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并自覺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近年來,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樣化、差異化特征日益明顯,但一些地方精神文明建設仍比較落后,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也需要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用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基本特征、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應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媒體的作用,運用公益廣告等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促成13億多中國人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用傳統文化滋養精神世界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為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難題提供有益啟示。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優秀成果,提煉精神價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同時,著力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廣泛開展教育普及活動,使中華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用文化產品傳承文明成果
發展文化產業,推出優秀文化產品,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強文化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