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傳統(tǒng)慈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

2016-05-14 15:03:34陸鏡生
慈善 2016年4期

陸鏡生

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發(fā)育史上,始終伴隨有一種慈善文化。它穿透千年歲月,浸潤中華兒女的心靈,在蒼茫大地上流傳著仁愛、崇善的理念,凈化世道人心,健全人格國魂。

中華傳統(tǒng)慈善文化在儒釋道和諸子百家的典籍中有著深邃幽微的表述,也通過家庭教育,春風化雨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中華歷代家庭教育留傳下來許多家訓。孔孟提倡仁愛,但多是提出綱要,其義理并未充分展開,而后世賢人奉行古圣賢的教誨,在為人、做事、處世的過程中,有人生感悟,有處世經驗,并總結成家訓,而且文字整合得很講究,其內容是向弟子指點以仁愛為核心的價值觀、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其義理意味深雋,警世勸誡,敦促子弟思哲悟真,修養(yǎng)身心。而且,因為是教誡子弟,故而語言親和懇切,既講道理,又講故事,讓子弟易讀易記。賢人家訓是對古圣賢教誨的直接的詮釋和見證,有說服力。

本文重點介紹中華傳統(tǒng)慈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它出自《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代嘉靖年間袁了凡先生教訓兒子的四篇文章。數(shù)百年來,《了凡四訓》影響很廣,不僅在中國民間發(fā)揮了益國利民的教化作用,而且傳到日本后,也對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著名漢學家安岡正篤對《了凡四訓》推崇備至,稱贊為“人生能動的偉大學問”。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學如吉林師范大學鄭重地將此書作為公共選修課的參考資料。

《了凡四訓》的“四訓”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訓”之中,重點是改過和積善。“四訓”有著嚴謹?shù)睦碚摵蛯嵺`體系。因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紹“善的辨別”的十六個字,即八個詞組。學習和踐履這十六個字,不僅關系我國慈善文化的傳承,也關系中華民族和國家命脈的延續(xù)。所以筆者稱這十六個字為“十六字箴言”。古圣講“仁貴斷”,“仁”是仁愛,仁愛所貴的是決斷。決斷什么?是非、邪正、善惡、凈染等,我們要有智慧辨別。具體到“善的辨別”,則是要辨別“真假、端曲、陰陽、是非、正偏、滿半、大小、難易”。古圣也講“擇善、知善,需要良知。”《中庸》講“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這是說,努力做到真誠的人,才能選擇善事而并堅守不渝。這是將擇善作為價值信仰了。佛陀講“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么?感情用事,沒有智慧決斷。如果有智慧的決斷,這個事情即禍害和下流就可以避免了。這可見“擇善”“善的辨別”多么重要了。至于其他三訓(立命、改過、謙德)都是修身。修身是為了真正懂得仁愛行善的道理并實踐之。

為什么要大力弘揚中華圣賢文化和圣賢的慈善文化呢?因為我們不少人身體流著中華民族的血,但思想是美國人的自我中心主義,自私自利,崇尚“自由”,實質上是想縱欲,漠視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忙、盲、茫中迷失人生方向。宋代張載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xiàn)在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為往圣繼絕學,弘揚圣賢文化和圣賢的慈善文化。“天地之心”就是“道”,生民之命可以在此得到安頓;此道體現(xiàn)在往圣絕學中,所以要繼承和弘揚。只有將此道行之于世,才可致天下之太平。《中庸》講“誠者,天下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莊子講“循天之道,虛無恬淡,乃合天德。”學習和弘揚中華慈善文化是為了提升我們的慈善文化素質和人格素養(yǎng)。美國政治家阿蘭·布魯姆在其《巨人與侏儒》一書中說,對一本偉人著作或一位偉大作者的書的反復閱讀與信賴的消失,“不僅導致基調的庸俗化,而且也導致社會的原子化。因為有教養(yǎng)的民族結合在一起,是基于對德行與惡行、高貴與卑鄙的共通理解。”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慈善文化的復興。

《了凡四訓》在“積善之方”中談到“善的辨別”,指出“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第一,“何謂真假”?了凡先生講,“昔有儒生(讀書人)數(shù)輩,謁(拜訪)中峰和尚(元朝高僧),……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謂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善于己是惡。有益于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私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誠發(fā)心)真,襲跡者(跟別人去做,非出自本心)假。又無為而為者(行善而無個人希求)真;有為而為者(行善而有所求)假。皆當自考。”辨別真善、假善,一定要從心地里去辨別。貪財妄取難道不是惡嗎?未必是。古時,有一年青人在政府管財務,常常私取公款,去市場買魚放生。后來事發(fā),被判死罪。此事報告了皇帝。皇帝下令,觀察他臨刑是否怕死。他臨刑大義凜然,視死而歸,毫無懼色。皇帝知道后,問明原委,命他入佛門為僧,后成為一代高僧。他就是延壽禪師(904-975年)。

在這十六字中,善的真假辨別最為重要,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筆者愿多說幾句。古圣講“圣賢之道無他,誠明而已。”“誠”就是真心、直心;“明”就是智慧,通達明了一切事理。善的真假辨別一定要建立在“誠明”上,做善事光明磊落,心地清凈。若為物欲所蔽,就不會誠明了。所以《大學》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才能閑邪存誠,時時提起警惕性,防范邪思、邪念、邪見。從哲學上講,“真”是作為意識觀念中的“概念”與其對象的一致。這種“一致”可以在表象層面上體現(xiàn)出來,也可以在本質或規(guī)律層面上體現(xiàn)出來。我們仰慕的范仲淹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就是把他理解為這樣一位人。他的思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行為呢?他的薪俸高,但施給300戶人家,讓他們衣食無虞,而且還辦義學,置義地。他自己離開人世時,買不起一口棺木。他的思想與行為一致,究竟圓融,因此一千年來,他堪為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然而不少慈善家是“慈善發(fā)家”,他們以慈善為名,行做廣告之實,提高知名度,個人名利雙收。名實不符,是謂假。真的慈善家給人的印象深刻,不是他的財富的魅力,而是他的人格魅力。又比如,日本有一位“商圣”——韜盛和夫。他從中國古圣先賢和佛陀的教誨中深悟兼濟天下的精神。他不僅是成功的企業(yè)家,而且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他重視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他說,他的人生是從“佛道”到“商道”,在企業(yè)內部和企業(yè)外部都奉行“自利利他”的原則,自他不二。他深信因果報應法則。他說“命運乃經紗,因果法則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他時時感恩,不為物欲所蔽。他于1997年剃度出家,皈依佛門。北京大學教授、學貫中西的季羨林先生說:“根據(jù)我七八十年以來觀察,既是企業(yè)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韜盛和夫先生始。”任何事物都具有該事物所特有的規(guī)定性,那就是真的,否則是假的。真慈善家就是指某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具有真慈善家的規(guī)定性,比如具有大愛精神,其大慈大悲之風范不僅體現(xiàn)在慈善捐獻和慈善服務上,而且體現(xiàn)在他的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利他,而且真正利己,即從心地上克服貪嗔癡等邪念和習氣,從而獲得內心的淡泊寧靜、凈化心靈、自我升華,身心兼修,并為此感恩受施者和一切眾生。

第二,“善有端曲”。何謂端曲?了凡先生講,“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何謂端?端是端莊正直;何謂曲?曲是委屈順從,唯命是從,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可徇耳目”,意思是不可貪戀五欲(財色名食睡),不可縱欲。淡泊明志,才能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yǎng)。若圖謀己利,善事也會辦成惡事。“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意思是,要從他人見不到的地方、起心動念的地方洗心凈念,絕不借慈善之高尚事業(yè)竊名盜譽。“純?yōu)闈乐模瑒t為端”,這句話不難懂。但“濟世之心”可以理解為慈善捐助和慈善服務,但更重要的是抓教育,抓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提升人們的德行和就業(yè)能力。更重要的教育是教人破迷開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比如深明因果,斷惡修善。佛陀教導人們明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因果,或善或惡,各有其報。有“現(xiàn)因現(xiàn)果”,即現(xiàn)在造的因,現(xiàn)在就受果報;有現(xiàn)在造的因,來世受果報;有現(xiàn)在造的因,多世以后受報。何時受報,關鍵是“緣熟時至”。因變成果,當中要有緣。什么時候機緣成熟了,果報就現(xiàn)前,絕對不會沒有報應。歐美科學家以活生生的人為對象,以科學的方法不斷重復測驗,以數(shù)以萬計的案例,證明人有前世。在美國的大圖書館可以見到數(shù)以百計的科學家寫的這類書,在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可以見到這類書的漢語版。被稱為幾何力學之父的威勒博士曾在新物理學上有卓越成就。他說:“假如沒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完全不是我們所知的物理現(xiàn)象了。宇宙中從顯微的生物到龐大的星云旋系,無論大小,一切運動遵守因果律進行。”因果律的循環(huán)法則,簡而言之,就是運行方向會由終點回歸到起點。換言之,從哪里來的,還回到哪里去。施人以惡,回報是惡;施人以善,回報也善。現(xiàn)代人對古圣先賢的教誨沒有恭敬心,甚至認為是迷信,還要將之打倒,完全相信西方的“弱肉強食”的“叢林哲學”。中國歷史稱為“信史”。史冊所載的因果報應之事皆有征可考。佛經所載尤為詳實。懂得因果報應,則所思、所行會考慮后果,做大惡之事一定墮地獄。一想到墮地獄,他就恐懼了,知道不能造惡業(yè)。地獄在哪里?按現(xiàn)代科學家的說法,地獄存在于宇宙某種維度的空間里,它不同于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數(shù)十年來,科學家相互之間有以“科學與宗教的對話”為主題進行的對話,并作為叢書出版,香港已有不少漢語版。我們的祖先懂得因果報應,多數(shù)人能自律,從而政治清明,風俗淳厚,人人守禮、守法。現(xiàn)在家家戶戶的門窗封上鐵欄桿。從前鐵欄桿是監(jiān)獄用的,現(xiàn)在每家每戶的住宅都成監(jiān)獄了。“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媚”就是巴結討好,取得知名度,以這種心態(tài)做慈善,則為“曲”,不是“端”。“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敬人”是以恭敬心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古圣先賢教導我們,世間、出世間的事都在一個“誠敬”即真誠、恭敬。不真不誠,不恭不敬,他在世上沒有根,是漂浮的。誠敬的人,心是定的,不會受外界的污染,不會受財色名利的誘惑,從而能與仁愛、慈悲相應。一位誠敬的慈善家,其名望一定是實至名歸。圣賢教人都把“誠敬”當作人生的第一堂課。《禮記》講“曲禮曰,毋不敬。”做學問,搞慈善從哪里做起?從恭敬做起。“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玩世”就是玩世不恭。現(xiàn)代人對世界上的事,什么都敢玩,甚至于對神圣的事都敢玩。政客們玩兒什么“自由”“民主”“公正”,目的是在競選中獲勝。玩兒宗教的,可以把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玩兒成戰(zhàn)爭,把不同的宗教玩兒成相互劍拔弩張。至于玩兒慈善的人可能不是少數(shù)。神圣的事業(yè)、高尚的事業(yè)、嚴肅的事業(yè)在他們手里都成了玩物。

第三,“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陽善”,他做了善事,大家稱贊,立即獲得了知名度。“陰德”是他做善事,做后不告訴人,并且感恩受施者。這樣善果積在那里,這叫“積德”。若別人知道了,受到夸獎,善就積不住了,隨修隨報,到后來,一點善果都沒有積。了凡先生講“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fā)。陰陽之際微矣哉。”《易經》講“積善人家,必有余慶。”“余慶”是指積陰德者,其子孫也會事業(yè)發(fā)達。《書經》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包括私心、妄心、貪心以及恨怨交織、情牽物累等心理活動,變化無常,非常危險,故曰“人心惟危”,行“陽善”者要警惕。“道心”指公而忘私、與人為善、胸懷開闊、知足長樂,不為形所役,不與世浮沉,常處于覺醒狀態(tài),能主宰自己,為人處世從細微的一念處下功夫,所以稱為“道心惟微”。“道心”是做慈善,發(fā)于義理,而道心難明而易昧,所以存養(yǎng)道心必在隱微之處下功夫,做善事能使生命與道合一,而“止于至善”。司馬光有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這是對“陰德”的絕妙注解。

第四,“何謂是非”?了凡先生講故事來解釋。他說:“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傭人)于諸侯,皆受金于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子貢名)失之矣(你做錯了)。夫圣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后,不復贖人與諸侯矣。”以子貢個人講,他不接受政府的獎金,是難得的有德行的行為。但另一方面,政府獎勵是鼓勵大家都做好事,以便形成風氣。但子貢不受金,以后他人也不敢做了,擔心被人說成貪圖政府獎勵。這樣,政府這一好政策就難以為繼了。“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于溺矣。”孔子稱贊子路,是鼓勵大家的濟人濟世之心。了凡先生總結說,“自俗眼觀之,子貢不受金為優(yōu),子路受牛為劣;孔子則取(稱贊)由(子路名)而黜(不贊成)賜(子貢名)焉。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xiàn)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xiàn)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xiàn)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然此就一節(jié)論之耳。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抉擇。”了凡先生講的是孔子的真實教誨。孔圣人眼光看得長遠,看得深微。他是從社會、國家的整體利益著想,從對后世的影響來考察,去判斷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比如,大家都講,科技造福人類,是善,然而也不能一概而論。要警惕,比如,在美國,高科技一旦與軍事相結合,則可能毀滅人類。可見,科學家有無良心是多么重要。

第五,“何謂偏正”?了凡先生也以講故事來解釋。他講“昔呂文懿公,初辭相位,歸故里,海內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鄉(xiāng)人,醉而詈之,呂公不動,謂其仆曰:‘醉者勿與較也。閉門謝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呂公始悔之曰:‘使當時稍與計較,送公家責治,可以小懲而大戒;吾當時只欲存心于厚,不謂養(yǎng)成其惡,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惡事者也。”在古代,鄉(xiāng)紳有對鄉(xiāng)民進行教育,乃至管教的責任,發(fā)揮社會教育的作用。現(xiàn)代人多缺少家庭教育,父母溺愛子女,子女長大了,少有孝敬父母者。小時候不嚴加管教,子女長大了,就沒法子教了。了凡先生又講“又有以惡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歲荒,窮民白晝搶粟于市;告之縣,縣不理,窮民愈肆,遂私執(zhí)而困辱之(私下把搶劫的人抓起來,私自用刑),眾始定(把事情平定了);不然,幾亂矣(幾乎發(fā)生動亂,難以收拾)。”了凡先生總結說,“故善事為正,惡事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惡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這說明,善惡的標準,最終要從對社會,對世道人心的影響來論斷。

第六,“何謂半滿”?了凡先生講“易(易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書經)曰:‘商罪貫盈(商朝末代君主紂為暴君,惡貫滿盈),如貯物于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佛寺方丈)親為懺悔。及后入富貴者,攜數(shù)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shù)千金,而師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懇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回向”意為回向實際,即決心斷惡修善,恢復“本善”和“本真”;回向菩提,即希求破迷開悟,真實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回向眾生,即愿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了凡先生的這一段教誨指明做善事,根本上要從心地上下功夫,要真誠、恭敬、清凈,沒有一絲污染。了凡先生繼續(xù)講“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于善,雖終身勤勵,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凈,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這是講的佛教的慈善的“三輪體空”觀,是行善的最高境界。佛門各宗都修禪定。我們讀《傅燈錄》(禪宗的語錄)都是講禪宗歷代高僧的所修、開悟、證果的記錄。禪定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則做善事即能進入“三輪體空”境界。這是真實的記錄,是可以仰信的。

第七,“何謂大小”?了凡先生講“昔衛(wèi)仲達為館職(在翰林院工作),被攝至冥司(被小鬼抓去見閻羅王),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其善錄一軸,僅如筋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而如筋者反重。仲達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問軸中所書何事。曰:‘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于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只為自己),雖多亦小。”這段話表明,“大”、“小”差別在發(fā)心、發(fā)愿和立志,是為天下國家,還是為自己和小家庭。佛陀教導我們,孝順父母,然后推己及人,孝敬天下父母;自己罹病,則祝愿天下人健康無病。

第八,“何謂難易”?了凡先生講,“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難先能行,難舍能舍)。”他講故事,說“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僅得之束修(教書收入),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與邯鄲張翁,舍十年所積之錢,代完贖銀,而活人妻子,皆所謂難舍處能舍也。”“如鎮(zhèn)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不忍以幼女為妾,而還之鄰,此難忍處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財有勢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為,是為自暴。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易而不為是自暴自棄;難而能為,是非常可貴。

了凡先生在講了十六字箴言后,又講了隨緣盡力修十善:“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隨緣盡力修十善,就是講十六字箴言切實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在這十善中,筆者以為“護持正法”最為重要。在了凡先生的心目中,“正法”指的是儒、佛大法。儒、佛大法都活在儒、佛的經典中。英國大史學家湯因比在晚年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能靠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湯因比在英國很有威望,他的思想在英國的影響很深。幾十年來,英國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學中都吸收佛經。要護持“正法”,首先要有智慧、有能力認識正法,因此絕對要努力學習儒、佛經典,并“學而時習之”,講儒、佛的教誨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了凡先生講“積善之方”之前,是先講“立命之學”和“改過之法”。他懂得了“立命”和“改過”,才真正懂得了“積善”。他懂得了“積善”,又修“謙德”。真正懂得了“滿招損,謙受益”,從而能虛心屈己。他從修身行善中親證了善有善報,他的命運也越來越好。佛法意蘊高深幽微。佛法的教育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斷惡修善;第二層面是破迷開悟。何謂迷悟?一念起來為自己,是迷;一念起來為一切眾生,是悟;第三層面是轉凡為圣,這是人生的終極關懷。了凡先生的修身和行善是處于第一和第三層面。斷惡修善和破迷開悟是做善人的必備條件。倘若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并奉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準則,則天下太平指日可待了。

了凡先生是明朝人,懂古文字,有能力讀儒佛經典,查閱歷代祖師大德的注疏和批注。他懂道理后,認真奉行,做到與經典中的教誨相應。我們現(xiàn)代人大多沒有學過古漢語,讀儒、佛經典多少有困難。對于我們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多讀、熟讀《了凡四訓》。讀多少遍?明、清時期的學者說,至少要讀一百遍。為什么?我們有許多不良習氣,是長期熏染成的,習染太重,已習慣成自然了。不要以為我們自己沒有過失。其實,以為自己沒有過失,是我們最大過失。古圣先賢都承認自己有過失,還天天改過。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蘧王伯,一位大賢人,“行年五十,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其恒心、毅力足以為我們效法。了凡先生講,要改過,要圓發(fā)三心:一是羞恥心,知恥能生大勇;二是畏懼心,畏懼能生誠敬;三是勇猛心,知勇則能振奮。從習氣回頭,這是真回頭。回頭也得有下手處。第一是認真讀《了凡四訓》,依教奉行,用它來檢點自己;第二是看到別人過失,回過頭來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用什么態(tài)度呢?儒、佛的千經萬論所說的只有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敬”。《中庸》講“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如果缺少“誠”和“敬”,什么理想,什么事業(yè)都不可能真正成功,尤其是修身。要“至誠無息”,“至誠”要堅守不渝,否則“不誠無物”,化著泡影了。知過、知善是覺悟,改過、行善是修行。“真善”是慈善事業(yè)的靈魂,它關注人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何使人的生命更加美好,讓社會和諧,讓生態(tài)平衡,自然保證我國慈善事業(yè)健康、長足的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九九视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99资源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99在线视频网站| 无码国产伊人|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婷婷在线网站| 日韩午夜伦|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a视频| 91啪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在线日本|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噜噜噜|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天堂网Av|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精品制服|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国产av色站网站|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亚洲成人www|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色成人综合|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AV网站中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