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軍 韓晶
“姑娘,你可以放開肚皮吃,讓嘴解鮮,采摘的你付錢。”2月28日中午時分,筆者來到山東平邑縣溫水鎮仁孝村草莓基地,棚主人劉加鳳對正在采摘草莓的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說。“看這紅艷艷的草莓,真饞人。”小姑娘已摘了滿滿一籃草莓,由于棚內溫度高,額頭上冒著汗珠,臉龐也如草莓一樣紅燦燦的。此時大棚內真熱鬧,大人小孩子十多人,一看就是城里幾個家庭來采摘草莓的。“來,給你們拍一張勞作時的照片。”一位年輕的媽媽正手把手教看樣子只有四五歲的孩子摘草莓,旁邊是十多歲的小姑娘,一個拿相機的男士正拿著相機啪啪地取景。一看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四口。“今天是周末,我們出來踏青,到草莓園采摘,讓孩子也體驗下勞動的樂趣。”拿相機的男士和棚主人攀談著,“這綠葉紅莓,真漂亮,看看提籃都滿了。”
移步下一個大棚,幾個采摘完的顧客正在稱草莓。“兩籃草莓2.5千克,150元。”稱草莓的是大棚主人郭秋祥,“我這草莓甜,你一家人邊摘邊吃,怎么也吃1千克吧,這樣算下來,你們可不吃虧。”主人熱情,客人盡興,主賓合作愉快,“給幫著宣傳宣傳,歡迎再來。”臨走了,郭秋祥還招呼客人宣傳自己。
“今天早上到現在,3個多小時已送走了四五撥客人,賣了800多元了。”郭秋祥妻子樂呵呵地介紹。此時的草莓基地路邊,停了十幾輛車,每個棚前都有三三兩兩的人在稱草莓。“從元旦開始,草莓陸續成熟,天天有游客前來采摘。有些商販來收購,根本沒有貨,全部被散客給摘了。”說起草莓,村支書張君先就有了興致,“今年年初一,老伴以為趁過年沒有采摘的,去整理下棚里的草莓。沒想到一開門,就有人來,新年第一天就賣了1 600多元,真是開門紅。”
據張君先介紹,今年采摘格外熱,從過了元旦草莓陸續上市,就沒斷了采摘客。尤其是在臘月28那天,他家一個棚賣了4 000多元。村民張養峰今年種植兩大棚,除夕、初一兩天賣了9 000多元。基地有11個棚,從初一到十五,哪個棚都收入2萬元。這效益是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的草莓基地建成,要感謝兩個人呢!”張君先拉開話匣子。原來,前幾年,省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選派第一書記劉峰和徐迎軍先后幫扶仁孝村,想方設法讓大家發展高效農業。經過多方考察,認為仁孝村靠蒙山旅游區近的特點,適合搞鄉村采摘園建設,特別是種植草莓大棚有優勢。
萬事開頭難。當時,村里人思想保守,盡管第一書記爭取來了扶貧款補助建設大棚,可無論怎么動員,村里就是沒有響應的。村干部和黨員只好自己先干,村支書張君先和其他黨員籌資建成了4個大棚。沒有技術,他們就請來外地的老師,手把手地教。沒想到,去年是第一個年頭,張君先的一個棚光草莓就收入8萬多元。去年秋季,分蘗后草莓苗除自己栽植外,光苗子又賣了2萬多元。
有了示范,大家伙看在眼里,去年秋天又建起了7個棚。大家伙正擔心今年多建了棚,沒這么多顧客來采摘怎么辦?沒想到棚多了,顧客不但沒減少,反而棚棚爆滿。春節長假那幾天,路兩旁全是車,倒像個小集市了。
這兩年種植草莓打開了村里很多人心智,前兩天村里開會,有很多村民盤算著上項目,仁孝村發展的春天來了……
(作者聯系電話:13954910708)