創新的不斷加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還要指出三點:
第一,到2020達到2.5%的研發經費強度,這個指標并不高,OECD國家在2013年經濟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就已平均達到2.4%,在金融危機前要高得多。因此,我國要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確保達到和超過2.5%的研發經費強度。
第二,能否實現2.5%研發經費強度,令人堪憂。我國“十一五”規劃就預期實現2%,結果沒有能達到。“十二五”規劃又預期要實現2.2%,還是沒有達到。研發經費強度,多次成為五年發展規劃少數未能達到的指標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如此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這里固然有許多原因,比如經濟增長減速、企業效益不好等原因。但我認為,還是存在重視不夠、引導不力、要求不嚴的問題,創新驅動恐怕還沒有真正成為內心的共識,可能還是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錢少了不要的問題。
第三,研發經費只看強度還不夠,還有個支出結構的問題,就是基礎、應用和實驗研究各自的比重問題。我國的突出問題是基礎研究比重過低,現在是4%稍多一點,OECD國家2013年平均是17%!基礎研究涉及原始性創新,這是我國真正蘊積先發優勢實現創新發展的根基所在,必須有較大的提高才可以支撐創新驅動戰略。
王景海
全國人大代表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前能夠有效實現創業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其發力點是整個產業過程中的創業創新。具體說來,由企業牽頭進行的創業創新,既具有經濟基礎又擁有直接與產業相銜接的資源配置,同時還擁有人才支撐,能夠為創新提供堅實的后盾與系統持續的支持。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生產運營效益的不斷提升,在適應新消費群體過程中的產品升級以及向外延伸而衍發出的相關產業都是以企業為核心的產業創新。以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從養殖業到生產工藝加工再到市場營銷,整個體系是一個創業創新的過程,在生產運營的每個環節都存在創新,各部門各階段的創新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企業創新更多地是在“有業”基礎上的創新,因為企業了解市場、對接消費,創造的是產業向資本集聚的發展過程,這是企業創業創新相對于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的優勢所在,所以必然是創業創新的主體。如果沒有形成基本產業,沒有企業平臺作為依托,僅靠個人的微薄之力很難順利實現創業創新,而有了產業再談創新則可能是一個跨越。
侯一筠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真正實現轉化與產業化的還不到10%,遠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科技投入和科技資源存在巨大浪費。
應緊密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及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借助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的契機,制定出臺符合各區域實際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有關政策。通過考核評價體系指揮棒作用,制定優惠利好政策,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轉化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促進相關政策真正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系統內落地。
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業,以及振興區域經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應積極整合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源參與,著眼市場化運作,引導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試點,催生一批創新型科技企業,成功轉化一批科研成果,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探索出一條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低成本催生創新型企業的有效路徑。
技術市場是連接科技與經濟的橋梁,包含技術轉讓與引進、技術咨詢與服務、技術許可證貿易等。進一步加強和優化頂層設計與指導。完善健全國家技術市場體系,規范科技成果發布、科技信息交流、技術轉讓交易、技術產權交易等行業行為。遵循市場配置創新資源、利益驅動成果轉化的總體思路,實現科技成果和技術的產品化、商業化和資本化,推動我國技術市場良性、繁榮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