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光 繆文森 康達蘊 胡慧
孫中山畢生奔走革命,不避艱險,奮斗不輟,終于取得革命勝利,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他身為大總統時,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以公仆自居,人稱“公仆總統”。他的革命奮斗精神和為民辦事自居公仆的高尚品德深受全民敬重。
每日四毛錢伙食費
孫中山在總統府期間,多是粗茶淡飯。他兩個小女兒說,爸爸當了大總統,我們還不如在家吃得好。
為照顧好孫中山的生活,黃興請來了一位會做廣東菜的廚師給孫中山做菜。廚師考慮孫中山是大總統,做了有各種圖案的六大雜錦拼盤、四個大菜、一個火鍋。孫中山看后說:“今后不要做這么多菜,每餐只給我做一盤豆腐、一盤魚和一盤青菜。每天標準只用四毛錢伙食費就可以了。”
孫中山勤儉節約,生活十分簡樸。他很少花錢,有錢都用于買書,除了書籍他什么家產都沒有。他常把自己的東西送給衛士,有次天氣轉涼,有個衛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頂氈帽、一件雨衣送給這個衛士,怕他著涼。
拒親人求職
孫中山非常重視辦事公正,主張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反對鋪張和腐敗。他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時,以人民利益為重,決不謀私利,并反對任人唯親的做法。孫中山的大哥孫眉早年在美國檀香山經商,曾數次捐巨款資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說貢獻很大,功不可沒。當時不少同志向孫中山建議派孫眉出任廣東省都督,孫中山堅決不同意,并致函其兄:“粵中有人議舉兄為都督,弟以為政治非兄所熟習。兄質直過人,一入政界,將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臺,則眾人矚望,稍失策,怨亦隨生……”孫中山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任人唯親的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臨終不忘托遺志
孫中山曾任民國大總統、大元帥,但他從未置私產,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除了華僑捐贈他一座房子外,他沒有任何私產。臨終時,他在留給家屬的遺囑中寫道:“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所遺的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這里所說的“一切”就是兩千多本書籍雜志和一所五間房的住宅。其實這所住宅還是四位華僑見孫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樣,還需交房租,合力籌資購買贈送給孫中山的。遺囑中寥寥數語表明了偉人的坦然心跡,也是這位不謀私利、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