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發展,通俗地講,就是發展要有協調性、均衡性,各方面、各環節的發展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當今中國,處理復雜經濟社會關系如同彈鋼琴,統籌兼顧各方面發展如同指揮樂隊,只有協調,才能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奏響民族偉大復興進行曲。
對于協調發展問題,我黨歷來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曾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協調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創造了很多“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但同時也出現了“成長的煩惱”,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凸顯:東部沿海率先發展與西部一些地區相對落后并存,流光溢彩的都市與偏僻落后的鄉村同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與社會文明程度還不匹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區域發展差距明顯。30多年來,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長,但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公共服務還遠沒有達到均衡水平。比如,2014年東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4萬元大關,而西部的甘肅、西藏、新疆剛超過2萬元,差距十分明顯。
——城鄉發展差異較大。改革開放以來,城鄉收入差距曾一度縮小,1983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82∶1,但后來又有所拉大,2009年達到3.33∶1,2014年仍為2.92∶1。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的歷史欠賬還很多。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不匹配。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地方精神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問題有所存在,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有待加強。目前,軍民融合發展不夠充分,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不夠、融合領域范圍較窄、融合質量效益有待提高等多方面問題,導致軍民資源共享不足。
“五大發展理念”把協調發展放在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努力推動形成各區域各領域欣欣向榮、全面發展的景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做到協調發展,我國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綜合《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