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以“微型社區”為主,現在的莫斯科則是蘇聯時期的封閉式和新興的街區制并存?!敖袢斩砹_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在莫斯科“小環”邊上,門前車水馬龍,但自成一個大院,還有內部停車場,所以鬧中取靜。這個大院就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類似的機關大院在莫斯科還有一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后重建的蘇聯為讓更多的人有房住,多快好省地大造板式樓,那個年代,面積不大的“資本主義”的街區被大片住宅小區所取代,并有配套的兒童游樂場所和停車場。
近些年,莫斯科封閉式住宅小區逐漸開放,機關單位和學校也沒有了院墻。很多普通小區沒有大門,看不到保安,但有防止外面車輛隨便進入的道閘,每個樓有值班的保安,樓門口裝有對講系統或密碼鎖。在莫斯科,外交公寓和一些高檔小區才設有圍欄和保安,進入內部需要出示相關證件。莫斯科的小學都有柵欄和圍墻。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后,俄羅斯許多學校都增加了門禁系統,以保障學校師生和家長們的安全。
這些年外來人口增多,修路速度趕不上汽車的增速。由于政府機關基本都在市中心,很多人從周邊開車進城辦事,這也是造成莫斯科交通擁堵的原因之一。莫斯科市區向西南延伸,行政機關搬遷后也許會多少解決擁堵問題。莫斯科市政府還計劃在“大環”邊各條進入市區的大道附近修建停車場,讓車主將車停在外圍,然后乘地鐵進入市區。此外,莫斯科新的大型超市都建在“大環”邊上。
莫斯科的停車位緊張,市內允許停車的地方通常都設有自動繳費卡刷卡機,如不遵守停車規則,車會被清障車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