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軒
2016年5月31日,2016年慈善助孤暨“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啟動儀式在薊縣出頭嶺鎮召開。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市級老領導、市慈善協會名譽會長陸煥生,市級老領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滑兵來,市級老領導、市慈善協會會長曹秀榮出席。來自中華慈善總會、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市慈善協會、市志愿服務聯合會以及愛心單位、個人、孤兒和留守兒童代表共約200人參加了活動。
啟動儀式上,與會各位領導向全市361位社會散居孤兒代表每人發放了1000元資助款。市慈善協會領導宣讀2015年優秀孤兒表彰決定,對82位優秀孤兒進行了表彰。與會領導向優秀孤兒代表發放獎學金。市慈協領導介紹了“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開展情況。與會領導與捐贈單位代表為“關愛兒童之家”揭牌。著名歌唱家、天津市慈善協會慈善大使張鶴女士演唱了歌曲,優秀孤兒代表、平山道小學教師志愿者與留守兒童分別進行了才藝展示。
“有愛,不再孤單”慈善助孤活動,是天津市慈善協會聯合北方網、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等多家單位共同開展的助孤項目。13年來共有數千名個人與數百家單位資助天津市散居孤兒6102人次,總資助額達657.3萬元。助孤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項社會參與面廣、影響程度高、深受百姓歡迎和關注的品牌活動。2016年,符合資助條件的天津市散居孤兒共有361名。截至目前,共有51個個人和家庭,9個單位和團體參與活動,共捐贈助孤款44萬元。全部353名社會散居孤兒與愛心單位和人士結成愛心對子。其中,陽光義工社在政協常委張秀燕女士的帶領下,已經連續9年參與捐贈,今年又資助了68個孩子。青年歌唱家張鶴女士也一直關注天津市孤兒群體的生活和成長,由她發起成立的“鶴舞飛翔慈善基金”今年繼續出資獎勵天津市優秀孤兒。
“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是天津市慈善協會2016年開展的一個新的慈善項目。這個項目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要求,由中華慈善總會與全球聯合之路共同發起。該項目依托社區、學校或相對獨立場所,設立“關愛兒童之家”,使其具有“家”的感覺和氛圍,并以此為平臺,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社會捐贈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對就讀小學的留守兒童及失依困境兒童開展各種愛心活動,改善因親情缺失帶來的各種問題。市慈善協會會同市文明辦、市關工委、市志愿者聯合會等單位,于今年年初共同在天津市啟動該項目。市慈善協會首先對留守兒童較多的薊縣地區先行展開調研。經統計,薊縣地區雙親均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共有778名。其中數量最多的三個鎮分別為出頭嶺鎮197人,下倉鎮129人和西龍虎峪鎮75人。根據這一結果,決定以出頭嶺和西龍虎峪兩個鎮先行試點,各設立一所“關愛兒童之家”。項目開展過程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五個特點:一是,廣泛勸募,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天津移動第一時間決定捐贈25萬元,在出頭嶺鎮聞馬莊中心小學設立第一所“關愛兒童之家”。天津鑫裕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捐贈25萬元,資助西龍虎峪鎮建立“關愛兒童之家”。二是,動員社會,匯集志愿服務力量。項目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踴躍支持——已明確表明參加該項目的單位眾多,天津北洋支教志愿服務總隊積極發動成員單位,促成了平山道小學與出頭嶺“關愛兒童之家”的愛心牽手。三是,貼近實際,豐富留守兒童活動內容。將“兒童之家”的定位確定為:突出“家”的感覺和氛圍,使孩子們感受“家”的親情,享受快樂的童年。組織志愿者與孩子們開展陪伴閱讀、課業輔導、心靈關懷、親情連線、安全教育、文化娛樂等活動。四是,跨界合作,形成社會關愛合力。將“關愛兒童之家”搭建成一個愛心平臺,在此匯聚并整合政府、企業、NGO、媒體、學術機構等各方資源,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項目。五是,創新驅動,打造慈善項目新品牌。將這一項目打造成長期可持續發展項目,在設立“關愛兒童之家”及活動形式上開闊思路、積極創新,注重成效,不斷總結經驗,建立可復制推廣的項目模式,建立項目評估機制,力爭將項目打造成在社會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市慈善協會會長曹秀榮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她對于今后如何進一步做好這個項目強調四點意見。一是抓好試點。要本著緊貼留守兒童實際,探索活動規律,可復制推廣的原則,充分利用資源,協調各方力量,總結成功經驗。二是逐步推廣。盡快摸清天津市涉農區縣留守兒童的底數,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地區,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聯合區縣慈善協會,逐步復制、推廣、設立兒童之家。三是動員社會。通過社會宣傳,重點發動,號召社會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關愛天津市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四是協調配合。這項活動是以市慈善協會為主,聯合有關單位共同實施的,希望各項目合作主辦單位能夠積極配合,各自發揮自身力量,形成愛的合力。最后她祝愿在座的所有孩子節日快樂,茁壯成長!
儀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參觀了“關愛兒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